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严峻的电视庸俗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26:38
2007-03-06 01:08:27
大中小
我知道许多高雅人士是拒绝电视的,并且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西方有些精英以拒绝电视为荣。电视属于大众工具,精英拒绝电影是当然的。拒绝意味着与大众的距离,这个抉择我看无可厚非,毕竟大家也有选择生活与思想的权利。
不看电视闲着干什么?要干的事情很多,可以读书,可以……看报(我是不看报或少看报的,尤其是非专业性的报纸就更不看,怕被中国特色的思想和信息污染洗脑,不过看报纸估计比电视毒害要少一些,所以两害取其轻了),还可以交朋友,可以坐在窗口发呆,还可以数星星玩,有钱则可以去剧院看话剧、芭蕾舞、音乐会,乃至看传统戏剧。总之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干吗非要看电视呢,我们的祖先不都是在没有电视中度过的嘛,他们未必比咱们今天过得更不自在。
发现身边真有几个朋友彻底拒绝电视的,真好——这会造就特殊的人。你想,其他人都看就你一个人不看,那日久天长积累下来还不特殊死啊。不过这样幸运的人多半是独身的同志们,因为一旦有了家庭,尤其是孩子,决策就会陷入麻烦。因为一个人一条心,三个人就三条心。一般而言,三个人就同一件事情达成共识的几率非常之低,所以正常的家庭里肯定是免不了被电视祸害的。
我是不拒绝看电视的,这说明我比较庸俗,在这方面可以忝列“人民群众”之间。我这个人无论从哪方面都是个信息狂,给别人信息,以及吸收周围的信息,我都要求充足、迅速而全面,网络、电视、书本都是我吸收各方面信息的主要来源。电视对我不能或缺。
中国人接触电视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那时候属于“后文革”,没彻底放开呢,所以上个世纪的电视节目整体都处于很扭捏的拘谨状态,对资产阶级的花花世界死扛着不让进来。电视节目不丰富而死板是肯定的,但却也屏蔽了许多坏东西。经历过文革那样“革命年代”的人都知道,那个年代尽管扭曲,但在趣味上实际上是很高尚的——或者说主观上是向往“高尚”的,所以今天我们说的“低级趣味”这个词汇几乎是那个时期出现专门拿它来批判那些比较私人化、个性化的现象的。说真的,文革时期还真是没有什么太为“低级趣味”的东西出现,人们天天想的都是“高级”趣味:什么革命啊,阶级啊,思想啊,集体荣誉啊,这主义那主义啊;今天就不一样了,仿佛对世间一切的闸门全被打开了,泥沙俱下。电视作为这个时代最突出的文化象征,不仅仅是把“大众化”推行到尽头,而且明显低级趣味的东西大量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且在CCTV这样的地方也在21世纪突飞猛进几乎成为低级趣味的主流媒体,尤其在娱乐方面尤为突出。当然那里也有许多“高级”的节目,我的电视控制板前10位全部都是CCTV,说明我对他们还是有所期待的。初期出一些妖蛾子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刚开始把不准,我这么“民主”的人投鼠忌器也不希望以“低级趣味”的名义妨碍他们的“自由”,所以“低级”你就“低级”吧。咱们不就整体处于“低级”阶段嘛,还能咋地?
但确实有些节目太不象化,所以还是耐着性子说几句。电视确属“大众化”媒体,我不反对大众趣味,但是:“大众化”与“低级趣味”之间是有明显界限的。我看这方面崔永元就区分得非常好。他的节目既通俗大众,也亲切、大方。最近的“感动中国”也策划得不错。某些电视导演或主持人明显分不开两者的区别,假如他们真的知道什么叫“低级趣味”大概就不会那样做了,他们的目的估计只是想“大众化”一些,没想到就成了传说中的“低级趣味”。品味、格调这些东西我是不懂、也不具备,但我还知道分辨什么是低级下流。简单地说,“大众化”就是贴近民众趣味,而低级趣味就是猥琐、丑陋、背离真善美原则。比如07年春晚里边的小品《考验》就属于典型的低级趣味。不过让我吃惊的是,这样低级的错误中国人当众犯一次就够了,竟然这个冒犯中国人智商的小品还获奖了!形势非常严峻啊。看来不是一两个人失去判断力,是一大批人失去了判断力。
那天电影频道里播放美国举行的奥斯卡电影颁奖晚会,我从头到尾看了,赏心悦目啊,仅只看看这个颁奖晚会就能体味到一个国家的文明处于哪个阶段。许多人说奥斯卡有什么好的?确实从严肃文化的角度奥斯卡的电影远非世界上最好的电影评选。奥斯卡就是大众化,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奥斯卡并不“低级趣味”。奥斯卡为什么不太接受中国大陆的电影,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今天的中国电影人(中国当今文化的代表)正在集体陷入低级趣味,他们与中国电视制作人或导演在两个不同的领域里将“低级趣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阶段。当然,中国的个别导演比如小贾等人我就认为还是不错的。