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如歌,士风浩荡!为何两千年后士风日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24:08
dr.bear的博客 学习自然,研究自己,创新世界。 .cc {clear:both;display:block;padding:0 0 15px;text-align:center;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ll {padding:0 16px 16px 0;float:left;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rr {padding:0 16px 16px 0;float:right;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insertpictext {text-align: center;}

青史如歌,士风浩荡!为何两千年后士风日下?

长期以来,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存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是孔子的仁,还是孟子的义?是岳飞的忠,还是文天祥的节?顾炎武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否也是这种民族精神的一种。但是,还有两句名言,在中国就是农村的文盲老者都知道,那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和“自古忠孝难两全”。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祥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便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千秋万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春秋战国时代,既是中国文明的启蒙史,也是文化形成的黄金期,既是一部英雄史,也是一场人才的争夺战。在这场延续了五百五十年的战争,造就了无数传奇伟烈火的英雄,也就是一个传奇的群体——战国国士。在七百诸侯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处处都有战国的士的故事,而士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使中华成了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幸存者,也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和激励下,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风雨雨却巍然不倒。士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句,是春秋战国时代士风的一个主要标志,战国四大刺客,哪一个不是为了知己或者他们自己以为的知己而死?但是他们造成的后果,却是任何统治者都不愿看到的。士是什么,士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一种骨血刚烈的作风。几千年来,士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是无法衡量的。士起于春秋战国,至清朝而没落,但是士风永存。

  
何为士呢?士,首先要有士的形,然后有士的神,再有士的志,最后有士的风,才能称为士。士的形是什么?那就是剑。剑既是用来杀敌的,也是用以维护尊严的,更是一种精神和血性的象征,剑,就是士的形。士的神是什么?士的神就是勇气和智慧,而且是勇气和智慧的完善结合。当身临战阵,自当拨剑相向,浴血奋战。士有了形,有了神,也就有了志,有了风。士的风一旦形成,几千年或明或暗的士的骨血就代代传承了下来。那就是高贵、自由、忠诚、坚忍。士的高贵,使他们不能从事他们看来低贱的劳动,不能耕种土地,不能做工,更加不能做买卖。他们只能依靠他们手中的剑和胸中的才学来换取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士的忠诚,使他们可以轻生死而重大义,为他们认准的目标而奋战到底。而要实现目标,坚忍,就是他们必须具备的素质。战国虽乱,而士风如玉,刚烈、高洁、集“仁、义、礼、智、乐、忠、信、天、地、德、道”于一身,且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真是荡气回肠,令人神往。

战国之后,在秦汉这样的集权专制之下,士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空间被一步步地压缩,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荣耀。皇帝只需要俯首帖耳的臣民、忠贞不渝的军人、和在儒家教化之下安于天命的愚民。而高贵、自由、忠诚、坚忍的士,反而容易成为皇帝统治的障碍。以儒家统治思想,罢黜百家,任何自由的灵魂都被视为异端邪说而加以打压,并有意识地对天下能人进行教化,让人人都认为:学剑者不过一武夫,只能学文,而且是学孔圣人之说才是正道。原来执剑的士的精神,在这种新的“士”的骨血中,荡然无存。

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两千年!

两千年前,青史如歌,士风浩荡!

两千年后,士文而不武,渐成士大夫!可悲可叹!

士为国家和民族而生,士为中华之掘起而存,士为尊严和荣誉而战,士为名节与大义而死。

当今之世,才能卓异之士,应该力排宋代之后文士的颓风,恢复从孔子到李白诸多古士人的武勇精神。

士人的身体强,则利于强其精神,士人的精神强,则利于强我种族,强国之梦,必从强民开始!强民必从强士起头!

青史如歌,士风浩荡啊!才会看到希望!中华掘起之风,看民更看士!民强则士强,士强方能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