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11:18:44
「口袋收藏工具」加载中...

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逝世后,穆斯林军队先后攻占拜占廷帝国在埃及、北非的大片领地,继而又消灭了波斯的萨珊王朝,夺取了波斯本土和中亚一些地区,从而建立了伍麦耶王朝,定都大马士革。以后又把他们的势力推向印度的北部地区、北非的西部地区和西班牙,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哈里发帝国。在这多民族国家发展起来的伊斯兰文化,继承了阿拉伯各民族的文化思想遗产,又吸收了希腊、拜占廷、波斯、印度等古代文明,在9世纪初期的马蒙哈里发统治时代(813~833),阿巴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已成为中世纪阿拉伯东方的科学文化中心,学校、图书馆林立,并出现了科学研究团体以及翻译家和誊录者的组织。用阿拉伯语翻译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新柏拉图派及其注释家、医生希波克拉第、伽仑的著作,以及希腊欧几里得和托勒密和印度、波斯学者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古典作品。
  10世纪,在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科尔多瓦建立了中世纪第一个阿拉伯西方的科学文化中心。 9~12世纪,在传播希腊和波斯、印度哲学过程中,在阿拉伯穆斯林统治下的广大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哲学家和一些派别。伊斯兰哲学家的代表人物对自然哲学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很重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逻辑学以及自然科学观点和新柏拉图派的哲学观点;他们既都信仰自己的宗教,又具有实证的科学观点。因而对完美的安拉与不完善的世界之间的矛盾;安拉的独一性与宇宙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意志自由与前定之间的矛盾;善与恶之间的矛盾等,感到不能理解。为了调和宗教与科学的矛盾,他们对《古兰经》及伊斯兰教的教义进行了种种解释,把理性思维、逻辑论证放在一定地位,力图把伊斯兰教的教义与希腊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原理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伊斯兰教的完整的哲学体系。
  发轫 在哈里发统治的阿拉伯世界,伊斯兰教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古兰经》和圣训是人们必须遵奉的神圣经典和社会生活准则,教义学者对《古兰经》及教义进行了种种解释。在伊斯兰教哲学家产生之前,穆斯林圣训派内部已出现了某些争论。这些争论与教义有关,因此提出了种种有关哲学的问题。8世纪早期出现的穆尔吉埃派、盖德里叶派、哲布里叶派等都企图解决《古兰经》中所包含的“前定”与“意志自由”的分歧,并引申出了一些其他哲学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以推理为基础的穆尔太齐赖派,对有关信仰的问题进行理论的探讨和研究,代表伊斯兰教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哲学运动。
  穆尔太齐赖派与圣训派在哲学方面的主要分歧表现是:关于安拉的本性和安拉与世界的关系问题。穆尔太齐赖派否认安拉有本体以外的种种无始的德性如知、能、视、听、言语、生活等,因为这些被认为是无始的德性以及安拉的人格化,与真正的唯一性是不相容的;而圣训派却承认为安拉的德性。其次是关于“意志自由”与“前定”的争论,即人与安拉的关系,圣训派认为人的善恶是安拉的前定,人的行为是安拉所创造的。穆尔太齐赖派认为人有无限的意志自由,人的行为是自己创造的,安拉依其善恶而定赏罚,因此证明安拉是公正的。
  穆尔太齐赖派的自由论获得初期伍麦耶哈里发的支持,使这个教派的地位日益提高。后来伍麦耶王朝哈里发们逐渐意识到,穆尔太齐赖派的自由论对哈里发统治的不利,便开始严加防范。而新兴的阿巴斯统治者正利用穆尔太齐赖派主张自由的学说,削弱伍麦耶王朝的思想统治。阿巴斯王朝哈里发马蒙赞赏穆尔太齐赖派的主张,穆尔太齐赖派盛极一时。但哈里发穆塔瓦基勒继位后就宣布穆尔太齐赖派为非法。
