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费解密信被发现 可能改写辛亥革命历史细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2:12:09

清末费解密信被发现 可能改写辛亥革命历史细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5日07:22  东方今报 一封落款日期为辛亥年间的信件,内容及6枚图案怪异的印戳
  这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从屋中拿出了几本发黄而且破损严重的老书,在其中一本书里,她抽出一封信件。

  一封落款日期为辛亥年间的信件,内容及6枚图案怪异的印戳,勾起了南阳市民高秀坡的诸多回忆。她坚信这封由她爷爷传下来的信件,肯定与辛亥革命有关,它关系到爷爷的生前身后名,是一件不同寻常的文物。

  □今报记者 张定有/文图

  【第一回】

  “码头工人”寄来费解信件

  高秀坡老人今年71岁,家住南阳市区百里奚南村。昨天上午,在自建的民宅内摸索一阵后,这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从屋中拿出了几本发黄而且破损严重的老书,在其中一本书里,她抽出一封信件。

  老人小心翼翼地把信展开,白色的宣纸上,用毛笔赫然写着这样几句话——“阁下:心中苦水一碗,已经喝完。请与来使鼎力合作,共同完成大业。此托,曾照聚。广州梅花街七十四号 码头工人。辛亥三三六六九”。文字呈传统的竖行排列,信纸的左下方,规则地排列着9个大小不等的圆点标记。

  让高秀坡老人经常揣测的是,信纸的正面,有着5枚形状不同的印戳,两个呈正方形,两个呈圆形,一个呈风筝状。这5枚印戳除一枚刻有篆字外,其余均为图案。而在信纸的背面,还有一个模糊的圆形印戳。信纸的下方,则印着“广西都安书画纸厂制”的字样。

  高秀坡说,这封信是写给她爷爷的,由奶奶临终时传给了父亲,父亲病危时又传给了她,信上文字是什么意思,码头工人又是谁,这些印戳各代表哪个机关,家人都无法看懂。再加上家人把这封信视若珍宝,从来没有拿给外人看过,所以至今仍是一个谜。

  【第二回】

  信件牵出家庭变迁

  高秀坡介绍,她爷爷在她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关于这封信和她爷爷的一些事,都是她的奶奶和父亲告诉她的。

  高秀坡说,按照族谱的记载,她的曾祖父曾是袁世凯的督军,名字在袁世凯时代的史书上可以查到。她的爷爷自小跟着曾祖父在外地求学,曾祖父告老还乡后,在南阳开了一家当铺,这就是当时南阳有名的高家当铺,爷爷则去了日本求学。

  高秀坡说高家当铺当时生意红火,曾置办了大量的田地和家产,后来她的爷爷在日本求学结束后也回到了南阳,但奇怪的是爷爷并不热衷于当官和做生意,而是经常和学友们联系,整天往外面跑。

  高秀坡回忆,那时候爷爷很少在家,一出去就是好长时间,平时都是由奶奶在家料理家务,孝敬父母。有一次爷爷从外乡返回不久,家里就来了个骑马送信的人,送来了这封署名“码头工人”的信,而爷爷接到信后,就求曾祖父抓紧变卖土地,卖完地后带着所得的银票离开了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高秀坡的奶奶之所以坚持把这封信保存下来,是因为爷爷就是接到这封信后一去不归的,她想留个纪念。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秀坡家因为成分问题和爷爷下落不明遭遇了批斗抄家,她爷爷当时的照片和其他书信,都被造反派搜出烧掉,只有这封信,被她和父亲想方设法保留了下来。

  全家人始终坚信,这封信能证明当年爷爷干的是国家大业,总有一天历史会还他清白。

  【第三回】

  收信人或为革命党人

  高秀坡的父亲在临终前,交代女儿要在有生之年保存好这封信件,称“能叫名在人不在,不叫朽名传万载”。而父亲的遗言,成了高秀坡保存这封信件的最大动力。

  采访中,高秀坡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当年爷爷外出前,曾祖父曾反复交代他,不管出去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连累家族,一定要隐姓埋名。当时爷爷跪在曾祖父面前问改什么姓,曾祖父叹一口气说“你就姓十八子吧”,就这样,她的爷爷以“李”姓离开了家乡和亲人。

  高秀坡回忆,她的爷爷在离开家乡后,曾托姓付的人捎过银票,还捎过他在他乡的相片,但姓付的人是个单身汉,没有家人,很早就不在人世,爷爷的下落也无从问起。家乡人当时流传很广,说高秀坡的爷爷参加了革命党,最后在一次战斗中阵亡。

  这封信,如今成了高秀坡老人这一辈子难解的心事,想到自己家里几代人为它而付出的一切,她越来越希望能够在她有生之年,解开关于爷爷和信件之间的谜。

  高秀坡老人说,关于这封信的来历,她曾悄悄查阅过无数资料,也询问了不少上年纪的人,但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她告诉家人,如果这封信对国家有史料价值,她愿意无偿献给国家,也澄清爷爷的身世;如果没有什么价值,她就到父亲坟前把它焚了,因为这封信曾带给他们几辈人太多的不幸,再也不要把谜团延续下去。

  信件隐藏若干机密

  张怀珍是南阳市档案局调研员,也是档案研究专家。她说,这封信的落款时间如果是真实年份,应是1911年,而正是在那一年的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武昌起义。当时起义的首领之一,是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人徐万年,他曾召集了一些南阳的有志之士,担任起义军的各部将领。

  张怀珍说,从这封信件的内容和语气看,收信人相当于一个团体的负责人,收信人变卖家产去办大事,很有可能是参加当时的起义。

  由于这封信的内容十分简单和蹊跷,专家很难认定是否与辛亥革命有关。更为困难的是,对于信件后面落款的“广州梅花街七十四号”地址和“码头工人”的代号,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已无从查询了。

  至于信件上面加盖的那6个图案不同的印戳,张怀珍称无法解释。专家推测,如果高秀坡的爷爷真的是革命党,则这些东西也许是当时使用的暗语。

  由于高秀坡老人不肯轻易将信件示人,张怀珍最初看到的这封信件,只是一份复印件,但当她看到原件时,当即提出两个疑问:这封信的纸张经过了近百年时光,为什么还显得这么白这么新?6枚印戳经过近百年风化,颜色为什么还这么鲜艳?

  张怀珍的第一感觉是,这封信有可能是赝品!但高秀坡老人却不这么看,她坚持信件在她家传了3代,即使传了她自己这一代,也有70多年的历史。同时她认为,她没有任何动机拿出个赝品让专家鉴定!

  张怀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第一步,要请专家弄清信件的真假,如果鉴定出这封信件确实是真的,可以到南京的二史馆,那里有辛亥革命时期的档案,通过查阅同一时期文稿的纸张字迹,可能会弄明白这封信的含义。

  第二步就是到南阳市宛城区档案局查一下,那里保存的徐万年遗物中有14张照片,其中有首义将领会盟的血书和签字,看一下签名中有没有这个人,也许就可以查清收信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