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当涂"资料大全游踪和诗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0:50:46

李白在当涂的游踪和诗文

      第一节 李白在当涂的游踪

 

 

 

              在当涂县城东南青山西麓,有一座苍松掩映、翠竹环绕的古墓,它背倚郁郁葱葱的大青山,面对奔流不息的青山河。千百年来,多少人跋山涉水前来凭吊。长眠于这墓中的,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卒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其大部分时间是在唐玄宗的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他一生虽流离坎坷,但酷爱“入名山游”,曾漫游了大半个中国。他与当涂更有不解之缘,自25岁第一次到当涂开始,直至63岁终老当涂,38年间先后7次来到当涂。南朝大诗人谢朓曾筑宅当涂青山,常来此居住吟咏。李白一生仰慕谢朓风范,同样眷恋姑孰山水。他多次来当涂,寻幽揽胜,题诗吟咏,留下了近50首诗文。其中《夜泊牛渚怀古》、《望天门山》、《横江词》等,成为千古名作,广为人们传诵。诗人晚年漂泊困苦,穷愁潦倒,投奔其从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最后客死当涂,骨埋青山。

              李白第一次游当涂是在唐开元十三年(725),当时他25岁。开元十二年秋,李白乘船离蜀,出三峡,南游洞庭,居安陆,游襄汉。第二年夏,东下金陵、扬州,途中沿着浩瀚长江,饱览了当涂天门山、牛渚矶、白壁山、望夫山的风光,写下著名七绝《望天门山》。天门山地势险要,风光绮丽,吸引着历代墨客骚人。李白自此后曾多次来游,其诗文多有描绘。如“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横江词》);“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歌动白纻山,舞回天门月”(《书怀赠南陵常赞府》)等。李白专写天门山的诗文,除《望天门山》、《天门山铭》外,还有《姑孰十咏》中的《天门山》。

              开元十五年(727),李白东涉溟海之后,溯舟西上观云梦,途中在采石矶停舟夜宿。有《夜泊牛渚怀古》纪其事。

              开元二十七年(739)秋,李白由安宜(今江苏宝应县)溯江西上巴陵经当涂,舟中作《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天宝六年(747)春,李白由扬州、金陵溯江而上,来到当涂。诗人十分喜爱这里的山光水色。他常到“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的采石江上泛舟;到雄奇壮美的天门山欣赏“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的奇景,并在“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赠丹阳周处士惟长》)的横望山寻幽探胜,借以洗涤他遭谗被逐后内心的苦闷。这期间,李白常来往于当涂、金陵、宣城之间,写有《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望夫石》、《天门山铭》等诗,并适逢当涂县令李有则铸制成化城寺大钟,李白为之作《化城寺大钟铭》。

              天宝十三至十五年间(754756),李白盘桓于金陵、当涂、宣城、南陵、泾县、青阳、秋浦之间,几乎游遍了皖南的山山水水,特别是在当涂有较长时间停留。这期间,李白完全陶醉于当涂的山河胜景之中,所到之处尽情游赏,尽兴题诗,写下了《姑孰十咏》、《横江词》等名篇。同时,与当涂的官员、寺僧交往频繁。天宝十三年秋,李白与隐士殷十四夜泊黄山脚下,有诗《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纪其事。天宝十四年五月,登黄山送溧阳尉李济押解漕运粮船东下,写有《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入夏,陪宣州司马武幼成游宴姑孰亭,作有《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孰亭序》;陪当涂县令李明化游化城寺,作有《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李白与当涂县尉赵炎也是莫逆之交。赵炎为河北人,是位画家。李白有《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寄当涂赵少府炎》诗。他的《赠友人三首》,第二首在敦煌唐写本残卷中题作《赠赵四》,即指赵炎。天宝十五载春,赵炎“以疾恶抵法,迁于炎方”,离开当涂时,李白一直送至城西南30里天门山下,作《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

