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事变中的千年机密?_李健唐的杂音坊_凤凰博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16:45:47
  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用户名 密码 下次自动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李健唐的杂音坊
尽是和谐音的生活是不完整的
博客
相册
报栏
左邻右舍
留言
2010-05-07 11:32:37
归档在 历史 | 浏览 13283 次 | 评论 7 条
 
关于公元626年奠定“贞观之治”的玄武门事变,我们今天的“正史”多来自宋代《资治通鉴》和《新唐书》里的记载,而非简单地依据《旧唐书》,这显然是从历史公正角度方面考虑的,毕竟《旧唐书》里的历史是李世民作为胜利者的历史。
“再三不彀”之疑
然而,无论从《旧唐书》或《资治通鉴》里,我们都注意到了事件中有“再三不彀”这样的字眼(《旧唐书》: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资治通鉴》: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即便是《新唐书》里也是如此记录:元吉引弓欲射,不能彀者三。在新华字典中,“彀”者为“使劲张弓”,从以上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李元吉是还没有成功向李世民射出弓箭的,他是“三次拉弓都没有拉动,导致弓不上弦”,而非某些故事版本所传的“射了三箭都没有射中”。至于李元吉为何“再三不彀”,史料没有直接记载,后人猜测他是只是因为一时紧张失措、不够冷静而致,而李世民也简单地使用了“再三不彀”这描述,含糊掩饰了许多事情。
于是我们有了今天“玄武门事变”的通俗版本:李建成与李元吉经玄武门(唐内廷太极宫的北门)入朝,待走到临湖殿(玄武门外偏殿,为入朝必经之路,证明尚未进入玄武门),李建成发觉不对头,正想拔马跑回东宫时,李世民在玄武门城楼下出现,对他喊了一声(内容不详)。李元吉正要拉弓射向李世民,无奈三次都没拉开,这短短瞬间里,李世民一箭射杀了李建成。随后,尉迟敬德等七十人自玄武门外两侧的“北衙”杀出,将李元吉射下马(尚未死)。李世民射杀兄长后一时失措没控制好战马,战马跑向西侧树林,树枝将李世民刮落马下,一时无法起来。李元吉赶了过去,夺过李世民的弓箭(他原来的弓箭因拉不开显然已丢下),要以弓弦勒杀李世民。尉迟敬德赶到后,李元吉见势不敌,正想跑回附近的武德殿(即齐王府,玄武门外西侧的宫殿,为李元吉居所,与东宫相对应),被尉迟敬德射杀。事变发生后,齐王府及东宫的二千援兵迅速赶到,在玄武门外城楼下与张公谨等人发生了战斗,尉迟敬德则跑去向李渊禀报“作乱”事实,让李渊下令制止东宫与齐王府护卫的抵抗。
至此,整个玄武门事变过程就大致水落石出了:事变发生在玄武门外,李元吉并没向李世民射箭。但李元吉“再三不彀”的悬疑也因此留了下来,只是一直没为史学家所重视。
在探究李世民为何能成功发动玄武门政变的过程中,史学家根据魏征的资料找到了常何这个人。当时,常何身为玄武门守卫中郎将,魏征作为李建成的人,知道这一职位的重要性,曾建议李建成将其收拢为麾下心腹。可是魏征不知道,常何出身瓦岗寨,他与李世民的交情岂能轻易就被贿赂抹杀?因此,常何扮演了玄武门事变关键角色已成史界定论了,因为没有他,尉迟敬德等七十人又何能埋伏于“北衙”护戌要地?当齐王府及东宫的援兵赶到时,张公谨等区区七十人又何能在紧闭的玄武门外与两千人混战良久?因此,常何的士兵肯定是参与了战斗的,直到尉迟敬德带来李渊旨意、以李建成、李元吉人头示众时,战乱才最后停止。同样地,若非常何这“自己人”的存在,李建成二人当天也不会大意入宫,他们俩显然也不知道常何的“瓦岗寨出身”,要知道瓦岗寨的人一直都是李世民的“死忠”。
常何在玄武门事变中的角色得到基本确认后,剩下的就是“再三不彀”之疑了,这是史学界之前从未探讨过的。
常何的“北门之寄”与李元吉的箭艺
最先确认常何参与玄武门事变的史学家是陈演恪,他在巴黎图书馆发现了常何的墓志铭记录“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见陈演恪《唐代政治史论述稿》),因此首次有了常何参与政变的史料例证。但“北门之寄(应理解为寄托其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谋划中要完成的任务)”里面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墓志铭里没有细说,陈演恪也仅研究至此而已。可是我们别忘了,我们还有“野史”,一旦野史结合这些正史例证后,往往就能揭开许多谜团。