  正统神学-哲学派的形成   伊斯兰哲学是与教义学的研究分不开的。在伊斯兰教义学上,依照逻辑及辩论的方式,用口头或书面表达其关于信仰的学说,称为凯拉姆学。主张此种学说的人被称为姆台凯里蒙。在伊斯兰教初期,姆台凯里蒙这个名称是用来专指研究信仰问题者,被圣训派视为异端,穆尔太齐赖派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派别。
  10世纪后,作为伊斯兰教正统派的逊尼派哲学体系──“新凯拉姆”即教义学派形成。创始者艾什尔里及其门徒把“前定”和“意志自由”的学说加以调和,强调安拉的全能,世界一切事物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皆为安拉所创。他们力图说明,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安拉决定的,但人们具有“达到”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人们要在安拉面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该派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被奉为正统的官方信条。
  哲学-神学家及其流派  9~12世纪,在哈里发国家统治下的广大地区,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著名哲学家,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哲学家的团体和派别。这些哲学家和派别,阿拉伯人称为“侯克玛”,他们构成了当时阿拉伯中世纪哲学的主体,以巴格达和科尔多瓦为中心,分成东西两支。这些哲学家中很多人从事世俗事务(医生、自然科学家等),重视经验知识,强调理论认识。他们虽然仍未摆脱正统神学对他们的控制,但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希腊-罗马哲学思想,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图主义以及东方传统思想的影响。
  ①哲学家拉齐及精诚兄弟社。他们企图调和希腊自然哲学(包括数学、天文学、占星学、音乐、炼金术、医学等)和伊斯兰教义而创作一种宗教哲学。拉齐的医学理论以承认肉体与灵魂的紧密联系为出发点,断言物质是永恒的,运动是物体不可分离的属性,感觉使人们产生对客体的认识。精诚兄弟社原为10世纪时巴士拉地方的一个具有政治目的的研究宗教与哲学的团体,他们集体编纂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论文集,他们的宇宙观是伊斯兰教什叶派、新毕达哥拉斯主义与新柏拉图主义的结合。
  ②受希腊亚里士多德与新柏拉图主义影响的哲学家肯迪、法拉比、伊本·西那。肯迪有阿拉伯哲学家之称。他系统地研究了希腊哲学,并试图把它与伊斯兰教义相结合,认为物质是从安拉的精神“流出”的形式,灵魂可以离开肉体而独立。法拉比被公认为亚里士多德以后的“第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是柏拉图派、亚里士多德派和苏非派的混合物,宣传不朽的“安拉的理性”。认为世界是由多种元素的物构成的,人通过感觉可以认识世界。伊本·西那提出宗教与科学的“双重真理论”。他徘徊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认为物质世界是永恒的,它们不是由安拉所创造,但又认为从安拉流溢出精神,精神将形式赋予质料,然后形成万物。另外宣称,灵魂和肉体是不同的,是一种超出一般事物的物理属性的特殊能力。在共相问题上,认为共相存在于事物之前,作为创世的设想,存在于事物之中;作为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后,是概念的存在形式。
  ③苏非派及正统神学-哲学家安萨里。苏非派在7世纪末就已出现,到 8世纪末以后得到了重大的发展。他们受新柏拉图主义和印度瑜伽派的影响,宣扬“人神一体”、“人神相通”,提倡禁欲、苦修、自我克制的教义,而受到伊斯兰教正统派的镇压。正统派著名神学-哲学家安萨里,原是继艾什尔里之后集正统派神学-哲学体系之大成者,但在晚年却成为苏非主义的代表。他把苏非主义引进正统派的思想,使苏非派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④伊本·路世德及阿维罗伊派。11~12世纪,当东方哈里发国家由于统治阶级的内讧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而引起思想上的混乱时,他在穆斯林统治的西方综合了伊斯兰哲学过去的一切成就,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中的科学和理智的倾向。伊本·路世德一方面认为世界和运动都是永恒的,物质是运动的质料,形式和物质不可分离;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安拉是一切事物变化的“目的因”,宗教的天启和人的理性并不矛盾。但他比伊本·西那更进一步,认为科学与宗教的分歧是可能的。从科学的观点看来是真理的东西,从宗教的观点看来就可能是错误的东西,反之亦然。他的思想传入欧洲后,形成了阿维罗伊派,在中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有重要的影响。
