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5:01:58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其中将军军衔参照苏联军队的军衔等级,分为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4级。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10人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1人少将军衔。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这是授衔授勋典礼现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57位上将名单:萧 克 李 达 张宗逊 李克农 王 震 许世友 邓 华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 韩先楚 李 涛 傅 秋涛 王 平 吕正操 傅 钟 萧 华 甘泗淇 宋任穷 赖传珠 洪学智周士第 郭天民 周纯全 杨 至诚 陈再道 陈奇涵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刘 震陈锡联 韦国清 陈士□ 陈伯钧 锺期光 宋时轮 朱良才 董其武 唐 亮 叶 飞杨得志 王新亭 黄永胜 李天佑 陈明仁 贺炳炎 阎红彦 谢富治 陶峙岳 乌兰夫 周 桓 杨 勇 李志民 赵尔陆      王建安 (56年1月25日授予)李聚奎 (58年4月授予) (以姓氏笔划为序,共57名)

 

 

 

 

 

 

 

 

 

 

 

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

 

王新亭

 

韦国清

 

乌兰夫

 

邓  华

 

甘泗淇

 

叶  飞

 

 

 

 

 

 

 

 

 

 

 

吕正操

朱良才

 

刘 震

 

刘亚楼

 

许世友

 

杨 勇

 

杨成武

 

杨至成

 

杨得志

 

苏振华

 

 

 

 

 

 

 

 

 

 

 

李 达

 

李 涛

 

李天佑

 

李克农

 

李志民

 

李聚奎

 

宋任穷

宋时轮

 

张宗逊

 

张爱萍

 

 

 

 

 

 

 

 

 

 

 

陈士渠

 

陈再道

 

陈伯钧

 

陈奇涵

 

陈明仁

 

陈锡联

 

周 桓

 

周士第

 

周纯全

 

赵尔陆

 

 

 

 

 

 

 

 

 

 

 

洪学智

钟期光

 

贺炳炎

 

郭天民

 

唐 亮

 

陶峙岳

 

肖 华

 

肖 克

 

黄永胜

 

阎红彦

 

 

 

 

 

 

 

 

韩先楚

 

彭绍辉

 

董其武

 

傅 钟

 

傅秋涛

 

谢富治

 

赖传珠

 

上将以姓氏笔划为序,1955年9月27日授衔55人分别为王平、王震、王宏坤、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甘泗淇、叶飞、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杨勇、杨成武、杨至成、杨得志、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克农、李志民、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渠、陈再道、陈伯钧、陈奇涵.陈明仁、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肖华、萧克、黄永胜、阎红彦、韩先楚、彭绍辉、董其武、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
此后,王建安、李聚奎又分别于1956年1月25日和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57名“开国上将”中,有54%的人十几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他们中间有不少人少年时期就担当起通常是成年人从事的革命工作。例如,萧华12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了革命生涯,14岁参加工农红军,不到18岁就担任了“少共国际师”的政治委员,29岁出任东北民主联军一个军级机构的司令员兼政委。陈锡联14岁参加工农红军,20岁任四方面军第十一师政治委员,30岁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1955年授衔时,55位上将平均年龄为45.6岁,年龄最小的肖华上将39岁。上将刘震、陈锡联,40岁;上将叶飞、李天佑、杨成武,41岁;上将韦国清、洪学智、贺炳炎、韩先楚,42岁.;苏振华、杨勇43岁. “红小鬼”肖华,1985年8月12日在京逝世。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在京逝世,106岁,他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有8名在黄埔军校学习过:周士第,1924年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副队长、队长,1927年南昌起义时任团长。陈明仁,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历任国民革命军团、师、军长,兵团中将司令,1949年8月率部起义。陈奇涵,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加入党,1926年出校从事群众运动,1927年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参谋长时起义。授衔时任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杨至成(又名杨至诚),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加入团,1927年任贺龙所部指导员参加南昌起义。张宗逊(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宋时轮(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陈伯钧(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郭天民(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开国上将曾出国留学的共有7人:乌兰夫(1925~1929年,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傅钟(1926~1930年,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格勒军政大学学习),甘泗淇(1927~1930年,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阎红彦(1934~1935年,在苏联莫斯科列宁学院和苏联红军陆军大学学习),杨至成(1938~1946年,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刘亚楼(1939~1945年,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李天佑(1939~1946年,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开国上将
王建安1956年1月25日授衔,李聚奎1958年授衔,其他1955年9月27日授衔。1肖克(1908-)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47 训练总监部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政委2李 达(1905-1993)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50志愿军参谋长,副总参谋长 3张宗逊(1908-1998)副总参谋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47总后勤部部长:
4李克农(1899-1962)副总参谋长、外交部副部长56 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军委总情报部部长                        5王 震(1908-1993)副总参谋长、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47中央军委常委,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
6许世友(1905-1985)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49国防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政治局委员