常何墓志铭里记录的内容显然是他临死前才透露的,而且写得也很简单含糊。不过既然曾经“透露”过,就肯定会有更详尽的内幕留存下来,而这些内幕自然只会来自他的家人,或者包括墓志铭的撰写人李义府。根据常家后人流传在民间的说法,我们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推论。
原来,常何的确一直是李世民的心腹,李世民身为秦王的时候,他刻意将常何安放在玄武门就很有长远深意--常何是出身瓦岗寨的人,若非出于“棋子”考虑的话,正常情况下,李世民早就会给他安排升迁了。在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经过仔细谋划后,曾经夜访常何,夜访的内容自然就是有关如何安排伏兵的事。但李世民与李元吉一起长大,他不会不知道,李元吉是“善射”的暴虐之人,自小就经常以射杀移动中的俘虏为乐,而弓箭正是他身上随影随离的武器。从这角度上说,李世民心里应该清楚,他自己的箭术是不如这位弟弟的。为了以策完全,李世民利用常何作为太子宫心腹成员的身份,在那天夜里同时给他交代了另一任务,就是偷换李元吉的弓。弓箭不象宝刀佩剑,通常没有固定配备专用的,常何知道李元吉的习惯,经常是出门前随手抓上一把弓就走了。于是在六月初四事变前夕,他利用自己的心腹身份偷偷更换了齐王府及太子府武器架上的弓箭,将其换成了经过伪装的大膂力弓--表面上无法分辨,即使被李元吉发现了也构不成危险。所以,玄武门事变中,李元吉“再三不彀”就顺理成章了。
我们再分析李元吉其人的性格。以他自小射人为乐的习惯看,拉弓引箭应该是他习以为常的动作,又岂会因一时紧张“拉不动”呢?而且是“连拉三次都拉不动”,这显然就是弓本身有问题,所以在事件中无暇细想的情形下,他干脆将其丢在了当地(勒杀李世民时他身上已没有弓)。再分析他当时与李世民的关系,基本上是“恨不得杀之而后快”的心理,试想他这样的暴虐之人又岂会在机会来临时“一时慌张”呢?如果说李世民在射杀李建成后一时慌张失态,这还说得过去,但同样的状况套到暴虐的李元吉头上就有些说不通了,他完全有能力象射杀移动中的俘虏那样射杀李世民。
所以,《旧唐书》里一直简单地以“再三不彀”描述当时状况,既反映了许多人都看到的事实,又掩饰了“为何拉不开弓”的问题,李世民在审查史官记录时自然也乐意通过,至于后人如何去想已关系不大,“一时慌张”应该是李世民很愿意看到的分析结果。
假如李元吉之前的“首发制人”成功,玄武门事变的一切谋划将会“一子落空全盘皆败”。李世民如此了解他的弟弟,以他的谋略智慧来说,如此生死一决的计划是不可能不考虑到李元吉的射箭本领的。只有事先知道李元吉这射箭高手的威胁已去,李世民才能如此从容沉着地一箭命中李建成,依此推断,常何后人流传的“野史”不但可信,而且很有说服力。“再三不彀”实际上是玄武门事变中的关键之关键,而相关的“换弓事件”才是常何最重要的“北门之寄”。总的说来,常何关闭玄武门大门、让守城将兵参与“平叛”,这些都是事变中人人均可看到的表面现象,而只有“换弓”这样的背后悬疑,才会令常何终生缄默,仅在死后才含糊透露出这“北门之寄”--因为它才是“玄武门事变”存在储心谋划的铁证。
李世民是否在隐瞒“北门之寄”?
此外,常何在玄武门事变五年后依然是“中郎将”(贞观五年,中郎将常何荐马周),有人因此怀疑常何并无参与玄武门事变,否则他早该被一向赏罚分明的李世民加官进爵了。不过我却不这么认为,相反,我觉得这正是李世民一反常态的“欲盖弥彰”做法。他这么做正是为了让人觉得常何并无刻意参与事变,“玄武门事件”并不存在事前谋划,玄武门守将参与“平叛”战斗仅是本职所在而已。“常何荐马周”之后,李世民也只是奖赏了常何“锦帛三百匹”,似乎很有刻意淡化其功勋之疑,因此常何在临终前透露此事亦可算作“不满之举”吧。如此一来,《唐书》里不存在常何参与事变的相关记录就很正常了,因为李世民肯定要刻意隐瞒“储心谋划”这一事实的。另一论证是,公元626年为初唐时期,常何肯定只是刚升中郎将不久,为官一任十年八载是常事,如果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马上就给常何升官,这等于是向世人透露:玄武门守将常何参与了事变,事变是经过策划的。这就能理解,为何到贞观五年时常何还是中郎将了。李世民正是利用了人们对他”有恩必赏“的印象,以“反其道而为”的做法淡化了常何与玄武门事变之间的联系。
至于有人以“常何墓志铭”为小人李义府所撰为由否定它的真实性,我看此为多虑。正因那李义府乃笑里藏刀的阴诈之人,李世民极力掩盖的事情,他会不择手段一一揭露再正常不过,何况该墓志铭成于武则天时代,且有常何后人在场,他也没弄虚作假的必要。
对于玄武门事变,今天的我们不应以是否存在“储心谋划”去褒贬李世民,因为这事件中他无论从政治及道德角度都无可选择。我们只需要看到,作为皇帝,李世民已交足他的功课并拿了高分,这就足够了。

