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调查呼吁:云南滇池周边5个古树群急需保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0:42:47

志愿者调查呼吁:云南滇池周边5个古树群急需保护

刊发时间:2010年05月04日 云信网  

  1100岁,这是昆明晋宁县旧寨仙鹤寺院里一棵唐梅树的年龄;6.1米,这是晋宁县中宜村火车站旁,一棵黄连木的“胸围”。

  “滇池周边的古树,亟需保护。”在确保有力、有据的发出这个声音前,昆明环保科普协会及全体志愿者,包括一些自愿参与的市民,耗时15个月时间,徒步走访了滇池周边的144个村庄,经过了25次调查,发现不少古树正遭遇移栽和砍伐。最头痛问题是:只有通过官方途径,才能为古树进行“挂牌保护”。

  而距离上一次官方行为普查古树,已间隔12年。由一家民间环保组织和市民进行的调查,可不可以推动林业部门对滇池周边的古树进行复查?最新消息是,一份署名“昆明环保科普协会及全体志愿者”的“滇池古树调查报告”,此时正等待被寄往政府官员的手中。

  作为民间组织,他们是怎么开展调查的?4月30日,昆明环保科普协会秘书长梅念蜀,接受了本报专访。

工人疗养院门口的黄连木。

志愿者们的滇池调查的路线。

张家村,曾经郁郁葱葱的滇朴古树,砍伐后仅剩一片荒地。

关锁村被削顶的滇朴树。

梁王下村玉皇阁后,柏木旁垃圾成堆。

  讲述

  站在毁灭边缘的滇池古树

  “这一年多时间里,发现古树的欣喜和见到古树被破坏的痛心,无不牵动着每一名志愿者的心。复杂的心情,只会更加坚定我们保护古树的信念。”——梅念蜀

  [成果]确定年龄的古树有141棵

  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昆明环保科普协会及志愿者们一共开展了25次古树调查。其中调查了21次,复查了4次。

  其中,确定年龄的古树有24种141棵;树龄在80年左右的古树后续资源有91棵。另外在5个地方发现有古树群,分别是观音山观音庙外20多棵清香木和滇朴的古树群;百草村,有清香木和滇朴各10余棵;海口里仁大村龙潭边的小山上有20余棵滇朴、清香木、无患子的古树群;海口镇云光社区服务中心前的山包上有20余棵苦楝、清香木为主的古树群;呈贡县大渔村太平关空地上有60棵左右的侧柏树群。在第二次复查时,发现晋宁县恢厂村两棵200多年的梅树和侧柏,由于自然原因已经死亡。

  [痛心]“你知道怎么弄死一棵古树吗?”

  2009年12月5日,他们发现5个月前初次调查到龙王庙旁的5棵古树(大树),包括4棵80年左右的滇朴和1棵近100年的柏树,在复查过程中找不着了。村民告知,古树生长的地方为环湖公路的规划用地,已被卖或被砍。龙王庙之前茂密的小树林变成施工现场,剩下的树桩需要一名成年人才能抱住。志愿者们已没有心情拍现场照片,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很沉默。

  2009年12月12日,在晋宁县晋城镇张家村复查时,同样发现一棵80年左右的滇朴,因修环湖路而被卖。

  此外,很多古树的根部,尤其是在梁王下村玉皇阁后的两棵柏木旁,已成为村里的垃圾站。

  而白鱼村有一棵大约两人环抱的黄连木,被三家人的房屋挤得只剩一平米左右的地盘透气。三面全是墙壁,一面堆放柴草,调查员根本无法近身测量。

  官渡区关锁村,由于一棵滇朴挡住了房子的修建,这棵树顶端被整个砍去。还有一些古树被用来挂电线,部分枝桠被砍掉。

  “你知道怎么去弄死一棵古树吗?”梅念蜀比划着向记者说,村民修房子时经常砍掉妨碍的树体。有家人更出绝招,将一棵滇朴树的树皮剥光,很快树就死了。还有人将古树生长的地面用水泥严严实实蒙住。

  [期盼]早日以国家标准保护古树

  今年3月,一份《环滇市民参与式古树调查名录》,呈交给昆明市及沿湖四区县(西山区、官渡区、呈贡县、晋宁县)林业局。昆明环保科普协会得到的答复是,可以将调查到的古树列入日常管护工作。如果协会进行古树挂牌,他们也可以从旁协助。但现实情况是,未经林业专家定级,古树牌是不可以标注出一、二、三等级。可以想象,在法律层面保护古树的效应会大打折扣。