7邓 华(1910-1980)副总参谋长、沈阳军区司令员* 45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8彭绍辉(1906-1978)副总参谋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49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9张爱萍(1910-2003)副总参谋长45 副总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长
10杨成武(1914-2004)副总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防空军司令员41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11韩先楚(1913-1986)副总参谋长、军事学院学员42福州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
12李 涛(1905-1970.12.20)总参谋部技术部部长50 军委作战部部长,总参三部政委
13傅秋涛(1907-1981)总参谋部队列部部长48 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总参动员部部长
14王 平(1907-1998)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48志愿军政委,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第一政委,总后勤部政委
15吕正操(1905-2009)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50 铁道部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铁道兵政委16傅 钟(1900-1989)总政治部副主任55
17肖 华(1916-1985)总政治部副主任、政治学院副院长39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18甘泗淇(1903-1964)总政治部副主任52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宋任穷(1909-2005)总干部部副部长46东北局第二书记兼沈阳军区政委,中央组织部部长,政治局委员
20赖传珠(1910-1965)总干部部副部长45 北京军区政委
21洪学智(1913-2006)总后勤部副部长42 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22周士第(1900-1979)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部长55 防空军司令员
23郭天民(1900-1970)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部长50 T
24周纯全(1905-1985)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50 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
25杨至成(1903-1967)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52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26陈再道(1909-1993)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46铁道兵司令员
27陈奇涵(1897-1981)军事法院院长58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28王宏坤(1909-1993)海军副司令员46 海军第二政委29苏振华(1912-1979)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43 海军第一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政治局委员 30刘亚楼(1911-1965)空军司令员41国防部副部长
31刘 震(1915-1992)空军副司令员、军事学院学员40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32陈锡联(1915-1999)炮兵司令员、军事学院学员40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理,政治局委员
33韦国清(1913-1989)公安军副司令员、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42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政治局委员 34陈士榘(1909-1995)工程兵司令员46 35陈伯钧(1910-1974)军事学院副院长45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36钟期光(1908-1991)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46 军事学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
37宋时轮(1907-1991)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48军事科学院院长
38朱良才(1900-1989)北京军区政委55
39董其武(1899-1989)69军军长56   23兵团司令员
40唐 亮(1910-1986)南京军区政委45军政大学政委,政治学院院长,政委
41叶 飞(1914-1999)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司令员兼第一政委41交通部长,海军司令员兼第一政委      
42杨得志(1911-1994)济南军区司令员、军事学院学员42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政治局委员

