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日美贸易摩擦中的日元升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41:17
日本和美国的贸易战中1985年《广场协议》的一个主要背景就是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特别是日本的工业竞争能力越来越强,导致像丰田汽车这样的日本企业大举进攻美国,所形成的巨大贸易逆差,为了平衡这种逆差,美国强迫日元升值,在这个过程中,对日本造成了几个方面的影响:

 

    其中一个方面的影响就是对日本整个,由于汇率的变化,对日本整个资产的价格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重估,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一点。

 

    第二点就是美国认为日本在整个的工业竞争中,存在着融资成本偏低的问题,日本金融市场,特别是股市的高度繁荣,使得日本可以大规模的低利息的或者说以非常低的成本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融资,它的融资规模从《广场协议》之前的5000亿日元的规模,到《广场协议》之后的8万亿日元的规模,使美国企业在竞争当中,在金融融资的成本上处于非常大的劣势之中。

 

    第三点就是日本和德国的应对方式是不一样的,日本在日元的升值过程当中他们非常担心日本出现经济萧条,为了对冲这种汇率上升影响的经济萧条,采取了低利息的政策,日本当时的利息从1985年的5%降到了1987年的2.5%,使信贷规模急剧扩张,而德国采取了正好相反的措施,虽然德国货币也是1985年开始升值,利息从6%降到了4%,但是紧接着从1987年底到1988年,又开始重新调高利息,从4%调到了6%,在泡沫形成之前,通过利率政策有效的控制了信贷资产泡沫的形成,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后来在德国没有看到像日本那样,在日元升值之后造成的资产泡沫问题,这是德国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点,就是在本币升值的过程当中,利率政策应该采取一个反向的行为,要收缩、收紧货币政策,这样可以有效的制止信贷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形成。

 

    对美国造成的影响是,由于美元相对贬值,主要原因是美国工业竞争力的下降,导致了美国贸易上的逆差连年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日本对美国汽车工业的冲击非常大,我们现在看到的日美之间关于丰田汽车的问题,这都不是现在新生的现象,这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出现过一轮了,当年美国和日本就在汽车进出口问题上有尖锐的贸易冲突。

 

    其实日元升值,包括德国马克升值,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双方的逆差,升值之后美国还是对德对日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由此可见,升值对于美国的经济和美国的出口贸易来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象,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在1989年的时候,老布什总统已经发现了日本的企业融资成本大大低于美国同行业的融资成本,所以他们当时形成了一个观念,一定要使日本的企业融资成本上去,这样的话就必须要抑制股价的膨胀,所以他们针对这一点对日本施加了强大的压力,日本股市形成一个比较高的估值,主要是由于日本内部大量的持股和财阀制度,美国通过政治压力使日本的企业之间相互持股的问题受到限制,尤其是银行对上市公司的股份持有比例,从5%降到了2%,广大企业之间的相互持股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样就使得大量股票被抛出来,这对日本的股价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在1989年日本崩盘之前施加的最后一次压力,这次压力最后对日本整个的金融市场的崩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点就是,日本的金融体系严重依赖于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所以当房地产市场到了一定高度之后,如果出现大规模的价格下滑,将会对日本的金融体系构成非常严重的影响,通过这几个方面,美国最终使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发生了重大崩盘,使日本的整个金融体系陷入了长期的萎靡不振,大量堆积的烂账通过很多年,一直到现在,仍然在不断的处理这样一个坏账问题,所以日本的经济长期不景气,是跟金融体系,跟《广场协议》导致的金融体系的极度扩张,最后形成了巨大的烂账,在泡沫破灭之后,逐渐清理这个烂账的漫长的过程都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在升值的过程当中,货币政策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的,如果是贬值,那就会制造一个庞大的资产泡沫,重蹈日本的覆辙,如果在升值的过程当中像德国那样应对,采用升息的策略,就可以很有效的避免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和资产泡沫的形成,这也是值得提议的,因为中国现在也是面临升值压力,但是利率方面应该怎么定,应该参照德国和日本的经验,一个是成功的经验,一个是失败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