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的预防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16:38
儿童中耳炎的预防治疗
儿童及婴儿因为抵抗力低下,常常会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因咽鼓管短、平、宽,极易将感染传入中耳腔,从而出现耳痛等不适,导致中耳粘膜发炎。据统计,有三分之二的儿童发生一次中耳炎的机会,三分之一的儿童发生二次以上的机会。另外患有鼻炎可以增加中耳炎的机会,28%的中耳炎有过敏性鼻炎的存在。
  急性中耳炎患儿表现为耳朵疼痛,早期啼哭不止,并经常用手抓耳,伴发热、拒奶等症状。如果伴有鼓膜穿孔,还可见粘液脓性分泌物流出耳外,患儿听力减退。患了急性中耳炎,应该积极、彻底地治疗,防止转为慢性。
  儿童中耳炎的预防:一般来说,婴儿远较成人易患耳疾。因婴幼儿的咽鼓管尚未发育成熟,咽鼓管仅为成年人的一半长,而且管径粗,位置较水平,管口常呈开放状。因此,鼻咽部细菌及分泌物容易经过此管进入中耳鼓室而引起中耳炎。
  对于急性中耳炎,应该防患于未然。例如,对人工哺养的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要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若用奶瓶喂奶,不能让婴儿平躺仰卧,应该先把婴儿抱起来放在膝上,然后将其头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再用右手拿着奶瓶喂奶。喂奶速度也不宜太快、太猛,当婴儿哭闹时应暂时停喂奶,以免咳呛将牛奶喷入咽鼓管。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特别在夜间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婴儿,防止因婴儿头部位置过低,其口含的剩余奶汁在熟睡后流入咽鼓管内而引起炎症。有的母亲白天工作劳累,夜间斜躺在床上喂奶,有时婴儿还在吃奶而她却睡着了,这时奶汁可以顺着婴儿的脸流入外耳道内引起炎症。
  正确的喂奶方法是:抱起婴儿喂奶,喂完后轻拍婴儿背部2—5分钟。治疗急性中耳炎,可以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患耳用3%双氧水充分清洗,若鼓膜未穿孔可滴2.5%氯霉素甘油,鼓膜穿孔可滴0.5%金霉素溶液。同时还应注意改善和保持鼻腔和咽鼓管的畅通。
   以下方法对中耳炎的预防有帮助:
   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腺样体肥大应尽早手术切除。
   3.婴儿哺乳时要注意姿势,避免平卧。哺乳后要拍拍背谨防呛奶、溢奶。
   4.游泳时尽量不要呛水,以防污水逆行呛入咽鼓管。
   5.当发现耳痛、发烧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特别是婴幼儿有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抓耳挠腮的体征时要想到中耳炎的可能。
    儿童中耳炎的治疗根据其不同的中耳炎类型,儿童中耳炎的治疗主要有:
    1.卡他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或者非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常有感冒史。急性期可有轻度的耳痛。渗出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加强本病的预防工作对小儿的防聋治聋非常重要。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治疗中除全身应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滴鼻剂为1%麻黄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鼻剂。由于小儿表达上的困难,使小儿渗出性中耳炎不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中耳炎可能会因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造成听力的损失,或者引起其它并发症。如果医师没有适当的治疗或延误治疗,便会有渐进性甚至永久性的听力损失。因此要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本病的认识,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特别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的患儿,要及时带到医院检查。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对10岁以下儿童定期进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争取该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发热和耳痛,耳流脓;其治疗原则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页面。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为单纯型中耳炎,为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者耳内进水引起。预防感冒和防止耳内进不清洁的水是预防的关键,治疗同可参照其它中耳炎专题。另外有的儿童可患者先天性胆脂瘤,需要手术治疗。
    4.对于小儿鼓膜穿孔后的修补手术,有研究人果显示,9岁以上的儿童患者接受鼓膜修复术可以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而年龄较小的儿童的手术成功率可能较低,所以对较小的患儿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