43王新亭(1908-1984)济南军区代司令员、济南军区第2政委47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政委           
44黄永胜(1910-1983)广州军区司令员45 总参谋长兼军政大学校长,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组长
45李天佑(1914-1970)广西军区司令员、军事学院学员41 广州军区代司令员,副总参谋长                           46陈明仁(1903-1974)55军军长52 二十一兵团司令员
47贺炳炎(1913-1960)成都军区司令员42
48阎红彦(1909-1967)成都军区副政委46 昆明军区第一政委
49谢富治(1909-1972)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46公安部部长,副总理,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委,政治局委员
50陶峙岳(1892-1988)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63兼22兵团司令员
51乌兰夫(1906-1988)副总理、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49 副总理,国家副主席,政治局委员                              52周 恒(1909-1993)沈阳军区政委46
53杨 勇(1912-1983)志愿军司令员43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54李志民(1906-1987.11.16)志愿军政委49高等军事学院政委,福州军区政委                                          55赵尔陆(1905-1967)第2机械工业部部长50 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防科工委长务副主任
56王建安(1907-1980.)49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56年1月25日授予
57李聚奎(1904-1995)54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院长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1958年4月授予

    一、正兵团级上将35人:萧克、张宗逊、王震、许世友、邓华、杨成武、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陈锡联、陈士榘、宋时轮、叶飞、杨得志、黄永胜、谢富治、杨勇、李达、周士第、韦国清、朱良才、王新亭、周桓、李志民、赵尔陆、王建安、李聚奎、董其武、陶峙岳、陈明仁

    二、副兵团级上将19人:李克农、彭绍辉、张爱萍、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洪学智、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刘震、陈伯钧、钟期光、唐亮、李天佑