              天宝十五载——肃宗至德元年(756)冬,永王李璘以平乱为号召,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起兵,引水师东下,李白应聘下庐山,入永王军为僚佐。肃宗李亨以为其弟永王李璘率军东下是想同他争夺帝位,遂下诏讨伐。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下浔阳狱,后流放夜郎,在巫山途中遇赦。此后,他又辗转于金陵、当涂、宣城、历阳(今安徽和县)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762)夏秋之交,李白闻朝廷委派的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李光弼统领八道节度使的百万大军往东南平叛至彭城(今徐州),遂动身北上投奔李光弼,以图再次为国效力。无奈半道病还,折回金陵。李白在金陵穷困潦倒,无依无靠,迫不得已,于十月底或十一月初,抱病乘舟而往当涂投奔县令李阳冰。初,李阳冰不知其意,直到看见《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后,才把处于窘境的李白挽留下来。此时,李白病重卧床不起,遂枕上授稿,托付李阳冰编集作序,尽管李阳冰时值“临当挂冠”,仍于十一月初十撰写了《草堂集序》。李阳冰接友以仁,李白非常感激,特为之作《当涂李宰君画赞》,赞其“缙云飞声,当涂政成”。

 

              第二年,代宗宝应二年(763)早春(七月改广德元年),寓居当涂养病的李白,身体略见好转,且有子女在身边相伴(见《游谢氏山亭》),但心情却抑郁沉闷。此时李阳冰早已卸任离开当涂,李白在当涂无所依靠,处于“天涯失归路”的彷徨孤独之中。是年重阳节,李白再登龙山,举觞赋诗,怅咏悲凉一生。重阳登高归来,又写《九月十日即事》,借花自惜,自伤自悼。入冬,李白沉疴日亟,自知康复无望,病中长吟《笑歌行》、《悲歌行》,终于以“腐胁疾”,病死在当涂,病逝前还赋有《临路歌》一首。李白病逝以后,先殡于当涂县南10里处的龙山东麓。儿子伯禽定居当涂,“贞元八年(792)不禄而卒”;孙子出走,下落不明;两孙女嫁给当地农民,“一为陈云之室,一乃刘劝之妻”。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李白死后54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在察访三四年后,乃得知李白两孙女的信息。根据李白生前“悦谢家青山”遗愿,将李白墓迁至青山之阳。

 

              李白爱当涂,当涂怀李白。千百年来,当涂流传着有关李白的许多美好的传说。他的死因,人们传说是入江捉月,骑鲸升天;他游览过的地方,人们接踵而来寻踪、凭吊;他的墓茔,当涂人民世世代代地守护着。每当清明时节,祭扫的群众络绎不绝,凭吊这位“千古一诗人”。

 

 

        UID1 帖子970 精华4 积分11617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836 小时 注册时间2007-8-11 最后登录2008-2-22

      查看详细资料TOP

 

      管理员

      对事不对人

 

      管理员

 

      当涂热线站长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发表于 2007-9-17 10:29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李白在当涂的诗文

 

 

 

 

        李白在当涂逗留期间,遨游题咏,盛赞当涂名胜风光。在李白的诗文中,学术界已确认是在当涂作的共44首,兹录于后(采用日本静嘉堂藏宋刊《李太白文集》本)。另外,《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一首,系作于外地赠当涂县尉的诗;还有《送殷淑三首》、《寻雍尊师隐居》、《日夕山中忽然有怀》、《览镜书怀》、《北上行》等首,有说作于当涂,学术界多有争议,故仅列出诗名以备研考。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乘舟东下金陵,经天门山,写下不朽绝句《望天门山》。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山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开元十五年(727),李白溯江西上观云梦途中,夜泊舟采石矶,作此诗以纪其事。诗题下原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飘摇江风起,萧飒海树秋。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开元二十七年(739)秋,李白由金陵溯江而上,月夜行船过白鹭洲经当涂至巴陵途中作。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时枉白纻词,放歌丹阳湖。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天宝六年(747)夏,李白游当涂横山时作。

        望夫石

        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天宝六年(747)秋作于当涂。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沧江溯流归,白壁见秋月,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幽人停霄征,贾客忘早发。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天宝六年(747)秋,诗人游当涂作。

