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医官制度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7:03:58

中国古代的医官制度

2010-03-03 13:41:24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251次 评论:0

    在中国,太医自汉代以来就有了,到清代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在故宫中还保留有大量与御医有关的遗迹。
  
太医的历史脉络
  中国太医在汉代就设立官职。唐、宋时期在太常寺设有太医署或太医局,辽也设有太医局,金朝开始称太医院。元代的太医院已经成为独立机构,负责医疗、制作御药。明代太医院则已经有了分科。

    清代太医院设于顺治元年(1644年),在正阳门以东的东交民巷内,地址大约在东交民巷西口的一个大院里,太医在这里办公、学习。后来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东交民巷被划归使馆区,因此在地安门外另建了太医院。清太医院为独立的中央医疗机构,为帝后及宫内人员看病、制药,也担负其他医药事务。太医院中的官吏和医务人员均称为太医,而且都是汉人。不过在乾隆时期,曾任命过一名满人来管理院务。
  
清太医院官阶:
  医生→医员→医士→吏目→御医→右院判→左院判→院使神奇针灸在中国清代曾被取缔
  
  清太医院分科经过多次改制,顺治年间分为大方脉科、小方脉科、痘疹科、伤寒科、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等11科。嘉庆二年(1797年)痘疹科并入小方脉科,口齿咽喉合为一科成为9科。嘉庆六年(1802年)又将正骨科划归上驷院,成为8科。道光二年(1822年)将针灸科去除,变成7科。到同治五年(1866年)又缩减为大方脉科(伤寒科、妇人科并入)、小方脉科、外科(即疮疡科)、眼科、口齿咽喉科5科。
  
御医与御药房
  顺治十年,皇帝设立宫廷药房“御药房”,隶属于内务府,负责药品的采买、制作及储备。同时太医院派来的御医还要在这里进行值班,叫做侍直,分为宫直和外直。“宫直”由院使、院判、御医、吏目分班侍直,他们主要是为帝后嫔妃们诊病。“外直”也叫“六直”,由御医、吏目、医士分班侍直,六直即在宁寿宫、慈宁宫、乾清宫、钟粹宫、寿康宫、寿安宫六处待命,给宫内太监、嬷嬷等杂差看病。
  
  在御药房之下,又设外药房和内药房。外药房是各宫太监及管事取药之地。内药房则专给皇帝、后妃等取药。后来又因内庭人员众多,一个内药房很难满足需求,于是在寿康宫、储秀宫以及圆明园等处也设药房,并任命2名内务府大臣分别管理药房事务,对外仍统称“御药房”。同治时期,宫廷还设寿药房。现在故宫里面还保存着“寿药房”匾和一些刻有寿药房字样的银质药具。这些工具主要用来煎药和配制膏、散、丸、丹的。寿药房由太监管理,另设大师傅1名,设置药生数名,负责煎药和制作药品。
  
  御药房给皇宫制药,御医给皇室看病,因此各个环节都不能有一丝疏忽。皇帝、后妃如有病,御医赴各宫看病,称之为“请脉”。由御药房专职带领前往,诊视皇帝时,先行君臣之礼,然后由第一位御医跪诊左手,第二位跪诊右手,之后再互换。然后要叩问皇帝身体感觉。诊完,要和内臣一起去合药、取药,将药贴联名封记,并详细记录该方药性及治疗之法,最后还要在年、月、日之下签名,以备查考。
  
成为御医至少需时10年
  要成为医士,首先要接受教育。清代的医学教育,设教习来培养医官人才,由御医、吏目中选品学兼优者来担任。而学生通常要经一定级别的官员推荐,并由医官作保,由首领官面试,合格者方可入学,称之为医生。
  
  入院学习后,称为肄业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相关医书,后来又增习《医宗金鉴》,并逐渐作为主要教科书。一般肄业生学习3年期满,由礼部堂官来主持考试,合格者为医士,不合格者继续肄业,以待再考。
  
  而仅仅成为医士还远远不够。因为御医是要从太医院内医术精湛、品行端正的医士以上人员中层层选拔的。清代设御医10人,这些御医在进宫之前需在太医院供职6年,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并经过3或5年一试、二试、三试合格者,才有资格入选,否则宁缺不补。另外,清宫御医有些是各省官员举荐之名医。因此要成为一个御医,至少也要花上10年的时间。
  
古代十分注重食疗的作用
  在清晚期,食疗在宫廷医药中也占有很重要地位,帝后嫔妃们都想延年益寿,因此依赖于各种食疗。他们没病的时候也会请太医来诊脉,叫做“请平安脉”。诊后,御医们也会开具一个补药药方。
  
  清朝比较著名的食疗食品叫做“八珍糕”,此药香甜可口,而药气少,饿时可以食用,又可治疗疾病。它是由人参、茯苓、莲子、仁、山药等8种药物加工制成,有强身健脾之疗效。还有一种仙药茶,在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各朝的宫廷内,都广为采用,它是由紫苏叶、石菖蒲、山植丝、泽泻丝等近十种药物配成,具有降脂减肥之效。

中国古代的医官制度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 中国古代姬妾制度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中国古代名梦的典故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 中国古代称谓(亲戚)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 成语探源札记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台 中国古代对年岁的别称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 天干地支的由来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台 中國歷代朝代表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 中國歷代朝代表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 株九族中的九族是哪九族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 张衡制做浑天仪 - 科技文化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水浒108将-人星对照表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 南北朝百姓服饰 - 服饰文化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诗经》解读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台 安德义论语解读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德行卷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台 安德义论语解读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中医养生的基本要点 - 养生之道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 中国古建筑的样式结构 - 建筑文化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 中医文化与养生之道 - 养生之道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 - 国学大师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 我国古建筑中的色彩 - 建筑文化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 大写数字“壹、贰、参”的来历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 孔子说情欲 - 性文化 - 情感空间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