    三、准兵团级上将1人:贺炳炎

    四、未评军队级别而授上将的2人:乌兰夫、阎红彦 开国上将政治人生的起伏 成为高级将领的起点不同,元帅、大将绝大部分是知识分子或旧式军官,往往是先入党,甚至参加了北伐战争,在经受住了大革命低潮时期的考验后,转而进行武装斗争。大部分上将出身贫苦,接受文化知识较少,年纪轻轻就加入了红军,在长期的战争中锻炼成长为高级将领。    吕正操上将(1905—2009)原是张学良东北军的将领,在经历了“九一八”、“西安事变”后,才于抗战开始后的1937年率部脱离国民党,加入到八路军,。大概由于他的特殊身份,1945年成为七大中央候补委员中的4位开国上将之一,八届中央委员,文革时靠边站了。1977年才重新选为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届进入到中顾委,当选了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37年10月,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秋。当整师整团的国民党部队潮水般溃退的时候,加入中国共产党仅仅5个月的东北军第53军691团团长吕正操,在冀中大地依然举起抗日的旗帜,深入敌后孤军作战。 在冀中平原,吕正操率当地军民,创造了地雷战和地道战等游击战术。地道战的威力,让日军发出“冀中出现奇幻战争”的惊呼。 当年带领冀中群众炸桥梁、扒铁道的吕正操,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铁道部部长、铁道兵政治委员,架桥铺轨,一步步延伸着新中国的铁路交通事业。 肖克上将 (1908—2008)1927年,19岁的肖克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1934年8月,时任军团长的肖克和政委王震,率红六军团最早从中央苏区突围,他们在长征前的西征,被称为“小长征”。那一年,肖克27岁,王震26岁。抗战爆发,肖克出任八路军主力120师副师长时,还不到30岁。他是目前唯一健在的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时期的高级将领,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80年的征程。不过他的政治生涯却极不顺利,戴着红二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9师副师长等光环,只当了八届、十一届的中央委员,1980补选为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后即成为中顾委常委。原因即是早在1958年就成为军内反教条主义的牺牲品。    乌兰夫上将(1906—1988)尽管入党早,军旅生涯却没有其它上将辉煌,但他对内蒙古的贡献却是无可比拟的。大概由于他少数民族的缘故,政治地位极高。七大时即成为中央候补委员(名为云泽),1954年起连任三届国务院副总理,八大时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文革中被诬蔑为“内人党”挨整,落选九届中央。1973年复任十届中央委员,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78年起政治地位上升到高峰,连任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3年—198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年起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88年12月,在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任上逝世。   
 王 震上将(1908—1993)是“政坛常青树”。七大中央候补委员中的4位开国上将之一,八届至十一届连任中央委员,1975年成为第四届国务院副总理,1978年增选为中共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二届续任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任中顾委副主任;198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93年任上逝世,享受了正国职的哀荣。1934年8月,时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的肖克和政委王震,率红六军团最早从中央苏区突围,他们在长征前的西征,被称为“小长征”。那一年,肖克27岁,王震26岁。1938年10月28日,王震率三五九旅在山西广灵以南张家湾、邵家庄的伏击战斗中,击毙日军独立第二混成旅旅团长常冈宽治少将以下500余人。这年王震30岁,王震当过359旅的族长、2军军长,但其主要贡献不是战争领域,而是在南泥湾、北大荒垦荒、安定新疆上大出风头。“王胡子”很神奇,同样是出自一野的主要将领,大部随着彭老总、贺老总倒霉之时,他的政治前途却不受影响,而且在其后半生,说话份量甚至超过了他的职务,以至最终成为中共“八大元老”之一。1938年冬,日寇进军汾河。王震当年只有30岁,奉命夺回阵地。战前动员时,他让战士抬出一口棺材,挥拳大声说:“我领头向前冲,要死我先死,死后装进这口棺材里。”部队激战一昼夜,大破日军,王震头部负重伤。 这位抗战时期在南泥湾“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著名战将,率十万大军挺进新疆,为建设和巩固西北边疆倾注了全部精力。将军逝世后,遵照他的遗愿,人们将他的骨灰撒放在巍巍天山。   
 许世友上将(1906—1985)是一位“不倒翁”。1968年才增补为八届中央委员,作为毛泽东信赖的将领,1969年起就连任中共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十二届中央中顾委副主任任上离世,还经过邓小平同意,成为中共领导人唯一“土葬”者。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至今仍陈列着许世友曾经使用过的14把战刀。这位曾学艺少林、打起仗来勇猛无敌的开国上将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死如吹灯,杀头不过碗大的疤。”他曾7次参加敢死队,5次担任敢死队长。平时上阵,左手提一把大刀,右手拎着驳壳枪,情况紧急时,挥起大刀就往前冲。即使是后来当了军长,还一样亲任敢死队长,挥刀拼杀在锋刃之端。 
