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城记忆之:三块桥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13:20

 仿佛的流水
 不踌躇,也不停顿。
 
首页 | 留言板 | 加友情博客 | 天涯博客 | 博客家园 | 免费注册 | 帮助 
 
博客信息
博主:石斯  
栏目分类全部博文(293)
旧木简 (15)
瓦楞草 (53)
山村记 (51)
活页夹 (59)
南书房 (10)
明信片 (67)
私心情 (12)
逍遥游 (25)
博客登录用户: 
密码: 
 最新文章山村纪事:高南(2009-6-15)
[行走中州]之:山门(2009-6-2)
2009 台北印象(2009-5-29)
[百草园]之:薇(下)(2009-5-14)
[百草园]之:薇(上)(2009-5-13)
风。水。(2009-5-12)
山村纪事:青山(2009-5-6)
空气中的无花果树(2009-5-5)
更多>>
最新评论“那两头骡子倒象是时间的活化石,能够...(2009-10-5)
发觉吧你们单位挺赶时髦的,人家台湾才开始...(2009-8-25)
问好先生,嘿,好久没来了。文字一如既往的...(2009-8-25)
问好先生,夏安!...(2009-7-12)
在娓娓的文字里,慢慢品味时光……...(2009-7-12)
留言友情博客标签列表
博客搜索
 
日志存档2009-6 ( 2 )
2009-5 ( 7 )
2009-4 ( 11 )
2007-8 ( 6 )
2007-7 ( 14 )
2007-6 ( 12 )
2007-5 ( 6 )
2007-4 ( 14 )
2007-3 ( 24 )
2007-2 ( 1 )
2007-1 ( 31 )
2006-12 ( 31 )
友情链接天涯披风
桃之夭夭
六 棵 树
梅宝博客
淡水情怀
冰壶秋月
风雨心情
千面灵狐
夜肮的船
云边落叶
统计信息访问:359714 次
今日访问:22次
日志: 293篇
评论: 295 个
留言: 0 个
建站时间: 2006-7-19
博客成员石斯 管 理 员
最近访客扁舟独钓一江秋
2010-03-13 08:01
辛苦最怜天上月
2010-01-22 17:05
道格拉斯勋爵
2009-11-08 19:35
淡陽浅照
2009-11-07 08:48
辛苦最怜天上月
2009-11-01 13:33
impish98
2009-10-24 20:40
润雨自无声
2009-10-19 23:24
nettvl
2009-10-17 14:35
六棵树
2009-10-13 15:25
柳如清风123
2009-10-05 15:44
我是寂寞女子
2009-09-30 07:21
扁舟独钓一江秋
2009-09-21 11:33
228337872
2009-09-20 15:55
扁舟独钓一江秋
2009-09-16 12:27
越女茶
2009-09-08 14:57
扁舟独钓一江秋
2009-08-27 14:04
扁舟独钓一江秋
2009-08-25 14:32
六棵树
2009-08-02 10:03
辛苦最怜天上月
2009-07-12 20:20
impish98
2009-07-12 11:40  
  <<上一篇  下一篇>>
废城记忆之:三块桥板作者:石斯 提交日期:2006-12-4 20:51:00 | 分类: | 访问量:639


