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遭遇的地震与感受的尴尬 - 郝祥满的博客 - 郝祥满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04:45:08
我在日本遭遇的地震与感受的尴尬 [原创 2010-04-16 21:54:38]    字号:大 中 小

    汶川地震余波未平,青海玉树又遭遇大震。天灾无情,瞬时间上演多少人间悲剧,千百同胞的伤痛也令我心痛。

    呜呼!天有不测之风云。地震更是难以预测的!

    即使是日本这样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也不能做到提前预知地震,并发出警报,哪怕是提前一个小时或者更短。日本人最快的预报也不过是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分钟内“通报”。

    尽管如此,每有地震对于日本人造成的伤害并不大,并不像中国那样动辄成千上万的死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已经有了强烈的预防意识。日本人的预防意识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防震灾演习,在日本留学期间,作为留学生的我就被要求参加过这样的演习;还有建筑房屋时的防震意识等。

    地震爆发的时候,最可能被伤害的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状况之下造成的伤害最大呢?应该怎样避免伤害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下面我还是先讲一个自己的故事,即我在日本遭遇地震时在日本人面前出洋相的故事吧。

    200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正躺在留学生宿舍二楼单人寝室的床上看书,突然房屋在响声中摇晃。我迷惑了两、三秒之后马上意识到:是地震!于是大喊一声,“地震!”隔壁是一起留学日本的我的中国同学。这一声喊等于也是警告他,在大喊的同时,我冲出了房间,从走廊到楼梯,我踉踉跄跄地跑,因为房子似乎还在摇,以致我站立不稳。等到我冲出大门时,感觉大地似乎不再动了。【同学也跟随我冲了出来】

    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只穿了一个三角裤衩,也幸亏还有一个裤衩,我的中国同学也跟我一样。我们俩在门口情不自禁地大声谈论,似乎在提醒日本邻居,而日本人似乎并不领情,没有响应我们的“号召”出门“避难”。只是撩开窗帘看了看我们一眼便放下了,于是再也不见动静。而我们两个这时好像更加恐惧起来,有些不敢回房间了,衣服太少又不好意思丢人现眼。于是才硬着头皮回房间,这时才注意到电视里在通报地震,震中在长野县【?应该没有记错】一带,我们感受到的只是3到4级的震感。

    我们忐忑不安地躺下不久,地震又来了,震感和第一次差不了多少,于是我们又冲出了屋子。出来之后依然未见周围的日本人出门。我们大惑不解!总不能显得中国人怕死吧,我们又回屋了,至少我已决定,再来时不再往外冲了。

    第二天,没有休息好的我带着迷惑到学校询问熟悉的日本老师、朋友,他们听到后都笑了。一笑我们通过地震感知了日本,二笑我们少见多怪。笑之后便提醒我们:

    根据日本的地震灾害调查,地震时受伤的多是地震发生时往外跑的人,往往慌张碰伤、撞伤的也不少。这个时候最安全的方法是躲到墙角、空间小的房间、桌子底下,以防砸伤,万一遭遇大震,躲在这样的地方还可以获救,或等待救援,选择逃跑一旦没有及时跑到安全地带,反而没有生存的希望。因为地震来得快去得快,除非是在一楼的人有时间逃出来,一般是来不及逃的,来不及逃的不能随便慌张地逃,一定要找掩体。等一波过去之后再逃,这时是逃避余震。

    日本人不逃是因为他们感受到那样的地震是轻度的,不至引起危险。

    不过,我还要提醒读者:日本人的回答、日本人的经验在中国不一定适用,因为日本人的房屋是框架的、防震的,或木结构的,4、5级地震几乎没有影响,中国的房屋则不行,尤其是玉树那样的砖土建构的房屋,一摇就碎了。因此逃不逃就要看房屋构造了,不过在学校这样的人多场所,逃起来就有问题,越慌张也拥挤踏踩,越是逃不出来。

    中国现在各地都在大兴土木,最好要注意到地震问题,不要偷工减料,搞豆腐渣工程,也好让我们将来万一不幸遭遇3、5级的地震时,胸有成竹,不必慌张,以致没有震伤,人已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