0
上一篇 << 微软市场份额里的“中国后盾”
wgp243 [2010-05-09 04:48:42 PM]
房地产回归正常的几个条件: 1、增加供给,小产权房应该入市 ,为什么?比如A为城里人,B为乡下人,同样继承祖业,为什么A的房子能卖,B的房子不能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何在。土地为国家所有,这倒不假,但国家所有不等于政府所有,国家由政府、工人、农民、教师医生、商人、自由职业者、无业者等社会各阶层组成,政府是国家的管家,政府没有权利垄断土地市场,强拆人民房子,强占人民土地。政府只能以公共利益,才能作为主体征用土地,且必须经人民或者人民的代表(议会、人大)批准,相对人并有合法合理的救济程序。 2、打击炒作,应尽快出台物业税,出台物业税的基础是人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或者永久使用权,七十年使用权的法理何在,假如一房子,七十年到期了,房子好好的,土地使用权不是自己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且不是别人想拆就拆,不须补偿。人民应该拥有土地的所有权或者永久使用权,但必须缴纳物业税。物业税应以一个完整的家庭拥有一套一般中等房子暂不征收为原则,一人拥有一套或者一家拥有豪宅的应征收,一个政策出台不得逼着老百姓搞假离婚。 3、政府服务,政府有义务为每个无房公民提供廉租房,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其有钱或者无钱,都可申请,政府实在无法提供房子的,发给住房补贴,享受廉租房或者住房补贴的,享受人的信息必须公开,让其他人在网上或者到房屋管理部门查到,非法享受的,应收回房子并受到严惩。政府应停止经适房、保障房、限价房的建设,没有用的。 4、信贷管理、房屋信贷应以单套房子为基础,统一首付50%,不要搞一套、二套、三套,有的地方规定一家只能新购一套房子,何为一家,一人可以为一家,十人可以为一家,逼人家拆家,搞假离婚,不人道的。有的地方要纳税证明、居住证,逼别人造假,产生大量黄牛党,没必要搞这么复杂,搞得世风日下。没房的本地居民,政府 提供廉租房,外地来的,租房住嘛,交得起50%首付的,不管你在老家有没有房,都可以办按揭,有钱的不用说了。 5、开征遗产与赠与税,中国现在已经具备了开征遗产与赠与税的条件,暴富和富裕阶层已经产生,对他们征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收入补贴穷人,对降低房价、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好处。