  宋任穷上将(1909—2005)军事生涯一般,却称得上是我党“政界”元老。25岁的宋任穷担任红军干部团政委,此前当过红五军团十三师政委,已经是参加革命8年的老布尔什维克了;七大中央候补委员中的4位开国上将之一,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66年增补),曾任东北局第一书记,其地位甚至高于大将,更别提上将了。“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了残酷迫害。1977年复出后又地位恢复,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选为中央中央书记处书记,是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1992年任中顾委副主任。后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谢富治上将(1909—1972)很特殊,生前红得发紫,死后却被确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八大中央委员,1965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1966年补选为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69年当选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上离世。    黄永胜上将(1910—1983)是开国上将中唯一被判刑入狱的,是“林彪反革命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在政坛上的表现好比是一颗流星,1966年被增补为八届中央委员后青云直上,以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当选为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1年即被撤职关押。    陈锡联上将(1914—1999)军政生涯同样辉煌。从大别山打到陕北,从冀中打到苏北,从黑龙江打到海南岛,一生征战的他打遍了大半个中国。 全面抗战伊始,22岁的八路军团长陈锡联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取得129师抗日的首战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68年才增补为八届中央委员,相继被毛泽东、华国锋所倚,连任中共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两任国务院副总理。但是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与汪东兴、吴德、纪登奎一起被免除所有职务。好在有老上级原二野政委的护佑,又连任两届中顾委常委,在不讲情面的政坛上称得上圆满了。    韦国清上将(1913—1989)是一位政界红人。百色起义后,历任红七军排长、连长、军事教员、营长、团长、随营学校校长、抗大副校长。抗日战争,任新四军第九旅政治委员。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10兵团政治委员,后任广西军区、广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65年起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66年增补为八届中央委员,九届连任。1973年起任中共第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担任过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苏振华上将(1912—1979)在中共十大后成为“政治新星”,一下子跃升为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粉碎“四人帮”后又出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成为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为华主席所信赖,可惜不久就离世了。    杨得志上将(1910—1994)是标准的军界元老,在军事领域一线奋斗长达60年,可能无人可以赶超了。解放前即是我军名将,解放后历任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70高龄还挂帅成功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1980—1987年长期担任解放军历史转折时期的总参谋长,以军功嬴得稳定的政治地位,1966年增补为八届中央委员,九至十二届一直是中央委员,未受到政治冲击。文革后任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顾委常委。    周纯全上将(1905—1985)曾年纪轻轻就十分抢眼,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人,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更是被补选为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8月)。但是因张国焘的关系,从此也就偃旗息鼓了。 
张爱萍上将(1910—1994)24岁任红三军团四师政治部主任;在政途上出道较迟。是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80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82年任国务委员兼职国防部长,1987年任中顾委常委。  45岁的张爱萍被授予上将军衔,受命参与领导国防尖端武器研制试验。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洲际导弹、潜射战略导弹……将军先后4次担任核试验委员会主任和现场实验总指挥,成功组织了我国第一代地地导弹、首次原子弹塔爆、空爆及第三次原子弹爆炸实验等重大任务。 1966年6月6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第二炮兵。张爱萍赴各地勘察、选址,为第二炮兵和我国战略核力量的建设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此后,他又出任共和国第六任国防部长,是唯一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上将。 

