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援训练 把握逃生“黄金12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4:55:28
       楼房倾斜、瓦砾遍地,钢筋从石板中翘出来,灰色的墙体布满裂纹,各种被破坏的建筑垃圾扭曲地混在一起,似乎刚刚遭遇了一次地动山摇的震荡。

        这里不是地震现场,而是坐落在凤凰岭下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今天(12日)是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上午9时,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参观的学生和公众无不惊叹大地震的威力。

        今天上午,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迎来一批客人,他们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大楼倒塌的场景,也是第一次体验从“地震”后的房间里逃生。

    


逃生法则

        97%生还者靠自救、互救

        “平时进行一些地震救援训练,或许就可以挽救自己的生命。”在一座被称为“馅饼楼”的废墟前,曾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的教官杨阳说,“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大量的学生被埋在废墟中,除了教学楼的设计和建筑存在问题以外,学生们没有基本的自救意识也是造成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

        杨阳介绍,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10多秒的时间,目前地震救援领域存在着“黄金12秒”的说法,如果利用好这“黄金12秒”,就会大大减少地震中人员的伤亡。“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基本的地震逃生技巧,三楼以上的学生也在不顾一切地向外跑,结果很多被压在楼梯上了,一般楼梯是整个建筑最为脆弱的部分,如果没有时间跑出去,就不要往外跑,而要就近躲避,这样或许有生存下来的希望。”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经进行过统计,地震发生以后,逃生出来的人员中高达97%的都是在自救或互救中逃出来的,真正被救援队救出来的人只有3%左右。

        自救时,要选“黄金三角”。当建筑物倒塌落在物体或家具上时,“屋顶在重力作用下撞击到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被我们称做生命的"黄金三角"。”

        “地震救援培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进行逃生技巧和救援技能方面的培训,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地震发生以后就可以迅速进行逃生或者展开互相营救;另外一个方面是进行心理方面的培训,在地震这样的巨大灾害面前,大家通常会惊慌失措,提前进行心理训练,可以镇定情绪,无形中也会增加地震后的逃生机会。”

        记者体验

        楼斜19度 头晕得失去重心和方向

        “进这个房子后怎么这么晕啊?”一位参观者不由地紧紧抓住扶梯,但是身体仍前后摇动,就像有一股力量在把他往倾斜着的墙上拽。这里是一栋倾斜的建筑,有19度的倾斜角。

        别小看这仅仅19度的角度,刚一走进大楼,记者就都感到脚下不稳,登上螺旋式的楼梯显得特别困难,头晕得辨别不清方向。只能抓住扶梯,用脚向前蹚着走。从门洞进入时,记者由于步速过快,直奔对面的墙冲了过去,右手一撑,才算站稳了脚。

        “我怎么要飘起来了啊?感觉像是要飞了。”几位参观者紧抓着扶梯把手,为了保证安全,他们之间拉开了距离,直到一步一挪地登上了这栋4层小楼的楼顶平台,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楼顶,参观者把教官步兵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为什么我会恶心啊?”“我怎么觉着楼在跑呢?”

        步兵笑着介绍说,在狭小的空间内,如果地面倾斜就会感到眩晕,而到了屋顶,尽管地面依然倾斜,但是由于空间开阔,不适的感觉就会减轻。

        由于整栋楼发生了倾斜,人的身体重心就会发生偏移,加上处在密闭的空间,人就会产生重力方向错位的感觉,总感觉有一股牵引力把自己向下拽。这就是地震后幸存者和地震救援人员要面临的问题。“在斜楼里,就是人的小脑和视觉的一场博弈,很难保持平衡。”

        一位参观者告诉记者,以前他总能看到报道地震后幸存者在逃生时常常慌不择路,从而导致新的意外发生,当时还感觉难以理解,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能冷静一点,选择比较可行的逃生手段。    “有了这次体验以后我总算明白了,原来地震将楼房震歪以后,人的重心一下子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就会丧失方向感和基本判断能力。”

        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国家队的专业救援人员,都需要在这栋斜楼中进行模拟救援训练,而公众在这里模拟逃生,也会对地震的认识更加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