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3:31:14

苏联坦克在匈首都耀武扬威,网上图片
在我的心目中,匈牙利是音乐家的民族。钢琴家和作曲家李斯特,作曲家柯达伊、巴托克等是匈牙利的骄傲。匈牙利音乐传统是为世界奉献无数伟大的演绎家:指挥大师尼基什、莱纳、索尔蒂、奥曼迪、赛尔,小提琴大师弗莱什、西盖蒂,大提琴大师斯塔克,伟大的弦乐四重奏组合布达佩斯四重奏、匈牙利四重奏、维格四重奏、新布达佩斯四重奏等。 网
然而,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家、科尔泰斯把我们带回中国人尽人皆知的“匈牙利事件”。 网
“如果现在需要用我的生命来证实共产主义者并非是人民的敌人,我情愿做出这一牺牲。”纳吉在绞刑架上喊出的最后一句话是:“社会主义的、独立的匈牙利万岁!”
但是对于当代中国人,是“匈牙利事件”深深影响了我们的历史走向。彭德怀元帅在1958年庐山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在1976年“天安门事件”中,都以“中国的纳吉”之名被打倒。可历史的审判恰恰宣告,彭德怀不是罪人,邓小平不是罪人。纳吉也不是。 网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等城市发生大规模抗议苏联占领军的活动。人们高呼“俄国人滚回去!”“党要民主化,纳吉出来讲话!”“俄语不该作为必修课!”等口号走向英雄广场,把那里的斯大林塑像捣毁。苏联指定的领导人在电台发表强硬讲话,犹如火上浇油,使群众敌对情绪上升到极点。大批群众涌向位于国会大厦附近的广播电台发起冲击。匈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刚被罢黜的改革派纳吉当选政治局委员并重新出任政府总理,走上了“死亡之旅”。
10月24日,苏军坦克开进布达佩斯,开始全面镇压。29日,苏军撤出布达佩斯后,一场群众报复行动开始。仅10月23日至11月3日,就有2500人被杀害,3000多人被监禁,1万多人被列入准备处死的名单中。苏军越过边界,迅速入侵匈牙利,攻占布达佩斯。纳吉被宣布为“社会主义的叛徒、帝国主义走狗!”大逮捕席卷匈牙利,仅在1957年1月19日一个夜晚,布达佩斯就有2000多人被捕,并且在当天夜里,大部分人被集体处决。 网
根据资料记载,在整个事件中,至少有数千人死亡,加上因抵抗苏军入侵在战斗中死亡的人就更多了。有25000多人受伤,约20多万人逃离家园到西方避难。仅苏军直接抓捕的就有5000多人,其中包括860名学生。这些人被当成“战争罪犯”押往苏联“劳改营”做苦役,其中有450多人死在苏联。在苏联顾问建议下,匈牙利有15000多人被判刑,229人被公开处决,一些人遭秘密处决。 网
1958年6月16日早晨6时,纳吉在布达佩斯中央监狱小拘留所院子里被处以绞刑。这个有着40多年党龄,曾在苏联度过15年光阴,在匈牙利党和政府身居要职20多年的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的知名人物结束了生命。罪名是“阴谋暴动推翻匈牙利合法制度,叛国投敌,军事哗变”。 网
据说纳吉临刑前,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与其进行了“私人谈话”,卡达尔说,“你的改革也许是对的,但至少早了20年。” 网
何止20年!直到1989年1月底,匈牙利才宣布“1956年事件不是反革命事件,而是一场人民起义”。纳吉是“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为拯救国家而斗争”的,并为他举行国葬。东欧剧变后,匈牙利宣布把每年10月23日匈牙利事件爆发日作为国庆节之一。
时至今日,“匈牙利事件”仍然众说纷纭。这一切有一个最好的见证人,即匈牙利作家伊姆雷·科尔泰斯。他与有类似经历的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一样,没有把东欧的悲剧“脸谱化”。他们都知道,任何一种制度都可以成为对人性和个体的蹂躏。
科尔泰斯今年75岁,布达佩斯犹太人。1944年,他和另外7000名匈牙利犹太人被送进奥斯维辛集中营,随后转往布申瓦尔德集中营。这一生活经历,构成他小说的题材。
1945年,科尔泰斯从集中营幸存后,回到祖国。所有亲人都在大劫难中消失。科尔泰斯捡起鹅毛笔,靠写作口。由于没有住房,他不得不往来于布达佩斯各个小咖啡馆,在烟雾缭绕里写作。至今为止,他总共有11部作品问世。最享盛名的是奥斯维辛三部曲《无命运的人生》(1975)、《退稿》(1988)、《为未出世的孩子祈祷》(1995)。
“我无论讲什么话,想到的都是奥斯维辛。我是奥斯维辛的发言人。”他说,“奥斯维辛集中营是自耶稣受难以来,欧洲文明史上最大的灾难”,“奥斯维辛不是西欧史的特殊事件,而是现代世界人类堕落的终极真相。”
柏林墙坍塌以前,他一直是被冷落一旁。这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又被斯大林主义隔离。谈到少年时对集中营的印象,他幽默地说:苏联入侵占领下的匈牙利,保存了纳粹集中营的熟悉面孔!
匈牙利已经获得自由和独立,但这个世界并不缺乏集中营的面孔。去年,科尔泰斯前往以色列参加学术会议时,既目睹了巴勒斯坦人的自杀人肉炸弹,又目击了以色列坦克碾碎巴勒斯坦贫民窟的场景。由于无法容忍这种残酷的现象,他宣布:“我不会中立,至少不能中立。我从来不假设成为中立者。这个角色可以留给那些动机良好、却往往使结局更糟糕的所谓知识分子。” 网
这是什么意思呢?瑞典文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科尔泰斯时宣称他的作品“捍卫了个人对抗历史的残暴专横的脆弱经验”。“匈牙利事件”深深影响了新中国的历史,以致我们作为一种参与者而难以作出客观评价。但是我觉得,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词言简意赅地阐明了一切。“捍卫个人对抗历史的残暴专横的脆弱经验”,意味着无论面对纳粹毒气室还是苏联坦克,无论面对“政治造神运动”还是市场消费主义,个人及其经验永远都是脆弱的,但是脆弱的个人却必须捍卫他应当捍卫的东西,因为短暂的个体是历史的惟一目的。
我们可以原谅,但永远不能忘记。这是产生相对论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20世纪的欧洲留给我们的遗产。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并珍存这一遗产,我们将拥有一个不会重蹈复辙的亚细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