  ⑤泛神论者伊本·阿拉比。西班牙苏非派神学-哲学家,其作用是把神学与哲学合而为一。他认为安拉就是光明,人的思想获得光的照明,就有了智慧;安拉是万物的本原,他有隐和显的两种自我存在形式。当安拉处于隐的形式时,现象世界潜在于安拉之中;当安拉化为显现的形式时,即呈现为相对的、现实的世界。现象世界在形式上与安拉非为同一,但在本质上则与安拉同一。另外,他提出了穆罕默德是“完人”的学说,他对穆罕默德的概念大大促进了伊斯兰教圣徒崇拜的思想。
  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当伊斯兰哲学传入欧洲后,在伊斯兰哲学中保存的某些阿拉伯语翻译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又被重译为拉丁语,例如肯迪的哲学和科学的著作,有多种拉丁语译本,对罗杰·培根、法拉比以及托马斯·阿奎那都发生过影响。又如伊本·西那、伊本·路世德的著作被译成拉丁语后,对中世纪欧洲的学术界也起过重要的影响。12~16世纪的400年间,阿维罗伊主义成为在欧洲占优势的学说,一直在欧洲思想界占有领导地位。
  近代伊斯兰教哲学思想  伊斯兰世界在近代沦为欧洲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随着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也出现了伊斯兰教复兴和改革运动,在复兴和改革运动中出现了不少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思想家和派别,其中有复古主义瓦哈比派的瓦哈卜,泛伊斯兰主义的创始人哲马鲁丁·阿富哈尼、现代主义改革者穆罕默德·阿布杜以及赛义德·阿赫美德汗、伊克巴尔和古典主义者艾密尔·阿里等。瓦哈比派流行于中东和南亚次大陆很多地区,主张恢复《古兰经》的原始精神,反对圣徒崇拜。哲马鲁丁·阿富哈尼反对西方的“自然主义”哲学,反对欧洲殖民主义的侵略,大力调和宗教与科学,使伊斯兰教各国联合起来,通过自己改革而达到现代文明。穆罕默德·阿布杜在思想上追随哲马鲁丁,提倡自由运用理智对宗教教条进行考核。他在维护《古兰经》的原始精神的同时,主张把欧洲文化融合在伊斯兰教的基本思想之中。印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以复兴伊斯兰教为主导的阿里迦运动。在学术思想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有艾密尔·阿里著的《伊斯兰教的精神》和伊克巴尔著的《伊斯兰宗教思想的重建》。伊克巴尔从唯理主义的观点出发,对《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作了新的解释,要求建立起自己的“行动”哲学,认为宇宙是由持续不断的生命所创造的,生命的最高形式是“自我”,自我是世界的本质、生命的源泉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这反映了穆斯林要求奋起,改造旧世界和建立新秩序的愿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伊斯兰国家纷纷获得独立,穆斯林学者在他们政府的支持下,越来越感到发展民族文化和研究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宗教与科学没有矛盾,并把中世纪伊斯兰哲学在科学技术上所取得的成就看作穆斯林历史的光荣。认为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摆脱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统治和影响,如何发展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如何应付现代各种思潮的挑战,使伊斯兰教得以继续存在并获得发展。
  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伊斯兰教的经院哲学和苏非派哲学在中国也发生过广泛的影响。在新疆和内地其他地区,出现过不少著名的思想家和重要的学术著作。有的学者在阐述伊斯兰教的教义中还吸收了中国的儒、道、佛的传统思想,因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神学-哲学体系。