张爱萍,刚直不阿写“囚徒诗”。“文化大革命”中,张爱萍惨遭迫害,被批斗、囚禁达6年之久,左腿致残。他被隔离审查期间,正气凛然,矢志不移,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斗争的方法之一,是写“囚徒诗”。1992年,张爱萍出版了一部《神剑之歌》的诗集,其中有不少是他在被囚禁期间为抒发胸中愤怒的即情作品,被称之为“囚徒诗”。张爱萍的这些作品,是写在从人民日报报眉上撕下来的空白小纸片上的。有人问起张爱萍在当时的处境下,如何能把这些诗词保留至今时,张将军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我是托来探狱的朋友藏在身上带出去的,结果在门口被看守搜身时没收了。‘四人帮’倒台后,一次中央开会时华国锋走到我边上,轻声问我:‘你写的那些诗还要不要了?’原来那些纸片被搜走后,经过层层上缴,最后送到了当时任公安部长的华国锋手里,他就把它压了下来,这才免去了一场新的灾祸,并且让这些‘囚徒诗’得以重见天日”。

  叶  飞上将 (1914—1999)是华侨将领。1966年增补为八届中央委员,“文革”期间处于低潮,未当选九、十届中央委员。1975年复出后曾任交通部长、海军司令员,是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韩先楚上将(1913—1986)仕途平坦,既未挨整,也没有光彩夺目。1968年增补为八届中央委员,又连任九大、十大、十一、十二中央委员,当选了六届人大副委员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固守海南岛的国民党残部挟10万之众,在50艘军舰和30多架飞机的配合下,构成了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面对烟波浩渺的大海,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的韩先楚说:“既然没有翻不过的山,就没有过不去的海。”他率部一举解放海南岛,创造了用木船打军舰的奇迹,把五星红旗插到了天涯海角。   刘亚楼上将   1949年1月14日,解放天津的战斗打响。此前,凭借着“天津大碉堡化”的坚固工事,国民党守军认为天津的防御“固若金汤”。但,日后成为开国上将的刘亚楼,这位当时只有39岁的年轻指挥员立下“军令状”:30个小时内保证拿下天津城!15日拂晓,解放军攻克天津。此时,距战役总攻开始仅过去29个小时。
 肖  华上将(1816—1985)比较背运,八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文革期间居然被自己的老上级林彪整下台,后半生也郁郁不得志。 1916出生于江西兴国的肖华,不到18岁就担任著名的“少共国际师”政委。抗战烽火中,肖华被任命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军来到冀鲁边区,为推动统一战线,22岁的肖华前往山东惠民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谈判。沈鸿烈说:“一个娃娃,也来和我谈判?”面对面交锋之后,59岁的沈鸿烈对肖华敬佩不已。“娃娃司令”由此传开。    1949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宣告成立。刘亚楼和肖华分别出任第一任司令员和第一任政委,空军从此正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担负起保卫祖国蓝天的重任。抗美援朝爆发,新生的人民空军作战飞机不足200架,飞行员不足200人,人均飞行时间不足100小时,但面对拥有1200余架飞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出风头的对手,他们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425架的赫赫战果。 
 杨成武上将(1814—2004)好比是政坛上的一颗流星。参军后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政治干事、连政委、教导大队政委、团政委。长征途中,20岁的杨成武是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的政委,这个团是中央红军最精锐的团队之一,长征中一直担任全军的前卫。与团长王开湘率部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大战直罗镇,享誉全军,被军团政委聂荣臻称为“模范团政治委员”。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他改任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后任军分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 黄土岭之战,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率部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让这位日军的“名将之花”从此凋谢在太行山上。这一年,杨成武25岁,阿部规秀53岁。1947年,任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1948年冬,任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司令员、大军区司令员、1966年起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代” 字还在就作为“杨余傅”之首成为文革牺牲品。“文革”后复出,选为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全国六届政协副主席,连中顾委也未评上 
 陈再道上将(1909—1993)在文革期间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与武汉造反派发生冲突后,居然被毛泽东主席保了下来,尽管没吃苦头,却迟至十一届才当了半届中央委员,1982年选为第十二届中顾委常委,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洪学智上将(1913—2007)在庐山会议后下放到吉林省,任小小的副厅长。他自己怎么也想不到,最后会成为军史上空前绝后的“六星将军”,尽管迟至十一届四中会才增补为中央委员,续任十二届中央委员,却是上将中最后退役的,1988年居然神奇地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1990年还补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还在长征中,22岁的他就担任了红四方面军军政治部主任。抗美援朝时,洪学智负责后勤工作。从举国“炒面运动”到利用偏方治疗士兵们的夜盲、夺回属于“志愿军的月亮”,从战役供给到战术供给,在美军每天数百架飞机的密集轰炸下,在遍布定时炸弹的道路上,将军以一线作战式的勇敢精神,出生入死,为前线数十万人提供源源不断的供给,不可思议地建立起了一个“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后勤补给网。1951年底,彭德怀在接受朝鲜最高级的一级国旗勋章后说:“如果真的要论功行赏的话,得勋章的,应该是洪学智。”      杨  勇上将(1912—1983)时运不济,作为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在表弟胡耀邦担任总书记之时,出任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却未等成为正式的国家领导人就撒手人寰。     曾担任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勇,抗美援朝战争中指挥金城战役。因为与杨得志、杨成武同姓,他们三人被称作开国上将中的“三杨”。在那次战役中,41岁的杨勇率麾下4个师,在25公里的正面,仅用一小时便全线突破,迫使对手在谈判桌上签下了停战协议。 上将李天佑,25岁就当上了八路军115师686团团长。在平型关战役中,他负责正面进攻,与日本陆军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白刃拼杀,赢得了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这一战,115师伤亡500多人,686团损失最重。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万岁军”美誉的38军,首任军长就是李天佑。

