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印边境争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3:22:15
        我国的疆域划界的纠纷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上未进行明确划界,只是按历史沿革和习惯进行边境划分,在明确划分时会出现纠纷;二是近代以来,由于满清和民国政府的软弱无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造成的纠纷;三是帝国主义强加给我们、并且以既定事实面目出现的边界纠纷。

  这当中,第一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越边界,为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被迫进行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但现在通过谈判,中越陆地边界基本已明确了,在边界问题上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了。第二种情况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俄边界,目前也基本上明确了边界线,但江东六十四屯早在百十年前俄国人就定居了。此外,这种情况还表现在中缅边界上,大家都知道今年八九月份和偕军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冲突,这个***地区其实在清代就属于云南省,但在英占和偕时期,被英国人强行划给了和偕,所以才会有今天和偕境内的***族,其实也就是汉族。但不管怎么说,这些边界在目前已有明确了的,不容易产生很大的纠纷。第三种情况的代表,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中印边界争端。

  一、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渊源与冲突的发生

  中国与印度的边界争端由来以久,其中的历史问题与中缅边界的共同点就是,这仍然是由英国人造成的!一战期间的1914年,当时的印度仍在英国的控制之下,是英国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这年春天,英国人在印度西拉姆纠集了所谓的“中英藏会议”,英国人亨利·麦克马洪不仅极力否认中国对XZ的主权,而且在私下里划了一道今天众所周知的“麦克马洪线”,这道线西起中国与不丹边境,向东延伸划出了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了印度,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中印东段争端的地区——藏南地区。但自从民国政府起至今,我国从未承认这条所谓的“边界线”!印度独立后,顺势接管了藏南地区,不仅如此,在 1951年我国政府和平jiefangXZ后,印度用了两年的时间将实际边界控制线推进到了“麦克马洪线”,并在中段地区又侵占了将近2000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由此可见,印度蚕食我国领土是有预谋、有计划、逐步推进的!

  1954年,印度在地图上将扩张了的领土公然划入自己的疆域,并明确标明了界线。1955年,印度公然越过了我国的行政管辖界线,侵占了我国的巴里加斯地区。1959年的春天,印度政府恬不知耻地向我国政府提出了领土要求,要求我国承认印度军队侵占我国领土的行为是合法有效的,并且对我国xinjiang的阿克赛钦地区及XZ西部部分地区共约3万多平方公里提出领土要求,这也同时产生了在西段边界的争端。在此同时,印度积极备战,在夏季的三个月内就占领了东段的郎久、兼则马尼等,中段乌热,西段班公湖等地区,并在10月下旬进攻我国的边防哨所,打死打伤边防人员数名,引发了边界冲突。到了1962年,印度从4月份开始,从东到西不断侵占我国领土,并在边境上集结了2万多兵力,准备大举入侵。9月份,印军就越过“麦克马洪线”,10月份,印度不宣而战(这是完全违背国际惯例的小人之举),全线展开了进攻。迫不得已,我国政府决定予以反击。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印度如此嚣张的挑衅行为,我国政府还是很仁至义尽的,1959年10月边界冲突发生后,周总理亲自到新德里与印度谈判,但印度蛮不讲理,谈判一直没有结果。

  二、对印自卫反击战

  需要注意的是,对印自卫反击的目的并不是要靠武力解决边界争端,主要目的仍是通过战争迫使印度放弃武力侵略的幻想,重新回到谈判中来,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边界冲突。

  在反击前,我国政府还是很仁义的,仍然按照国际惯例向印度递交了照会,说明了反击的原因和目的。但这种做法,极易从军事上让印度过早地知道我们的意图,为此,我国政府详细精确地计算了从印度驻华大使馆向其国内各个方面汇报,以及印度国内下达命令所用的时间,既保证了从外交上宣战,又保证了在军事上保密,可谓做得天衣无缝。(题外话:个人觉得这步棋走得实在是妙,想当初,倭奴就是没有计算好时间,使突袭珍珠港事见成了不宣而战,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战争从1962年10月开始,11月21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在取得全胜的情况下,宣布次日全面停火并主动后撤。战争的过程不必详述,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本论坛里也有这方面的贴子。个人觉得此次战争中值得称道的、并且占据道德高度的做法除了在战胜情况下主动后撤外,还有一点就是交还缴获物资、释放被浮人员。战争中,我们的jiefang军缴获了大批物资,浮获了包括印度军的一名旅长——达维尔准将在内的3000多名浮虏。但在停火后,我军不仅释放了浮虏,而且还将物资无条件交还。为了避免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影响日后的谈判,我们还允许印方不打白旗来领人取物资,而是让他们打绿旗(绿色的,个人感觉有点怪,呵呵!好象有的说绿色代表和平),给对方一个面子。

  三、不通过战争解决边界争端以及主动后撤的军事原因浅析

  个人认为,中印边境争端从我国方面来看,不能完全指望战争解决一切,除了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美苏介入等因素外,仅从军事的角度看对我们也有不利的地方,所以当初才会在全胜的情况下主动后撤。主要原因浅析如下:

  1、战争是一个很费钱的活,虽然从整体上看我们当时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都比印度强,但当时我国建国时间不长,并且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支持长期战争仍会负担过重。而且,如果用武力解决边界争端,面对印度这样一个人口、地域大国,决不会是一个短时期的战争。

  2、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军队后勤补给十分困难。当时的补给全靠内地,并且道路艰难,运输距离太长,运输的手段也很落后,对战争的规模和延续产生了很大的制约。反观印度,它在喜马拉雅山南面,基本上是平原多,运输便利,并且供给路线比我们要短很多,非常有利于打持久战。(题外话:其实对越自卫反击战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广西、云南的作战地区大都是大山,后勤供给很困难。)

  3、战争的环境对我军也很不利,战争主要是在喜马拉雅山区和喀喇昆仑山区进行的,这此地区海拔很高,山高坡陡,气候恶劣,交通困难,严重影响我军的行动,无形当中降低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说,对印反击战其实也是跟恶劣环境的战斗。

  综合看来,个人认为,当时不以解决争端为目的的思想是很正确的,主动撤军的决定是很明智的。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印度的边界争端,一方面需要国力不断增强,军力不断壮大,另一方面也需要决策者和广大国民运用更高的智慧,化敌于无形,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既实现了我们的利益,也使得我们远离战争的威胁。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对印度阿三不可小觑,更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