评价答案
  • 评价成功加1票! 好:1
  • 一般:5
  • 不好:0
  • 原创:0
  • 非原创:0
上善莫悔 回答采纳率:27.4% 2009-12-15 14:27
陪妳、守倖福的感言:
谢谢 我看了 我有更好的回答 收藏转载到QQ空间

相关内容

  • 穆罕默德·阿里
  • 穆罕默德阿里
  • 南方公园 穆罕默德
  • 穆罕默德生平
  • 穆罕默德 名言
  • 我眼中的穆罕默德
  • 穆罕默德·尤努斯
  • 迪拜酋长穆罕默德

其他答案

全球化境遇下的穆斯林哲学思想


自20世纪,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项“全球化”的重大文化课题,对每个文化主体来说这已是一个不可能逃避现实问题。“全球化”这个课题在个个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将它作为一个现实境遇问题考察的时候,我们也获得了许多不同的视角。其实,谈论该问题的最好切入点并非从理论入手,而是关注一种文化怎样在这样一种境遇中应对,如何获得自身的发展,从而去看它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20世纪,中东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社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早在19世纪,穆斯林思想家们面对现代化、全球化的世界潮流,做出了多种艰难的探索和实践,以回应时代和世界的挑战,并且以多种形式向世人展现了他们思考和实践的动态轨迹。在思想文化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哲学,20世纪的中东伊斯兰哲学思想作为东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东地区各个国家的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生活改革以及建立新的伦理观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察全球化境遇中的伊斯兰哲学思想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首先,有必要交待一下文化领域的全球化特点。文化领域中的全球化概念是同关于“世界文化”、“全球文明”的争论紧密相关,并在八十年代后期作为一个批评概念出现。在文化学家眼中,全球化就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起作用的文化的生长与加速发展的复杂的整体过程,特别是世界整体意识和全球文明的形成过程。全球文化不是世界各国文化的大杂烩,而是正在趋向并逐渐形成世界统一化的“国际文化”或“全球文明”。同时,“全球文化和文明不怀偏见,它吸收一切具有市场价值的东西,如西方的科学技术,日本的管理模式,非洲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泰国和印尼的烹调术”( h·克利夫兰:《全球共用地的管理问题》)。另一种意义上讲,全球化是指全球在各个领域相互依赖和全球整体意识拓展。正是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互融性,使得全球化变得可能。就是在“全球化”的这种范式中,穆斯林思想家们为这一文化潮流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他们在学习和借鉴东西方思想的过程中掀起了各种积极模仿东西方社会模式和哲学思想的多层次的探索与尝试,体现了穆斯林世界对现代化、全球化进程的主动回应,也表现了穆斯林广大有识之士和民众对自己国家和民族走向世界及现代化的决心与勇气,尽管探索中伴随着坎坷、曲折,甚至失败。




在与世界不同文化进行多向碰撞与交流大格局中的伊斯兰哲学思想文化,以其空前的思想活力和表现形式,正日益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20世纪的百年里,随着伊斯兰现代主义、伊斯兰改良主义、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复兴主义等思潮的方兴未艾,涌现出了更多的影响深远的各种当代穆斯林运动和思潮。从这些异彩纷呈的思潮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伊斯兰世界在面对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充满活力和矛盾的艰难探索,而且可以透过流派众多的表象,看到传统伊斯兰思想特别是伊斯兰哲学思想在寻求“传统”与“全球化”的通道与理性思考中,占有不可忽视的思想角色。


伊斯兰教在世界的文化历史以及思想历史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伊斯兰教作为彻底的一神教,以“信主独一”为信仰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同时,它又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制度。它离开阿拉伯本土向四方传播,又与各地区、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适应,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伊斯兰的传统也正是在这样的传播与交流之中逐渐形成的,它不仅保持了自身的特色,并且显示出它强盛的适应能力和包容性。穆斯林哲学思想曾经一度因为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哲学遗产和思想,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了一个文化发展的“高峰”,从而在伊斯兰思想史上形成了思辨的哲学传统。当代的伊斯兰思想,在自身传统的维系和支撑下,积极努力地回应着各方而来的挑战,从自身传统与历史中寻求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挑战的思想资源,成为20世纪东方哲学思想的一大特色。在政治哲学上, 当代的伊斯兰思想表现为阿拉伯民族哲学、国家哲学等流派;在宗教哲学领域内,突出表现在以哈桑·班纳(1906~1949年)与毛杜迪(1903~1979年)的伊斯兰复兴思想在伊斯兰世界的广泛传播和巨大影响。而伊斯兰思想复兴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以阿拉伯民族哲学的繁荣为标志的。