上将贺炳炎和彭绍辉,两人仅有两条胳膊:前者只有一条左臂,而后者仅剩右臂。 贺炳炎将军个子不高,性情刚烈,作战极为勇猛,是贺龙麾下的名将。在1935年冬的一次战斗中,将军右臂中弹。没有手术锯,医生用一把破旧的木工锯为他截肢,准备用吗啡为他止疼。将军担心使用吗啡会影响自己日后指挥作战,令卫生员把自己绑在门板上,咬着毛巾,让医生动手。这一手术,锯了两个小时。而术后缺了一臂的贺炳炎,仍保持着他一贯的战斗作风,经常独臂端枪,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 

红军时期,担任红3军团1师师长的彭绍辉在反“围剿”战斗中左臂连中两弹,仍继续指挥部队向敌人最后防线冲击。后来伤臂感染发炎,不得不截去左臂。在医院里,将军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独臂打绑腿、骑马等军事动作。 出院后,将军执意要回部队打仗,周恩来同意了他的要求。就这样,他带着一只右臂,又回到红军的战斗行列,担任红34师师长。 

毛泽东在谈到我军的独臂及伤残将军时曾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   邓华,湘南起义后历任师政治部干事、宣传队长、连党代表、组织科长、教导队政委、22岁就当上师政委、纵队政委。解放战争,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员兼沈阳市卫戍司令员、辽吉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1952年5月彭老总归国,邓华担任志愿军代司令员、代政委,沈阳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 1915年出生于湖北孝感的开国上将刘震,16岁参加红军。
 赵尔陆,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任共和国首任军工部长,毛泽东在看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资料片时,赞扬陪看的赵尔陆:“你现在也是导弹内行了!”

 26岁的张宗逊1924年就加入了共青团,参加过北伐和秋收起义,长征开始时担任中央纵队参谋长;27岁的王平任红三军团四团政委;

朝鲜战争爆发时,70岁的美国远东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面对的,仍然是这批身经百战的年轻战将。52岁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麾下的3位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和韩先楚——后来的开国上将,都不到40

一、只担任过国家领导人的上将   董其武上将(1899—1989)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陶峙岳上将(1892—1988)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两人由于都是国民党起义将领,直至80年代改革开放后才加入中国共产党,所以就不可能成为中央委员了。   
 二、只担任过中顾委常委的上将    中顾委常委享受国家领导人的待遇,王平上将(1907—1998)、宋时轮上将(1907—1998)、傅钟上将(1900—1989)。   
 三、只当选过中央委员的上将    李克农、邓华、刘亚楼、赵尔陆上将是八届中央委员,其中李克农、刘亚楼不幸早逝,邓华是随着彭老总倒霉,居然一直当着中央候补委员不上不下,赵尔陆上将则悲惨地在“文革”期间迫害致死。    王宏坤、王新亭、陈士榘、李天佑是九届、十届中央委员;陈奇涵、彭绍辉则是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张宗逊是十届中央委员。   李达、李志民是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刘震是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四、只当过中央候补委员的上将    甘泗淇、阎红彦、周桓、钟期光、唐亮

  五、只担任过中顾委委员的上将   李聚奎 

  六、只当过中纪委委员的上将:
   王建安、傅秋涛
    七、其它上将
    朱良才、杨至成、陈伯钧、周士第、贺炳炎、郭天民、赖传珠、陈明仁

57位开国上将全部辞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国铁路交通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铁道兵政治委员吕正操同志,于2009年10月13日14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 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于2009年10月13日逝世,享年106岁。吕正操同志1934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资料:1955年9月27日,有55人授衔为上将;此后,王建安、李聚奎又分别于1956年和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现依他们的逝世时间排列如下: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委员,国防部原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治委员萧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0月24日12时5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委员、副秘书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兼政治委员洪学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1月20日22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宋任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月8日上午9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常委、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2月14日17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杨成武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军委原副秘书长,原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张爱萍同志,因病于2003年7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张爱萍同志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央军委原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原司令员陈锡联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6月10日23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陈锡联同志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叶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4月18日1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叶飞同志192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3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参加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张宗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央军委原常委、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治委员王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2月8日16时42分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
        原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5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原顾问李聚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5年6月25日7时4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央军委原常委、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长杨得志同志,于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
        周桓(1909—1993年10月27日)辽宁东沟县人。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沈阳军区的副政委。庐山会议后,到辽宁省当了位普通的管文教的书记。
        王宏坤(1909-1993年8月20日)简历: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方面军10师师长,第4军军长和政委,直属纵队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旅长,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兼桐柏军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海军副司令员、第二政委。
       李达(1905-1993年7月12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原顾问。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军委顾问,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陈再道同志,于1993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沉痛宣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3月12日15时34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人民日报》1993年3月13日)
         刘震(1915-1992年8月20日)

