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蝉联“小品王”,是央视的“春晚愚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3:27:39

央视评的不是“小品王”,是“小品亡”

--以愚乐精神看“我最喜爱春晚节目评选”

 

肖 鹰

 

昨晚,在播出的“央视元宵晚会”上,赵本山以蝉联十二届的超人经历,“毫无悬念地”挂冦“春晚小品王”。此前,虎年春晚被舆论普遍抨击,被称为“史上最烂春晚”,更有数十万网友将赵本山领衔表演的小品《捐助》评为“春晚最烂节目”。央视砥柱中流,逆大众呼声而而行,将“春晚最烂节目”《捐助》评为“我最喜爱的节目”,赵本山则以《捐助》蝉联“小品王”。

   “最烂节目”变成“我最喜爱”,自然是一石千层浪,不愿“被我最喜爱”的大众愤懑讨伐之语充斥各种媒体。新浪网昨日发起“央视春晚节目评选调查”,至今日不到24小时,有195,214网友参与投票,其中166,299网友表示即85.2% 投票表示“不满意,明显与民意不符”。

    我以为,大家的愤激表现实在是一厢情愿地过于正眼看这个“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了。

近20年来,央视春晚早就堕落为“垄断+低俗=愚乐经济”的闹剧,而这个“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不过是这个“春晚闹剧”由除夕延续到元宵节的一个“桥段”,设置这个评选,央视的宗旨本来也只在于提高“央视元宵晚会”的收视率。赵本山的小品《捐助》从艺术和思想看,都居下流,因而被舆论普遍抨击、被数十万网友评为“春晚最烂节目”是事实。但是,对于《捐助》当选“最喜爱春晚节目”,赵本山因此蝉联十二届小品王,我们实在没必要惊怪,更没有必要动气。因为这不过是央视有始有终地把“春晚闹剧”做大,做成“虎年第一闹剧”的应有结果。

    同时,我们也当认识到,今年央视春晚整体溃败,被普遍抨击为“史上最烂春晚”的现实。观众对于一个“最烂春晚”,正常的感受是没有“最爱”,只有“最恶”。央视今年不是撤销而是“郑重其事”地继续搞“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实在是强奸民意之举。一定要在“最烂”中,评出“最爱”,当然只有以“最烂”为“最爱”了。论者以为评“春晚最烂节目”《捐助》为“我最喜爱春晚节目”是违背民意的,事实正相反,央视若真如此操作,才是真正的事实求是地“顺从民意”。

    当然,要认识到央视这个“顺从民意”,我们一定要有逆向思维,要有“看春晚闹剧”的“愚乐精神”。我相信,不仅央视以愚乐精神操作这个评选,而且,参与的观众也是多半抱着“愚乐无罪”的态度投票的。不然,实在难以解释同一个赵本山《捐助》,在凤凰网被评为“最烂春晚节目”,在央视网又被评为“我最喜爱的节目”。“春晚最烂节目”是“我最喜爱的节目”。这就是央视为我们培养的“愚乐精神”。

  小品本是电影学院招生的考试项目,它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公演晚会娱乐节目,始于央视春晚,而具有开创之功的小品演员是陈佩斯、朱时茂两人,其后是赵丽蓉、巩汉林、黄宏等人。早期的小品,正如其演员主体是电影和戏剧演员,其基本手法,编剧和表演都借重电影和戏剧艺术,具有综合的表演艺术特征。1990年赵本山跻身央视春晚舞台,而且一夜走红。赵本山带上央视春晚的是二人转丑角演员的说口艺术。“说口”,属于二人转“唱说伴舞四功”之一,主要手法是以粗俗俚语穿插二人转歌舞表演,就是丑角的插科打荤,作用只是调节、活跃现场气氛。赵本山把“说口”带入央视春晚,丰富了春晚小品的语言表演艺术,而且由于其浓重的东北民间特色和生活气息,也一度给春晚小品注入了纯朴真实的民风民情。

  但是,由于央视春晚近20年来的垄断封闭体制,也由于赵本山本人的严重文化局限,不仅逐渐形成了“小品王赵本山神话”,而且使在这个神话下享有“本山春晚特权”的赵本山错误地以自己的文化局限为文化优势,导致了小品艺术的狭隘畸形发展。赵本山小品两个基本特点:说口压倒一切表演形式,小品变成了说口逗乐;趣味低俗,逗乐的“包袱”建立在性色暗示和愚乐弱者。赵本山以央视赋予他的“小品王”特权,借助央视春晚推行其“愚乐小品”路线,把小品带入了终结的死胡同。

  今年春晚的赵本山小品《捐助》,就是赵本山终结小品的“绝杀之作”。《捐助》有三大恶症:第一,持续并且严重强化了赵本山小品多年来歧视和侮辱弱势群体、贩卖低俗的品质;在这个小品中,随意贬损丧夫的单身女性和受捐对象,使之成为剧中取笑对象。第二,这个小品的编排完全脱离生活,所谓“捐助”剧情和主题都建立在对当下中国现实的无知误识的基础上。第三,在剧情设置和角色安排上,该小品编排人员“想赵家班所想,急赵家班所急”,不仅生硬植入三个广告(为春晚单个节目植入广告之最),而且把一个角色分为两个角色,赵本山“一拖四”,出现了“本山集团”占领央视春晚舞台的“盛景”(为本届春晚小品演员数之最)。这种空前未有的“本山小品编剧法”,致使格调低俗、内容虚假的《捐助》彻底崩溃,成为2010春晚无与伦比之最烂节目。

  以小品终结者《捐助》为标志,赵本山在央视春晚20年,走完了一个将小品艺术由中兴引向没落、直至终结的历程。这个历程,对于当代中国小品,既不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路线,也不是一个迂回的元圆圈,而是一条连同“小品王”同时终结的“愚乐小品”不归路。赵本山从“小品王”到是“小品亡”,演绎的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曲折困惑。赵本山之后无小品,或小品向死而生。

    对于赵本山今年蝉联“小品王”,我们应当明确:央视今年评选的不是“小品王”,是 “小品亡”。以愚乐精神看这届央视春晚的“我最喜爱春晚节目评选”,我们的愤激就可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