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次于长城的中国第二大人工奇迹京杭大运河面临消亡威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18:18:51
[内容速览]政协委员表示:应当尽快成立一个统领各省市的京杭大运河研究机构,为大运河保护立法,设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基金。

图为京杭大运河。国家文物局于12月15日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上,京杭大运河作为浙江等8省市的联合申报项目名列榜首。京杭大运河全长1747公里,从北京通州的源头到杭州的途中,借助了很多水源,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中新社发 黄正胜 摄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赵博 刘畅 李建敏)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中国另一项人工奇迹——京杭大运河(北京—杭州)正面临着消亡威胁。
在山东省济宁以北,大运河基本断流,河床污染严重;在济宁以南,大运河运输繁忙,但“破坏性建设”同样严重。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枫说:“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以高度重视,这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的整体风貌还将继续遭受毁坏,直至消亡。”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时期,后经两次扩展,南北绵延1794公里,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共8个省份、18个大中型城市。它将“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经济中心与北方政治中心连为一体。在江浙两省,绵延800多公里的大运河至今仍是运输的黄金水道,“运量相当于3条京沪铁路”。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珍珠般散落大运河两岸,10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相辉映。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作为一个整体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中国有关方面正在酝酿将这条2500年历史的运河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中国所有境内“申遗”项目中地域最广、体量最大的一个。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11日说,中国政府已将其列入重新设定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然而,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并未消除,很多地方日益严重。
2006年,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呼吁启动对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同年5月,200多名政协委员、地方官员和专家学者,全线考察了京杭大运河。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舒乙介绍说:“很多城市搞‘大拆大改’,草坪公园霓虹灯取代了船坞、码头、民居,明代的石桥两边立着21世纪的高楼大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安家瑶也说:“很多城市在运河边上盖景观区,造仿古建筑,搞市民广场和大草坪,甚至开发房地产,这是在破坏大运河的和谐。”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承认,想要跻身世界遗产的行列,大运河仍需时日。
他说,至今为止,各方投入大运河整治的经费已经达到80亿元,其中主要是地方政府的投入。舒乙认为,“地方官员对大运河感兴趣,就要学会求得发展和保护的双赢”。
单霁翔表示,将在两三年内拿出一个申报“世界遗产”的文本,并在全面勘察测绘、遗产登录等工作的基础上,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刘枫说,成立一个统领各省市的大运河研究机构,为大运河保护立法,设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