        湖北孝感人。1932年任鄂东北道委特务大队特务员。1950年11月,刘震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志愿军空军司令员,他指挥空战,屡战屡捷。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军事科学院原院长宋时轮同志,因病于1991年9月17日逝世,终年84岁。(优秀的共产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指挥员、理论家、教育家。)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军事教育和军事理论研究领导者,军事科学院原顾问钟期光同志,因病于1991年5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傅钟同志,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1989年7月28日1时4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沉痛宣告: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韦国清同志,因病于1989年6月14日零时29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向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同志(1899-1989年3月3日)遗体告别的仪式今天在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举行。赵紫阳、杨尚昆、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人士800多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向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和杰出的军事家的遗体告别。
       朱良才(1900-1989年2月22日)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北京军区原政委。
       新华社长沙(1988年)12月26日电: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第六届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峙岳同志,因病于今日凌晨1时4分在长沙逝世,终年97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沉痛宣告: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新中国民族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七届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乌兰夫同志,因病经抢救无效,于1988年12月8日14时4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人民日报》1988年12月9日)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顾问李志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天上午11时04分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解放军报》1987年11月17日)
        唐亮(1910-1986年11月20日)
        韩先楚( 1913-1986年10月3日)
        新华社北京(1985年)11月16日电: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天上午八时十五分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九岁。
        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许世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5年10月22日十六时五十七分在南京逝世,终年八十岁。
       周纯全(1905-1985年7月28日)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3年参加工人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士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第4方面军10师政委,红4军、红31军政委,红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王新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4年12月1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六岁。
        黄永胜(1910-1983年4月26日)湖北咸宁县人。
        杨勇(1912-1983年1月6日)湖南浏阳人。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抗美援朝时,杨勇与杨成武、杨得志三位将军并称“三杨(羊)开泰”。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傅秋涛因病于1981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武装建设的早期参加者、优秀共产党员、中共中央委员陈奇涵,因病医治无效,于1981年6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王建安(1907-1980年7月25日)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黄麻起义。
         邓华(1910-1980年 7月3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周士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79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九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海军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政治委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革命战士苏振华同志,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九年二月七日下午六时四十二分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六十七岁。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绍辉,于1978年 4月25日因病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陈明仁(1903-1974年5月21日)湖南省醴陵县人。 曾任华中“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8月与程潜率部在长沙起义。
          陈伯钧(1910-1974年2月6日)四川省达县人。   
         谢富治(1909-1972年3月26日)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李涛(1905-1970年12月20日)
         李天佑(1914-1970年9月27日)广西临桂县人。
         郭天民(1900-1970年5月26日)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杨至成(1903-1967年2月3日)
         赵尔陆(1905-1967年2月2日)
         阎红彦(1909-1967年1月8日)
         赖传珠(1910-1965年12月24日)江西省赣县人。
          刘亚楼(1911-1965年5月7日)福建武平县人。
          甘泗淇(1903-1964年2月5日)简历:湖南省宁乡县人。   
          李克农(1899-1962年2月9日)   
          贺炳炎(1913-1960年7月1日)湖北省松滋县人。1935年11月19日,红2军团第5师师长贺炳炎,在没有麻醉药用木头锯的情况下,锯了右臂,成了一位独臂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