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哥本哈根的意义(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13:57

第三节 哥本哈根的意义(4)

  气候明星:斯特恩与戈尔

  在动员世界舆论关注气候变化方面,尼古拉斯•斯特恩和阿尔•戈尔是两把最嘹亮的号角,真正唤醒了公众的气候意识,并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这两位表情严肃、语调平和、讲话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的学者型政治人物,在全球气候领域却具有摇滚巨星般的影响力。

  斯特恩是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现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2005年7月,时任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要求斯特恩提交一份研究报告,分析气候变化造成的经济代价,以及减排的花费和收益。2006年10月30日,英国政府正式发布了斯特恩主持完成的600页评估报告《斯特恩回顾:从经济角度看气候变化》,这就是著名的《斯特恩报告》。报告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爆炸性的反响。

  一开篇,报告就用克制和冷静的语言写到:气候变化将影响到全球人类的基本生活元素,包括水的获得、粮食生产、健康和环境。随着世界变暖,数以亿计的人将遭受饥荒、缺水和沿海洪水的威胁。“科学证据现在不容置疑:气候变化是对全球的严重威胁,急需做出全球反应。”

  在和IPCC的专家们沟通后,斯特恩相信,如果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稳定在450~550 ppm碳当量,气候变化产生最坏影响的风险就可以大大降低,而当前的水平是430ppm,同时每年还在上升2ppm。因此,要实现稳定,最终必须把每年排放量降低到现有水平的80%以内。在经过计算之后,斯特恩给出的经济学结论很简单:尽早采取有力行动的益处远远超过不采取行动的经济代价。“如果我们现在就开始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把水平稳定在500到550 个碳当量,每年的代价大概是全球GDP 的1%。”斯特恩写到,“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气候变化的总代价和风险将相当于每年至少失去全球GDP 的5%,年年如此。如果考虑到更广泛的风险和影响,估计损失将上升到GDP 的20%或者更多。”他认为,这些损失的规模,只有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差堪比拟,而且这些变化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逆转。尼古拉斯•斯特里:《斯特思回顾:从经济角度看气候变化》,《中文摘要》,英国财政部,2006年10月30日。

  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所以需要所有国家的参与。斯特恩说:“这种反应必须建立在共识之上,既有共同的长期目标愿景,也有在今后十年中加快行动的框架;而且必须在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之间继续采取相互支持的做法。”

  在灰暗的调子之外,斯特恩也给全球公众带来了令人鼓舞的信息。他安慰说,世界并不需要在避免气候变化和促进增长和发展之间作出选择,应对气候变化是有利增长的长期战略,而且不会限制富国和穷国的发展愿望。虽然忽略气候变化将最终损害经济增长,但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则将带来可观的商业机会,因为低碳能源技术和其他低碳商品和服务将形成新的市场,每年价值数千亿美元,这些行业的就业机会也将相应扩大。

  《斯特恩报告》非同寻常的历史性意义,用英国《独立报》环境版编辑迈克•麦卡锡的话来说,就是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数据和逻辑“击碎了所有用来拒绝采取行动的借口”,无论这些借口是科学的、政治的、经济的还是道德的。相反,报告简单有力、不容置疑的结论,使得任何对气候变化紧迫性的反对之声在道德上都变得可疑了。麦卡锡说:“反对者原来唯一还能找到的托词就是有关经济发展会受阻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已经不复存在。如果你现在还反对立即采取行动,那就是在自欺欺人了。”

  斯特恩用严谨的报告占领了人们的大脑,阿尔•戈尔则是用同样严谨但却更直观生动的电影方式震动了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