美丽空姐:你为什么愿意被“潜规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29:48
近日爆出一条新闻,银行职员刘某以 “航空公司面试”为由,在短短六个月内骗奸8名求职女大学生。事发后,被害女大学生大多表示,她们认为公司面试时,就有这样的“潜规则”。

所以在刘某提出性要求时,没做太多反抗,并以为遵循此“潜规则”后,自己就会梦想成真,成为人人羡慕的空姐。结果自然是鸡飞蛋打一场空。在感叹刘某无耻、女学生们无知之余,我们发现“潜规则” 已经象病毒一样渗透进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都有,到处可见。譬如,近年来经常爆出的什么“官场潜规则”、“商场潜规则” 、“娱乐圈潜规则”等等。这些事件值得我们深思:是谁为“潜规则”的滋生和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人们为什么如此容易的接受并遵循“潜规则”?是否值得以人格尊严为代价去遵循“潜规则”,以实现自己所谓的”理想”?


    所谓的“潜规则”,一般都是不可告人的却又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广泛认同又不得不 “遵循”的一种规则。这种“规则”藏在桌子底下,不正当、不光明,见不得人,却能左右“游戏”发展的方向和最终结果。本来是应该被唾弃的,现在却成为很多人在做事之前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并认为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为迎合各种“潜规则”,人们往往要奉上金钱、美色还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任何一种现象的滋生和盛行都有其原因。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是“潜规则”存在的根源。在上述案例中,如果航空公司在招聘时从来都不存在什么“潜规则”,而是有一套严谨和规范的选拔程序,女大学生们还会认为这种“潜规则”的存在是正常的,从而上当受骗么?某种行为能够成为“风气”、能够成为“规则”,绝对不是一两件偶然事件造成的。事实上,很多“潜规则”受到了纵容和鼓励。已经形成“规则”的行业应该检点自己的行为:“潜规则”的滋生和盛行不仅给骗子可乘之机,还破坏了市场秩序,毁了行业风气,毁了行业声誉。自己酿的苦酒总是要自己喝的。

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也是“潜规则”盛行的原因之一。纵观近年来发生的类似案例,在“潜规则”事件败露之后,能够得到有效制裁的少之又少。很多 “潜规则”打了法律的擦边球。但是,我们国家除了法律还有很多的行业管理机构,这些机构如果在“潜规则”面前发挥出应有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也是能够起到实质性作用的。

    对于物质的崇拜和追求、投机取巧的心理也是“潜规则”盛行的重要原因。上述案例中,女大学生们都怀有美好的愿望,想要成为空姐,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谁又没有梦想呢?但是,什么样的梦想值得用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去兑换呢?联想近几年出现的一些怪事:大学毕业生为求职向面试者下跪、拍性感照片甚至进行性交易……,让人难以理解。

更令人惊异的是,很多人在做这些事情时以“潜规则”之名理直气壮,好象因为是“潜规则”就应该被理解和接受。我们不仅惊叹,这是怎么了?大学毕业确实存在就业压力,但是,这压力真的大到要靠出卖人格和尊严来换取饭碗么?不下跪、不出卖自己就无法生存了么?说到底,还是对物质的崇拜、投机取巧、没有原则的生活态度、对人格尊严的蔑视导致“潜规则”有了广阔的市场。那8个被骗的女大学生如果不是想投机取巧,又怎么会给骗子以可乘之机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梦想只会被玷污。

另外,上述案例中受骗学生的学校,如果能够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很好的引导和教育,能提供有效的帮助,那些女孩子也许就不会如果轻易上当受骗;如果航空公司对自己的招聘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也许此事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发生。然而,学校和某些单位是否因为自身利益的原因,也客观上纵容了“潜规则”的滋生呢?那么多的环节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缺乏人生阅历的学生们在就业压力和虚荣心的指挥下,愿意遵循“潜规则”也就不难理解了。

“潜规则”危害性巨大。所谓“潜规则” 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成俗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由于范围广,又被人们认同,能够产生巨大的危害性:破坏公平竞争、破坏真正的规则、破坏社会秩序、并无所谓正义和公平……。看看那些性交易的丑闻,看看那些不堪一震的建筑物,看看那些被清理的贪官污吏……这些黑暗的、见不得光的所谓“规则”使真正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成为虚设,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秩序的混乱和公平正义的丧失。认可的人越多,危害越大。如果不加遏止,最终结果是包括人性和社会秩序,一切都混乱不堪。无序的社会是可怕的,这一点,自有前人无数事例及论著予以证明。

    因此,遏制各类“潜规则”的滋生和蔓延是必要的。首先,遏制“潜规则”最重要的办法就是确立“明规则”,即确立正当、合法、严谨的规则。“明规则”深入人心,“潜规则”自然无市场。无人支持和认可,“潜规则”也就不再是“规则”了。再者,司法、行政机关、行业管理机构等各方面能够有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能够具有应有威慑力,是令“潜规则”消失的重要保障。再好的制度和规则,不能令行禁止也是废纸一张。最后,消除“潜规则”存在的思想根源: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永远都是可耻的。另外,制止现在频繁出现的大学毕业生求职中的“潜规则”,除上述措施外,还需要学校及家长能够在就业压力下保持清醒的头脑,给予毕业生们以正确的指引;并建议正规的用人单位特别是比较热门、应聘意向比较多的单位,制订明确的招聘用人规则,把莫须有的“潜规则”广而澄清,把确实存在的“潜规则”曝光、取缔。唯如此,才能净化用人、用工市场,才能保护应聘者,尤其女性应聘者不受侵害;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严厉打击借招录之名敲诈、性侵被招录人员,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绝不姑息养奸。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已经发生的不能挽回,尚未发生的却可以阻止。但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潜规则”之害,光明的才是长久和美好的。但愿,“潜规则”不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