        化城寺大钟铭并序

        噫!天以震雷鼓群动,佛以鸿钟惊大梦。而能发挥沉潜,开觉茫蠢,则钟之取象,其义博哉!夫扬音大千,所以清真心,警俗虑;协响广乐,所以达元气,彰天声;铭勋皇宫,所以旌丰功,昭茂德。莫不配美金鼎,增辉宝坊,仍事作制,岂徒然也。粤有唐宣城郡当涂县化城寺大钟者,量函千盈,盖邑宰李公之所创也。公名有则,系玄元之英蕤,茂列圣之天枝。生于公族,贵而秀出。少蕴才略,壮而有成。西逾流沙,立功绝域。帝畴乎厥庸,始学古从政。历宰洁白,声闻于天。天书褒荣,辉之简牍,稽首三复,子孙其传。天宝之初,鸣琴此邦,不言而治。日计之无近功,岁计之有大利。物不知化,潜臻小康,神明其道,越不可尚。方入于禅关,睹天宫峥嵘,闻钟声琐屑,乃谓诸龙象曰:“盍不建大法鼓,树之层台,使群聋六时有所归仰,不亦美乎?”于是发一言以先觉,举百里而咸应。秋毫不挫,人多子来。铜崇朝而山积,工不日而云会。乃采凫氏撰鸣钟,火天地之炉,扇阴阳之炭。回禄愤怒,飞廉震惊。金精转涾以融熠,铜液星荧而璀灿。光喷日道,气歊天维。红云点于太清,紫烟矗于遥海。烜赫宇宙,功侔鬼神。莹而察之,吁骇人也。尔其龙质炳发,虎形。縻金索以上,悬宝楼而迭击。傍振万壑,高闻九天。声动山以隐隐,响奔雷而阗阗。赦汤镬于幽途,息剑轮于苦海。景福,被于人天。非李公好谋而成,弘济群有,孰能兴于此乎!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大雅君子,同僚尽心,闻善贾勇,赞成厥美。寺主升朝,闲心古容,英骨秀气,洒落毫素,谦柔笑言。海受水而皆纳,镜无形而不烛。直道妙用,乃如是言。常虚怀忘情,洁已利物,是人行空寂,不动见如来。有若上座灵隐,都维那则舒名僧日晖、蕴虚,常因调护。贤哉六开士,普闻八万法。深入禅惠,精修律仪。将博我以文章,求我以述作。功德大海,酌而难名。遂与六曹豪吏、姑孰贤老,乃缁乃黄,凫趋梵庭,请扬宰君之鸿美。白昔忝侍从,备于辞臣,恭承德音,敢阙清风之颂。其辞曰:雄雄鸿钟砰隐天,雷鼓霆击警大千。含号烜赫声无边,摧慑魑魅招灵仙。傍极六道极九泉,剑轮辍苦期息肩,汤镬猛火停炽燃,恺悌贤宰人父母。兴功利物信可久,德方金钟永不朽。天宝六年(747)作于当涂。

        天门山铭

        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实为吴津。两坐错落,如鲸张鳞。惟海有若,唯川有神。牛渚怪物,目围车轮。光射岛屿,气凌星辰。卷沙扬涛,溺马杀人。国泰呈瑞,时讹返珍。开则九江纳锡,闭则五岳飞尘。天险之地,无安匪亲。天宝六年(747)作于当涂。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提盘饭霜粟。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作于天宝十三年(754)秋。

 

        姑孰十咏

        姑孰溪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谢公宅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陵歊台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慈姥竹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望夫山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牛渚矶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天门山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约天宝十三年(754)作于当涂。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跳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文章彪炳光陆离,应是素娥玉女之所为。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锦苔含碧滋。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霏丹映江草。凝毫采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晴晖。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身骑白鹿行飘摇,手翳紫芝笑披拂。相如不足夸鹔鹴,王恭鹤氅安可方。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下窥夫子不可及,矫手相思空断肠。天宝十三年(754)作于当涂。

        下途归石门旧居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羡君素书常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俯仰人间易凋朽,炉峰五云在轩牖。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灵神闭气昔登攀,怡然但觉心绪闲。数人不知几甲子,昨来犹带冰霜颜。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识所在。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天宝十四年(755)春作于当涂。

        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鸾乃凤之族,翱翔紫云霓。文章辉五色,双在琼树栖。一朝各飞去,风与鸾俱啼。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尔从泛舟役,使我心魂凄。秦地无草木,南云喧鼓鼙。君王减玉膳,早起思鸣鸡。漕引救关辅,疲人免涂泥。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静者伏草间,群才满金闺。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小舟若凫雁,大舟若鲸鲵。开帆散长风,舒卷与云齐。日入牛渚晦,苍然夕烟迷。相思在何许,杳在洛阳西。天宝十四年(755)五月作于当涂。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名工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座不语南昌仙。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五色粉图安足珍,真山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天宝十四年(755)李白在当涂为友人赵炎所作粉图山水画题歌。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当暑阴广殿,太阳为徘徊。茗酌待幽客,珍盘荐雕梅。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天宝十四年(755)夏作于当涂。

