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股票市场运行展望(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51:29
返回首页
关于龙源
客服中心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我的阅览室投稿中心荐稿中心热点专题名家名作主编访谈
   期刊主页->财经界->2007年第2期
2007股票市场运行展望
徐平生
共3页 [1][2][3]
字号:【大中小】
2007年,券商对市场的资金供给将大大提高。首先,券商通过重组、注资、借壳上市融资等方式,自身资金实力将大大提高。其次,券商集合理财等资产管理计划将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券商融资业务将会间接为市场提供可观资金。
二、上市公司业绩将大幅增长
2004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以制造业企业为主体,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多数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且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日趋加剧,持续两年高速增长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势头逐步放缓,并于2005年一季度开始出现下降并延续下降势头,2006年一季度下降幅度达到最大。 2005年三季度季报数据显示,按加权平均法计算,沪深两市1380家上市公司2005年前三季度平均每股收益0.195元,较2004年同期的 0.213元同比下滑8.46%;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268%,较上年同期下降9.23%。2005年年报数据显示,沪深两市1376家应披露年报的上 市公司,除科龙电器等11家公司外,1365家公司2005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2元,同比下降7.8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20%,下 降8.89%。2006年一季度,披露季报的1364家公司(已摘牌的齐鲁石化仅披露年度报告)实现净利润429.88亿元,下降14.58%;加权平均 每股收益为0.057元,同比下降高达18.5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5%,下降达21.15%。
但是,2006年二季度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消费增长动力更趋强劲、商品价格关系进一步理顺、能源原材料价格趋于回落等有利形势下, 钢铁、电力、汽车、石化等行业效益将明显好转,纺织、农产品、食品等行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同时,全流通的制度变革带来的优质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关联交易 利润漏出减少、股权激励等因素积极作用初步发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反转,止降回升。2006年上半年,A股市场1388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 1277.58亿元,同比增长7.54%,与一季度同比下滑14.58%形成鲜明对比;2006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公布季报的 1401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1.89%。
在多种积极因素推动下,2006年上市公司业绩止降回升并不是短期现象,而是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进入新的增长期,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将大幅增长。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将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产生积极影响。2004年下半年至2006年一季度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降的 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单一,以制造业为主体。近两年,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扬,制造业企业利润受到极大挤压,出现利润下降亏损 扩大现象。但是,整体而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企业利润整体连续大幅增长,利润增长率持续保持在20%以上。这说明, 如果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合理,同期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不但不应出现下降,而应至少实现20%以上增长;这也意味着,我国证券市场体系之外存在大量优良 资产,如果把这些优良资产引入证券市场,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将会迅速得到极大提高。2006年,我国大型银行等公司在A股市场公开发行上市、企业集团整体上 市、资产注入等已把我国社会优良资产开始注入证券市场,2007年这一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其次,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趋于下降。近几年,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特别是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价 格急剧攀升,给我国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压力。但是,2006年下半年来,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出现回落趋势。随着供给能力的逐步释放、世界经济增长将有所放 缓,未来能源原材料价格将会继续回落。
第三,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效率将得到提高。一方面,全流通的制度变革将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将极大地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与持续发展,有利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投资价值的提升。
另外,2007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成为现实的可能性较大,按照并轨后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估算,这一政策变化将直接为上市公司带来10%左右的净利润提升。
我们预计,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并轨带来的所得税下降的情况下,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将超过15%;如果企业所得税成功并轨,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将超过25%。到时,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将步入持续增长期,未来5~10年内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将要高于GDP增速。
三、股市融资将现高峰
2006年4月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迅速推进,A股市场融资功能恢复的时机逐步成熟,管理层在继续大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开始紧 锣密鼓的进行新老划断、逐步恢复A股市场各项融资功能的准备工作,并明确了恢复不增加即期扩容压力的定向增发以及以股本权证方式进行的远期再融资、择机恢 复面向社会公众的其他方式的再融资、择机选择优质公司启动全流通条件下首次公开发行的渐进战略。2006年4月29 日,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正式发布,于5 月8 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市场关注已久的恢复新股发行和实行新老划断等问题,开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5月9日,《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后的第一批 再融资方案出炉,中信证券向10名以内机构投资者增发不超过5亿股,苏宁电器则向特定机构投资者增发不超过2500万股,G宝钛拟向特定机构投资者增发不 超过2600万股;5月18日,华联综超公告,公司已经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发行了46,439,628股A股,募集资金599,999,993元,成为再融 资开闸以来第一家抢先完成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再融资成为现实;5月19日,G申能刊登增发招股意向书,向社会公开增发不超过20,000万股人民币普通 股,采取网上、网下定价发行的方式进行,发行价格为5.92元/股;5月25日,中工国际刊登了首次公开发行6000万股股份的招股意向书,并于6月19 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不到1个月时间内,A股市场中断达一年之久的融资功能全面恢复。
几个月的运行表明,在全新的制度环境下,我国股市承载能力空前提高。据统计,2006年5~10月份,A股市场共有37家公司完成新股首 发,共融资980.27亿元;共有28家公司完成增发,融资总额达360.01亿元;1家公司完成配股,融资2.13亿元;4家公司完成可转换债券发行, 融资总额达26.77亿元;新股首发和再融资总额达1378亿元。我们预计,2006年A股市场总融资额在2000亿元左右。
但是,这仅是A股市场大扩容的开端。随着我国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我国股票市场基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大力扩大我国股市规模、 提高我国证券化率(股市市值/年GDP)水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具有巨大的紧迫性,而我国股票供给和需求能力的大幅提高则为我国股市大扩容提供了现实条 件,2007年我国股市将迎来融资高峰,进入持续几年大扩容时代。
首先,我国目前证券化率极低,资本证券化的空间巨大。截至2006年11月底,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市价总值为7万亿元,我国证券化率仅为 35%,距离英美等发达国家100%~200%的证券化率水平有很大差距,更是远远低于香港市场700%以上的证券化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股市有 着极大的扩张空间。
存入“我的阅览室”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