藏愚 [2010-05-09 05:01:59 PM]
不知怎么评论博主的见解,李世民兵权在握,统领几十万大军,竟要亲临战场与敌对杀————既如此,何不编段历史:毛泽东手持驳壳枪,追赶蒋介石,直至浙江军舰码头,这时,蒋介石回手一枪,毛泽东见势不妙,及时躲闪,蒋介石的那一枪,差点就击中毛泽东脑门,蒋介石见追兵赶来,只得乘军舰扬长而去。

藏愚 [2010-05-09 05:06:41 PM]
告诉博主,读史要边读边分析,许多史都是瞎编的,每读一段历史,要扪心自问一下:这是否与实际状况相符?只有如此,才能去伪存真。

藏愚 [2010-05-09 06:01:06 PM]
建议博主读一下:王安石读《史记·孟尝君传》之后,就写下一篇读后感,全文如下: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学学人家王安石是如何读史的,会对你有好处的。

sxxj3000 [2010-05-09 08:01:41 PM]
藏愚,把愚藏起来,可是说的话却是名不符实。李世民亲临玄武门之变那是史书确确实实记载的。李世民军权在握,你不搞笑吗!军权在握还要搞什么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派人拉拢过李靖和秦琼,皆被婉拒。可见当时军队并不在李世民手里,在对待夺储之争的态度上是中立的

woaihuabei [2010-05-10 09:43:26 AM]
sxxj3000,历史很多时候是成功者的演讲词,反着看就对了。

jshannan [2010-05-10 05:52:09 PM]
不是没有道理。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以后再发表评论。

关于博主

李健唐
有许多来自生活中的声音,主流媒体也许会忽略了,那就到我这“杂音坊”来聆听一下吧,甭管这里有多“低调”。本人从事的是视觉和听觉上的创意性行业,时间长了难免会多出“第三只”眼睛或耳朵,仅借凤凰博报聊以记录。既是“杂音”,当然不会局限某一主题,国情许可下的啥内容都有可能出现了!

(此博主是我的好友)
博文相关
·归类
全部分类 历史(1)IT科技(2)杂谈(1)
·归档
五月(4)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玄武门事变中的千年机密?微软市场份额里的“中国后盾”“人民”难当灰头灰脸的苹果电脑“进灰门”
首页
资讯
台湾
评论
财经
汽车
科技
房产
娱乐
时尚
体育
军事
历史
文化
读书
教育
佛教
健康
游戏
城市
公益
博报
论坛
宽频·
视点·
直播
凤凰卫视
凤凰新媒体介绍|广告服务|招聘信息|保护隐私权|免责条款|法律顾问|意见反馈|凤凰卫视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2010 Phoenix New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玄武门事变中的千年机密?_李健唐的杂音坊_凤凰博报 玄武门事变中的千年机密? 玄武门事变中的千年机密?-文章-世界华人周刊 玄武门事变中的千年机密?-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两难境地中的人民币汇率_陈言的博客_凤凰博报 被人们误读了千年的放浪女人_luweibing的博客_凤凰博报 北岛的散文_离思风少_凤凰博报 人的自救?_王志成_凤凰博报 许知远:中国要重构知识分子传统_凤凰博报访谈的博客_凤凰博报 外交中的人格魅力:朱镕基访美侧记_毕殿龙台海评论_凤凰博报 红楼梦中最隐秘的一处性描写_刘秉光的凤凰博客_凤凰博报 蒋经国的政治遗产(二)_《凤凰周刊》郑东阳_凤凰博报 蒋经国的政治遗产(二)_《凤凰周刊》郑东阳_凤凰博报 新中国妓女改造纪实及感悟_小姜的凤凰巢_凤凰博报 高检举报网站被挤瘫是件幸事_吴逢旭的博客_凤凰博报 许知远:我们内心被一种“受害者情结”左右_凤凰博报访谈的博客_凤凰博报 “贫有二代”究竟是谁的错?_凤凰博报:秦建中_凤凰博报 壮哉,蜀中人!_黄海波_凤凰博报 情定爱之韵_《紫雨轩》夕雨_凤凰博报 小蘇打 好好玩_唐城紀事_凤凰博报 李敖评说毛泽东_正大光明_凤凰博报 知古识今_老几说_凤凰博报 情定爱之韵_《紫雨轩》夕雨_凤凰博报 別辜負了連勝文挨這一槍_悠遊七海_凤凰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