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压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52:27

人口压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何亚福

 

11月28日《新京报》报道:因人口压力仍较大,北京市人口计生委昨天表示,北京的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近期公众和专家都在关注的“二孩儿”限制政策不会松动。

这篇报道提到了“人口压力”。计生支持者常常强调中国人口太多,存在人口压力,所以要实行计划生育来缓解人口压力。那么,人口压力真的需要通过计划生育来缓解吗?对待人口压力,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以物为本”,实行计划生育来适应外部环境。例如,有一个国家(称为甲国)绝大部分人口都从事农业,随着人口的增长,甲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甲国政府决定实行计划生育来控制人口增长。于是,甲国的人口长期以来基本保持不变,一直是农业国。

第二种办法是“以人为本”,改造生存环境以适应人口的增长。例如,有一个国家(称为乙国)原来绝大部分人口也都从事农业,随着人口的增长,乙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然而,乙国政府并不实行计划生育,而是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新的产业。于是,乙国的人口虽然不断增长,但人均收入反而越来越高。

在真实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会面临许多问题、遇到许多困难。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而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压力具有两面性,自卑的人会把压力看成阻力,乐观积极者会把压力看作是动力。从短期来看,如果人口增长过快,确实会对资源、环境造成一些压力,如果控制人口增长,固然可以消除人口压力,但也没有了动力,人类社会就缺乏了前进的动力。况且,强行控制人口增长,会带来加速老龄化和性别比偏高等负面效应,实在得不偿失。

以潮汕人和温州人为例:潮汕地区和温州地区都是人多地少,按照计划生育的“少生快富”理论,潮汕人和温州人都应该实行计划生育。然而,潮汕人和温州人都有“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导致这两个地区的人口不断增多,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这两个地区的土地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口,于是大批潮汕人和温州人到外地经商,足迹遍布中国各地和世界各地。如今,潮汕人和温州人属于中国比较富裕的群体。可以设想,如果潮汕地区和温州地区人少地多,没有人口压力,那么潮汕人和温州人就可能缺乏出外经商的动力,一直在当地务农,人均收入不会比现在更高。

现在有人担忧几十年后,如果世界人口超过100亿,地球上将面临何等巨大的人口压力!我认为,如果现在地球上有100亿人口,那么确实会带来很多问题;然而,几十年后,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比现在高得多。我相信,几十年后,地球上100亿人口的人均生活水平会比现在的68亿人口高得多。10多年前,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不知互联网为何物;如今,中国网民已超过3亿。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25亿,人均生活水平比现在低得多。1700年,世界人口只有6.3亿,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还是有很多人吃不饱饭,那时的人们恐怕想象不到,世界人口增加10倍以后,地球不但能养活这么多人口,而且人均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