前几天由一张旧照片引出一段有关曾外祖父话题,其中说到其先祖是前清嘉庆举人,没有深入。曾外祖父是废城大姓冯氏的后裔,冯氏在废城被称为“千年望族”,废城也因此有“冯半城”之说。曾外祖父的那一支在废城俗称为“三块桥板”冯家,是废城众多冯姓支裔中在近代较有地位的一支。其主宅位于废城西大直街东南,当年废城街与河并行,冯宅临河,大门西开,由三块青石板架的桥与街相连,故有此名。
在我的印象里,当年废城河街并行,靠河一侧的人家都用青石板架桥,一般开单扇门的用单块桥板,双扇的用两块桥板,至于架三块桥板的,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大宅门了。架在门前的青石桥板一般宽一米二到一米五左右,如果三块青石板加起来便有三米多四米多宽;讲究的人家在两侧的桥板边沿还设有一尺左右高的石桥栏。冯家大门前用三块大青石板架的桥自然很是有些风光的,也折射出大户人家的气派来。
西大直街上不止“三块桥板”一支冯姓,自南往北,两侧的大宅多半都是冯姓所有,有所谓前新屋、后新屋之称,与城东明代官宦冯宅相比,西大直街一带的冯家大屋多半是清代以后发迹的冯氏后人所建,而且都属于同一个大宗祠堂;冯骥才的祖宅便是西大直街的西北角,与三块桥板冯同属一大族支。
三块桥板的冯氏先祖很是有些模糊,据零星的资料查证,这一支在我的曾外祖父冯芝汀之前并无特别突出的人物,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冯芝汀的曾祖冯赓。冯赓(生卒年不详),字啸琴,后人多称其“啸琴公”,据说是“三块桥板”冯家的源头。
冯赓是清代嘉庆十五年(1810年)的举人,算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虽然热衷科举,中举后未能考中进士,却正赶上清朝中期大儒辈出之时,如林则徐就是次年进士及第,同时代尚有屡试不举的龚自珍等名人,有个举人出身也不算太埋没。冯赓未能继续科举可能不是学问不够,而是心有旁骛。据《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引《越中历代画工传》记载,冯赓“善隶书,精篆刻,兼写兰竹。有沈周、陈淳遗意。惜不多作,流传极少。”由此看来,这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典型文人。冯赓中举多年后,逢大挑,以举人身份投身宦海,在杭州等地任过几任学官,在这些位置上结识了一批文人墨客,以画会友,也为其留下了一些极简略的生平资料。
世事如烟,废城在冯赓之后的近两百年间发生过许多大事,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日寇占领、文革等等,让这座海隅古县城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三块桥板冯宅在我记事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气派,曾经跟着外婆去过几次三块桥板冯宅,进门碰到的每个人似乎总是要大我许多辈,迷宫似的天井与高高的封火墙在隔开了屋外的喧嚣后,显得无比的静谧,只有一干差不多大小的孩童呼来拥去,如果一个人待久了,也很容易产生莫名的恐惧。那时候,西大直街已经改名为民主路,小河还没有填埋,三块青石桥板还静卧在水上,老宅里的老人送出来,在桥边告别。
三块桥板冯宅现在还存在着,里面现在还有一部分冯姓后裔,但已经杂有很多外姓住户,原先俨整的屋舍天井,现在已经被各种搭建与改造弄得面目全非,全然失去了当年静谧幽深的神秘感与整洁。门前的三块青石板早已经没有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废城道路改建,把所有的小河都填满了,大部分桥板在现场被拦腰砸断,填入了河中。没有了三块青石桥板,那座冯宅也有些名不副实了。而当年废城把大户人家的个人私产充公出租,冯宅大院里的产权也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当年有当年的政策,如今有如今的政策,如果去较真,现在的当权者绝不会理睬你。除非你成了冯骥才,即便从未在废城住过,也突然就可以拥有了一张本不属于他的房屋产权证。这不算是讽刺,而是一种无奈。
这些年,知晓当年掌故的老人多半已经驾鹤,年轻一辈也往往去了城市,原先那份旧县城的从容与大气,日益在乡镇化的政治里消磨殆尽,有时候走过那些大宅外的高墙,看见时光留在青砖上的旧痕,就象做了一个白日梦一般,蓦然醒来中有些茫然无措。


20061204下午草

#日志日期:2006-12-4 星期一(Monday) 多云  推荐指数:复制链接 举报 博客头条【守住校园大门,社会信心才不会沦陷】 评论人:披_风 评论日期:2006-12-4 21:40
世道变幻的无奈。   
新人注册>>登录名:  口令:输入您的评论:(不支持HTML标签)验证码:      段首缩进两个汉字:      
本文所属博客:仿佛的流水
引用地址: 
  
[关 闭] [返回顶部]
本站域名:http://ljgss2003.blog.tianya.cn/
       
© 天涯社区
【天涯博客】本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552840&PostID=7691801&idWriter=0&Ke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