  省林业厅造林绿化处的工作人员认同了基层林业部门的说法和现实困难。据上一次政府古树普查已有12年时间,当年有任务、有经费。而当前情况下,请林业专家复核此次古树调查的结果比较困难。

  梅念蜀表示,他们准备将“调查报告”递交给政府,并写信希望政府能给林业部门下达或安排古树复核的工作,期盼着这些古树最终能以国家标准来挂牌保护。“当然,我们很乐意配合政府开展古树管理挂牌等工作,并发动广大市民开展爱心守护、环境教育等系列宣传保护活动。”

  ■调查资料

  目前滇池周边村庄里有古树(100年树龄)24种141棵;

  古树后备资源(80年树龄左右)11种91棵;

  5个古树群,合计21科31种294棵。

  对话

  “大批荒野古树没有记录”

  梅念蜀 湖北人,民间环保人士

  昆明环保科普协会秘书长,“绿色昆明”创始人

  曾参加昆明环保科普协会开展的“滇池地下水调查及保护项目”,曾荣获第三届“SEE.TNC生态奖” 一等奖

  云南信息报(下简称“云信”):是怎样的思考,促使你们开展这个项目?

  梅念蜀:2008年1月,我们协会在昆明西山区白鱼村,进行滇池流域地下水调查。当时有村民反映,不久前村委会为了新建的村公路与高海高速公路连通,将村里一排10余株、两三百年树龄的古树砍掉。128名村民联名举报过这事,媒体也曾关注,但由于证据不够充足而不了了之。这个事情对我们触动很大,事后我们查阅了《云南名木古树》、《昆明古树名木》及相关资料,并向多个部门咨询过。得知两本书中所记录的古树主要是来自城区、寺庙、学校、公园等地。而滇池沿岸周边的村庄和荒野里,大部分古树均没有被记录或挂牌保护。

  云信:项目的目的,就是促使政府将古树挂牌保护?

  梅念蜀:是的。我们希望能将滇池周边的古树记录、保护起来,避免村民反映的砍树事件再次上演。在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协会组织市民志愿者当调查员,对滇池沿岸向外环扩展一公里范围内的山林和村庄,西岸,以西山面湖部分为界的古树,进行细致排查、记录、建档,明确该区域古树的现状,掌握古树名录。客观上也可以为主管古树的部门补充资料。

  云信:你们邀请哪些人士参加调查?

  梅念蜀:通过网络发布消息和提交审核申请表的方式,广泛邀请社会人士,担任本次活动的野外调查志愿者。我们从60多位报名者中筛选出具有较强环保理念、专业背景扎实、行动力强的18位人士,这其中包括了12位市民、6位在读研究生或博士。

  协会专门为项目编制了《古树野外调查员工作手册》,并进行了调查员岗前培训。活动分成三个小队开展,每队配一名植物专业的研究生或博士,总领队是志愿者丁建华。

  云信:你们都调查了哪些地方?

  梅念蜀:绕着滇池东、南、北岸的湖岸线,向外环扩展一公里以及滇池西岸面山范围内的村庄全部走完。所涉及的有昆明市西山区、官渡区、晋宁县和呈贡县,共52个行政村, 144个自然村,历时一年多。

  云信:你们采用的调查方法是什么?

  梅念蜀:按照地图和地方志,将需要查找的村庄排列出来,每次大约走访1-2个行政村。用眼睛观察并自我推测行进路线,也得依靠向村民打听情况。不过,到这个项目的后期,团队对大树的判断较之前有经验多了。

  发现一棵树后,我们首先要确定树龄,准确的判断需要至少向三位年长的村民咨询。当询问和碑文记载都不够清晰时,我们依据《昆明古树名木》数据制作的“古树树龄和胸径对照表”进行推算。确认是古树或者是古树后备资源后,我们对古树拍照、采集标本、物种鉴定、GPS定位。对树高、胸径、冠幅进行测定,以及对长势观察做记录等。所调查的每棵古树,都会被建立档案。

  依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的介绍,古树树龄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确定:凡是有文献、史料及传说可据的可视作“真实年龄”;有传说,无据可依的作“传说年龄”;“估测年龄”在估测前要认真走访,并根据各地制定的参照数据类推估计。我们的调查中,参照“技术规定”进行了规范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