电影人可能也有他们的苦衷,咱们国家选题方面过于严格,只要是有思想有品位的多半要被审下去,可能这限制了他们展示高雅的一面,或许他们是集体生气了故意就把臭屁股给咱们观众看。天知道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那同一天,电影频道还马上播放了“中国百花奖”在杭州的颁奖晚会。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看看人家奥斯卡的颁奖晚会——充满着幽默和智慧,看看中国的电影颁奖晚会,简直是一群小丑在现场演绎什么叫“低级趣味”!(主要是那几个请来的主持人在那样的场合贫嘴过分得让人恶心,我想怎么没有老艺术家上去把他们揪下去呢,中国人都那么好脾气)。中国与美国的实力差别根本不用看别的,看看文化精神面貌就足矣,那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
凡此种种,我觉得已经到了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候。咱管不了国家,咱可以在家里管管儿子啊。人家都说“要从娃娃抓起”,我要是不管,儿子以后保准是个“低级趣味”的接班人。
彻底阻止他看电视是不公平的,也不现实。但我给他规定了几条:从今以后,在我们家非必要不准看任何相声、小品、二人转这些明显属于低级趣味的东西。我不卑薄所有这样的艺术门类,但限于今天某些艺人的品位过低,导致这类作品基本上处于整体低级趣味之中,所以必须要限制。儿子基本上同意了。我还具体规定,毕XX、李X主持的节目少看或不看(我认为这两人很有主持天分,我认为他们的一些娱乐节目也不错,但他们明显对低级趣味和大众化之间没有分辨能力,属于个人文化修养问题,由于他们在CCTV这样的全国性媒体出现,一有失误便让人觉得不堪,所以对他们要求苛刻了些,但问题是你必须明白你所在的位置有多重要)。凡是有关潘XX、牛X(女)等人小品节目都给我闭眼。另外,电影类不准看武打以及所谓“宣扬爱国主义”的作品,尤其是香港的打打杀杀的东西,浪费时间。为什么阻止看“宣扬爱国主义”的作品,是因为这类“爱国主义”并非纯正的“爱国主义”,多属是实质上的狭隘民族主义,看多了孩子心灵要出问题。
这么多东西都不让(孩子)看,那看什么?看动画片。不过儿子打小就不看“国产”动画片,这不是我教育的,是他自动的选择,他对中国的动画片始终就一个评价:土老帽,色彩难看,没创意。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国家承认这方面是个大失败所以正在赶。但赶着赶着就又被其他家长严正抗议了,据说那个热播的什么蓝兔低级趣味的厉害,里面的动画人物满嘴脏话情节中还充斥暴力,已经被停播了。幸亏我儿子根本不看国产动画片,多玄啊,这就叫防不胜防。
我爱看“科学与教育”频道(CCTV10)的《探索发现》类节目多些,儿子也爱跟着我看这个频道。奇怪的是《百家讲坛》的东西他不怎么爱看,我也很少看这个节目,里面多是讲一些我不感兴趣的历史,既然是“百家”讲坛,里面为什么不讲讲科学或别的?干脆改名叫《历史或人文讲坛》更名副其实一些。我和儿子都爱看外国人拍摄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什么的,我觉得大多数动物们的行为都远离了人类社会的低级趣味,他们更可爱。不过里面动物交配是讲得多了点。后来想想,多乎哉?不多也。自然里的一切都是自然的,连动物的交配都好看,花样翻新,很长知识呢。新闻联播提倡大家随便,但尽量十天半月看一次,中国没新闻,所以半个月后看与当时看没什么差别。CCTV 9也可以随便看,外语频道嘛可以训练外语。我们家三个人的外语水平都基本上一样,我的意思是都比较差,所以有人看这个频道时其他人都会很谦虚地也坐在那里跟着乖乖看。
孩子好教育,大人就很不好教育了。所以我准备对我们家的成年人采取放任自流、破罐子破摔的政策。再说了他大部分时间在看体育,体育似乎没有太大趣味上的危害,除了让人粗暴一些。不过他这辈子还没打过我,估计暴力倾向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可以继续观察,一旦有暴力倾向就主张他关闭体育频道。我是向来不看体育频道的。这是为什么我们家会出现不只一个电视的最初原因,有人热爱的竟然另外一个人全面拒绝。另外,那人喜欢整天看台海节目,整天就是绿营、蓝营、陈水扁,我至今都不知道陈水扁是蓝是绿属于什么党派。你说陈水扁跟我有什么关系?连隔山观虎都论不上,离那么大老远的。天天就那两个招式三个话题,看两天就都烦了,都热闹50年了,关注这么个话题有什么意义,浪费时间、扯淡是我对这类节目的总结。本质上看台湾话题的节目与看体育节目是一样的,台湾的节目说白了就是一场秀:微观上台湾政治就是一场秀,宏观上说中国对台湾的政策也是一场态度秀,这是另外一种体育比赛。既然人家只看“体育”节目,拒绝电视庸俗化运动就没有在家里全面开展,只“向下”传达到儿子这级,其他人那里就秘而不宣,不过也可以择日“向上”宣布,让其执行监管。
(别以为俺全是在开玩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电视庸俗猛于虎啊,家里有孩子的千万要提防啊)
20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