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家主要有阿布都·拉赫曼·卡瓦基比、穆斯塔法·卡米勒·赛阿德·扎额鲁勒等人。他们提倡和高扬阿拉伯民族的民族权利,认为阿拉伯国家的公民是被共同的爱国主义精神、风俗习惯、道德品质和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的人民,必须互敬互爱,团结战斗,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应该将伊斯兰教与国家主义结合起来。拉希德·里达把民族主义解释为同一国居民的团结,强调不分宗教信仰以保卫国家独立、增进国家进步,并把政治的祖国同宗教的祖国统一起来。阿拉伯国家应该注重的是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为基础的阿拉伯团结,因为阿拉伯人中大多数为穆斯林,作为穆斯林,他们只有宗教的民族性意识。胡斯里认为,阿拉伯人作为一个民族整体,民族利益是最高利益,离开了这一最高利益,不仅没有任何个人的自由可言,而且也没有国家的独立可言;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但阿拉伯文化并不仅仅由伊斯兰教构成。这些主张充分体现了穆斯林团结一致的精诚精神与深切的民族认同感,即使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也不能在国家权力问题上做出更多的有损于自己利益的让步,全球化首先是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前提是主权的保障。这些思想激励着无数的伊斯兰人民,迄今,它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阿拉伯民族哲学思潮在当今阿拉伯世界都有提倡者和思想土壤。从政治上讲,阿拉伯人虽然至今只有一个松散的联盟,但建立一个“共同的政治实体”的愿望一直没有破灭。




总之,伊斯兰人民还在为全球化做着自己的努力,虽然全球化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立足伊斯兰思想与哲学传统,同时以开放的心态,“睁眼看世界”,是20世纪穆斯林知识界、宗教界、政界、经济界的一大批精英分子的共识和努力方向。他们以开明、积极、宽容的心态, 学习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文化思想、科学技术等成果,并希望以此来促进各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尽快摆脱积贫积弱的被动局面,走出困境。在哲学思想领域,最为显著的是思想界为了积极探讨和实践伊斯兰各国的现代化,应对西方化和全球化的挑战,他们通过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文化进行系统地学习,结合本地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伊斯兰哲学思想,而且还形成了穆斯林实证主义哲学、语言哲学、存在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流派。其中代表性人物有希布利·舍麦伊乐、扎基·纳吉布·麦哈穆德、凯马尔·优素福、阿布杜·拉赫曼·贝达维、塔哈·侯赛因、萨迪格·阿兹姆、阿托夫·艾哈迈德等。拿伊斯兰实用主义举例来说,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思潮,更是伊斯兰人民思考如何在全球化境遇中生存和进步的思想体现。实证主义哲学思想是19世纪末出现的,以舍麦伊乐为代表实证主义哲学受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论派的影响,提倡以实证为核心,认为科学进步是必然的,科学比抽象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万物之间的联系,科学是打开宇宙宝库的钥匙。在哲学方面,扎基·纳吉布·麦哈穆德提出了一套实证主义的哲学理论,影响较大。但认为,思想、哲学的更新,表现为对当代文化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即如何使人类的现代思想与阿拉伯人的传统思想进行更新和变革。在更新和变革之时,外来的现代思想是完全不能忽视的,因为忽视了外来的现代思想,就意味着阿拉伯人或者主动脱离时代,或者是被时代抛弃。但在更新和变革之时,同样不能忽视传统,因为传统是阿拉伯人思想的主体,没有它,阿拉伯人的阿拉伯属性将会丧失。麦哈穆德认为,只有对传统进行更新,才能使阿拉伯思想为今天世界思想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阿拉伯思想的更新,应该包括文化、文学、思想等各个领域。对于传统的伊斯兰教来说,在思想方式上,就是如何使启示和理性、宗教和哲学之间协调一致。其余哲学派别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我们能够看出伊斯兰哲学思想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它受到社会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社会发展以及激励着伊斯兰世界内部的协和运转。




在矛盾重重的现代社会,伊斯兰哲学为伊斯兰世界提供了理论方向,紧紧联系自身的状况和现实,发展和改造了现代西方的优秀哲学思想。然而,新的发展和改造始终没有脱离穆斯林的传统,没有脱离《古兰经》的教诲,并且对民族的融合和全球文化的进程贡献了一份力量。 匿名 回答采纳率:14.1% 2009-12-15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