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有别”的油价何时能优待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15:43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上次调价时隔半个多月,国内汽柴油调价窗口再次打开——受国际原油价突破85美元大关的影响,国际油价连续22日加权均价变化率近5%,再次突破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4%的红线。中石化近日表示将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呼吁及时调整国内油价。目前,国内成品油出厂价、批发价均不同程度上涨,有关人士表示国内油价面临上涨压力较大,不排除最快在本月中旬上调的可能。

  才涨了又要涨,中国真的要进入“高油价时代”?比起此般焦虑,另一条消息俨然是“火上浇油”——一方面在国内谋求成品油提价,另一方面以低于国内成品油税前价10%的价格向海外出口,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大巨头凭借其市场垄断地位,制造“内外有别”油价实在有些令人费解。(5月4日《第一财经日报》)

  不患价高而患双重标准,对国人而言,这种“歧视”的消息简直让人不堪容忍。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一幕?据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需求不足,汽柴煤油3月末有1854万吨左右的库存,企业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卖掉产品,此前甚至有消息称,中石化自行掏出了一些补贴来鼓励各炼厂加大出口力度。这确实让人有点想不通:按照市场供求理论,这说明中国的汽柴油价仍是有降价空间的,何以那边厢跑到国外“低价促销”,这边厢在国内不停步地一再提价呢?

  如果读懂了中国石油市场的游戏规则,可能也就不用纳闷了:按照定价机制,只要22个工作日原油加权价波动率达4%的标准,中国的成品油就符合提价标准;而既然国内石油巨头控制着炼厂、批发及销售网络等整条产业链条,为了上下游利益的最大化,必然结果就是各个环节都期望创造最大利润。而这套游戏规则的结果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公民,在这个领域率先“被发达化”了,使用同样甚至还要低质量的石油,要掏出比发达国家的人民还要高很多的钱。这些年来,我们似乎一直都享受了这样的“待遇”,2009年以炼油业务为主的中石化,全年实现净利612.9亿元,同比增长115.5%,如此这般的骄人业绩,不正是仰仗于这套成品油调价机制吗?

  这样的数据让我们愤懑:为什么这些石油巨头可以实行资源垄断,目的就是保障民众享受物美价廉的服务,享受更多的福祉。从理论上讲,石油巨头应该是插空降价的“带头大哥”,应该是主动搞好公共服务的“带头大哥”,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带头大哥”,现在成为借机涨价的“带头大哥”,成为凭垄断地位搞双重标准的“带头大哥”?现在还有一个论调认为,这种垄断形成的超额利润,可以通过上缴国家再返还给民众,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在这些巨头已经上市的背景下,我们见到了多少红利?谁能说这种“返还”比起充分竞争或者充分约束之下形成的物美价廉服务,更靠谱呢?

  这种垄断巨头带头涨价的局面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一以贯之的,不管是不是“误解”,民众的不解确实由来已久。现在,我只想说,给属于人民而且应该服务人民的垄断巨头们戴上“笼头”,已是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