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经济、金融若干问题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2:40:33

沈思玮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

 

一、高储蓄率

1978年以来,中国的储蓄率长期维持在30%以上,从时间上和数量上大大超过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特别是在2009年我国国民储蓄率达到GDP的51%,根据高盛的预测,到2015年我国储蓄率仅在目前基础上下降5%,到2015-2025年将下降12%。也就意味着,中国仍将维持高储蓄率。

高储蓄率对于经济、金融的影响是深刻的,有利之处在于:一、可以维持投资扩张,推动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二、带来金融深化,提高产业层次;三、可以维持贸易顺差,带来货币长期升值;四、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五、促进资本向海外扩张。

高储蓄率当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表现在:一、国内消费不足,经济增长依赖于海外市场,受到贸易保护的抑制;二、货币升值将会降低国内产业的比较优势;三、资本输出可能会受到外部国家的制衡。

本质上,高储蓄率为中国解决经济、金融系列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如果处置不当,高储蓄率将不为我所有,而为他所用,反过来危害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诺贝尔奖得主,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先生曾经指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阻挡,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不可阻挡是由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产业落差,只要给我们模仿的机会(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就可以夺取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空间而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在于这种依赖于简单模仿的经济必然遭遇全球需求总量的约束,以及其他国家的阻截。

那么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哪里呢?实际上,早在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可惜在过去的若干年里,我国仍然延续过去的经济发展路径,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在2010年的“两会”中所指出的,调经济结构中国“醒得最早,起得最晚”。为什么呢?

主要是中国金融发展大大落后于经济发展,金融功能面临严重不足。现代企业制度与金融市场体系是发达经济体的两大基础,在于他们能够适应于高度社会化与高度分工的社会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种分工以及由此引起的更进一步的分工,实现了企业内部的组织化与资源配置的优化。有效的金融市场体系通过企业的定价、交易实现了企业与外部资源的组织化与优化。

受制于利益集团的制约,多层次资本市场迟迟无法建立起来,金融资源得不到疏导,囤积于房地产市场是导致房地产泡沫的金融原因。

 

三、政府与金融体系

约翰·齐库曼在《政府、市场与增长----金融体系与产业变迁的政治》中提出,有三种不同类型金融体系。分别是:美英以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法日以国家主导的信贷金融体系,德国以银行主导的信贷金融体系。

很显然,中国属于第二种,甚至表现得比法日更为典型。该种金融体系国家控制着金融的关键要素—--价格,也就是利率。不仅如此,在中国显现出非常强的信贷配给特征。几大国有银行占银行体系的绝对优势地位,银行体系在企业融资中又占绝对优势地位,几个国有银行的高官由政府任命,并享受部级新政级别,银行的经营战略在于保证国家战略的实行。这就不难理解,在2009年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形成冲击之时,中国的信贷投放增加了38%。从而造成了新一轮房价泡沫与宏观经济泡沫。

该种金融体系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信贷体系强化的是长期银行企业关系,只有同种同源的,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能够得到几大国有银行的融资。其他中小企业因为无法建立长期的银企关系,被排除在融资之外。中小企业往往通过土地抵押等获得贷款,从而使现代银行退化到传统的当铺。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融资都不能得到保证,就难怪舆论高呼“中国产业被外资全面控制了”。

于是,政府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来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因为对于1997亚洲金融危机的担心,实际上优先解决了大型国有企业的融资问题。而大型国有企业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重新陷入计划经济下无效率的困境,人们不得而知。至少,存在相同的衰落机制。

 

四、金融功能与金融开放

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既是政治体制在经济上的现实表现,更大程度上是金融体系的后果。在政府主导的信贷体系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投资过度,就象大型国有企业推动地价泡沫一样。这是金融资源错误配置下的必然后果。

另一方面,中国存在着金融功能不足的严重问题,使得企业重复着规模扩张、产能过剩的固有路径。相反地,企业既无法实现产业升级,也无法追求高附加值,最终仅仅带来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从而,象一个又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样陷入发展后瓶颈。

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应该遵循两条道路。一、发展其他商业银行,继续打破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以逐步向德国的银行模式过渡,政府应该逐步改变信贷配给的落后状况;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效率导向的金融功能。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只能通过建立其他市场的方式来解决。无论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地方政府层面看,中国都必须建立新的资本市场。这个新的资本市场既不是主板的,也不是二板的,而是地区性金融市场。

中国的金融开放是外部压力下的结果,主要是由美元贬值而引起。美元贬值导致国际游资大量流入国内,造成外汇储备急剧攀升,从而导致美国的不安。美元的低利率以及贬值导致国民对于外汇资产的收益率与安全性产生忧虑。中国政府立即陷入了两面夹击之下,很有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

 

五、基本结论

 

中国的人口结构以及高储蓄率,给予中国未来十年经济、金融结构调整的机会。我们应该顶住内外双重压力,抓住契机,沉着冷静。改变金融模式,发展金融功能,促进金融、经济的全面转型。如果能够完成,金融开放水到渠成,中国从此进入发达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