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逼近临界点(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29:08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逼近临界点(7)

  气候化学: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蝴蝶效应”,今天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了:一只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在混沌学中,“蝴蝶效应”是解释复杂现象的一个经典模型。地球上的万事万物之间都是彼此相互含摄勾连和相互映射渗透的,其间的因果关系往往都具有非线性特征,各种因素往往会自我增强并相互强化,因此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往往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对于“蝴蝶效应”,也许我们更熟悉的还是一个中国化的表述方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气候变化是自然界在人类时代的第一个全球规模的大事件,让这个巨型事件的剧情变得错综复杂的,正是推动全球变暖的各个因素的自我强化和相互增强作用。下面,我们可以看看最明显的几个例子。

  在永久冻土地带里封存着大量远古时期的甲烷等温室气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这里包含了7500亿~9500亿吨的有机碳,而目前大气中的有机碳大概有7500亿吨。永久冻土地带的大范围融化会将这些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使大气中的碳浓度急剧上升。无论是在西伯利亚还是在青藏高原,这种恐怖的进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悄然启动了。克里斯•艾伯特:《气候变化:真正的安全威胁》,《中外对话》,2006年6月23日。

  在青藏高原至关重要的三江源地区,永久冻土层的融化还会带来另外一个恐怖的长期后果。坚硬致密的永久冻土层对于地表水就像岩石圈一样起着保护作用,从而维持了地表的水量平衡,永久冻土层融化会使地表水失去依托渗漏到地下,不但直接影响发源于此的江河径流,也使当地的地表一步步沙漠化。文成公主入藏时还碧波万顷、水草丰美的黄河源头鄂陵湖和扎陵湖,今天已经基本干涸见底;长江源头的青海当曲和玛曲,当地的草原也已经大片沙化。这反过来又会加速当地冻土层的消融,和锁在冻土下面的甲烷向大气层的碳排放,从而形成一个很难打破的恶性循环。

  在南极和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启动也是这样一个不断自我强化和相互增强的非线性进程。南极洲50%的海岸都是冰架,一旦冰架倒塌,南极大陆融化的冰就会失去冰架的阻挡,一步步滑进海洋,引起海水上涨。地球上80%来自太阳的光和热都是通过冰雪反射回太空的,冰架冰川减少也会使星体反照率降低,让地球越来越热,目前南极洲的普遍温度已经达到了1800年以来的最高点。北极冰川的融化动因则是同中有异,在北极地区60米深的冰川水分中盐分含量较高,表示来自大西洋温暖的海洋环流正在加速冰川底层的融化,这将使冰川的倒塌比预期来得更快。在格陵兰,冰川倒塌裂开的地方等于打开了一个缺口,让内陆地区的冰块被北大西洋温暖洋流融化。冰川融化不但将使北极熊面临无妄之灾,同时也将使全球渔业走向崩溃,进一步危及人类的生存。

  另一个潜在的威胁,可能来自那些千百万年来一直沉睡在冰层底下的不速之客。美国拉特格斯大学海洋与海岸学助理教授凯•贝德勒的研究小组在对5个10万年~800万年的冰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这些被称为“基因冰棒”的冰芯中包含的远古细菌仍具有活性,一些已存在很长时间的细菌此前并未在地球上发现过。经过研究人员的努力,南极“冰棺”中沉睡了10多万年的细菌最终在实验室苏醒过来,并已开始再次生长。由于冰川融化从地下的黑暗世界里苏醒过来的这些未知生物,究竟会给地球上的人类带来什么影响,是否意味着一种新的致命病毒?现在谁都无法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