        夏日陪司武公与群贤宴姑孰亭序

        通驿公馆南有水亭焉,四甍翚飞,巉绝浦屿。盖有前摄令河东薛公栋而宇之,今宰陇西李公明化,开物成务,又横其梁而阁之。昼鸣闲琴,夕酌清月,盖为接輶轩、祖远客之佳境也。

 

        制置既久,莫知何名。司马武公,长材博古,独映方外。因据胡床,岸帻啸咏,而谓前长史李公及诸公曰:“此亭跨姑孰之水,可称为‘姑孰亭’焉。嘉名胜概,自我作也”。且夫曹官绂冕者,大贤处之,若游青山,卧白云,逍遥偃傲,何适不可?小才居之,窘而自拘,悄若桎梏,则清风朗月,河英岳秀,皆为弃物,安得称焉!所以司马南邻,当文章之旗鼓;翰林客卿,挥辞锋以战胜。名教乐地,无非得俊之场也。千载一时,言诗纪志。天宝十四年(755)作于当涂。

 

        横江词六首

        人言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本组诗约天宝十四年(755)夏作于当涂采石戍之横江馆前。

        赠友人三首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玉匣闭霜雪,经燕复历秦。其事竟不捷,沦落归沙尘。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廉夫惟重义,骏马不劳鞭,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慢世薄功业,非无胸中画。谑浪万古贤,以为儿童剧。立产如广费,匡君怀长策。但苦山北寒,谁知道南宅。岁酒上逐风,霜鬓两边白。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时来列五鼎,笑谈期一掷。虎伏避胡尘,渔歌游海滨。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夫子秉家义,群公难与邻。莫持西江水,空许东溟臣。他日青云去,黄金报主人。天宝十五年(756)作于当涂。唐写本收录第二首,题作“赠赵四”。

        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

        白以邹鲁多鸿儒,燕赵饶壮士,盖风土之然乎?赵少翁才貌瑰雅,志气豪烈。以黄绶作尉,泥蟠当涂;亦鸡栖鹤笼,不足以窘束鸾凤耳。以疾恶抵法,迁于炎方。辞高堂而坠心,指绝国以摇恨。天与水远,云连山长。借光景于顷刻,开壶觞于洲渚。黄鹤晓别,愁闻命子之声;青枫暝色,尽是伤心之树。然自吴瞻秦,日见喜气。上当攫玉弩,摧狼狐,洗清天地,雷雨必作。冀白日回照,丹心可明。巴陵半道,坐见还吴之棹。令雪解而松柏振色,气和而兰蕙开芳。仆西登天门,望子于西江之上。吾贤可流水其道,浮云其身,通方大适,何往不可,何戚戚于路歧哉!至德元年(756)春,当涂县尉赵炎流迁炎方离当涂。诗人送其直至城西南天门山下,感慨万端,遂作此文慰勉远行之人。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萧曹安屼,耿贾摧欃枪。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鲁连擅谈笑,季布折公卿。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雅》《颂》播吴越,还如太阶平。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太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宝应元年(762)初冬,诗人由金陵来当涂投奔县令李阳冰之后作。

        当涂李宰君画赞

        天垂元精,岳降粹灵。应期命世,大贤乃生。吐奇献策,敷闻王庭。帝用休之,扬光泰清。滥觞百里,涵量八溟。缙云飞声,当涂政成。雅颂一变,江山再荣。举邑拚舞,式图丹青。眉秀华盖,目朗明星。鹤矫阆风,麟腾玉京。若揭日月,昭然运行。穷神阐化,永世作程。作于宝应元年(762),为李白投奔李阳冰后为当涂县令李阳冰人象所题赞词。

        游谢氏山亭

        沦老卧江海,再欢天地清。病闲久寂寞,岁物徒芬荣。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扫雪松下去,扪萝石道行。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本诗作于宝应二年(763)春在当涂养病时。

        九日龙山饮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广德元年(763)九月九日重阳节登当涂龙山而作。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为“九日龙山饮”的第二天所作。

        笑歌行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笑矣乎,笑矣乎!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猛虎不看机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笑矣乎,笑矣乎!宁武子,朱买臣,叩角行歌背负薪。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广德元年(763)冬作于当涂。

        悲歌行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来乎,悲来乎!凤鸟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悲来乎,悲来乎!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惠斯不肯千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广德元年(763)冬作于当涂。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作于广德元年(763)逝世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