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靖国之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14:08:57
护法战争又称“南北战争”。

    1917年8月至1918年5月,孙中山为维护与恢复标志共和国体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发动和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

战争起因

  1917年7月1日,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6日,孙中山偕廖仲恺、朱执信等人由上海乘“海琛”号军舰启程赴粤,计划以广东为基地,组织武力讨伐张勋。孙中山等尚未抵粤,张勋辫子军已被原国务总理、皖系军阀段祺瑞组织的讨逆军击败,复辟被粉碎。段复任国务总理,重掌北洋政府大权后,通电各省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并派北洋军第8、第20师随皖系前陆军部次长、新任湖南督军傅良佐入湘,镇压南方革命。17日,孙中山等抵达广州后,电邀国会议员赴粤,并致电和派人联络西南军阀陆荣廷、唐继尧等人,共图推翻以段为首的北洋政府。桂、滇军阀亦企图借护法旗帜,猎取湖南、四川等地盘,以便对抗段的武力统一政策。8、9月间,在广州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为元帅,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兴师讨伐段祺瑞。计划以滇、黔、桂、粤等省陆军和海军一部,共约15万人,分从湘、川和闽浙3路会攻北京。中路由广西督军谭浩明为两广护国联军总司令,率部出湘入鄂;左路由云南督军唐继尧任滇黔靖国联军总司令,指挥所部攻川,得手后与中路会攻武汉;右路由海军总长程璧光等指挥粤军和驻粤滇、桂军及海军,先取闽浙,再图沪、宁,后由海路北上,与中路、左路并进。段祺瑞调集北洋军和湘、粤、闽等省军队近20万人,企图以主要兵力入湘,制服两广,以一部兵力夺取四川,制服滇、黔,进而消灭南方革命势力,实现武力统一全国的计划。

 

    第一次湘战

  9月18日,被傅良佐免职的革命党人湖南零陵镇守使刘建藩、湘军第1师第2旅旅长林修梅,联衔宣布湘南自主,参加护法。接着,湖南第1、第2区守备司令吴剑学、周伟等相继宣布独立。傅良佐奉段之命,令湘军第1师代理师长李佑文率第1旅开赴衡山,镇压刘、林护法军。下旬,该旅第1团在衡山七里滩等地与林部交战,第3营官兵反对“以湘诒湘”,宣布起义,加入护法军。该团和第2团大部官兵随即响应护法,李逃回长沙。傅急令第8师师长王汝贤为湘南司令,指挥第8师王汝勤旅、第20师张纪旅进攻衡山;湘军第2师朱泽黄旅往永丰(今双峰)策应王部作战。10月6日,王汝勤不待张纪旅到达,针对护法军防守正面较宽,兵力分散等弱点,采用多路小群率制,集中兵力逐点攻击等手段,向衡山以北地区发起攻击,一举占领白石铺、护湘关等要点,续向衡山外围进攻。11日护法军不支,退守衡山与衡阳间的贺家山一带。14日,由湘谭经株州沿湘江东岸进攻衡山的张纪旅进抵衡山。15日,王、张两部联合向贺家山发起进攻。湘南护法军总司令程潜(旋任湘军总司令)等人,汲取衡山防御战中兵力过散的教训,指挥护法部队集中火力封锁山下的开阔地带,北军死伤甚众,多次攻击受挫,便改攻为守,与护法军形成对峙。
  为打破南北两军在贺家山地区的僵持局面,加之两广护国军陆续入湘,10月21日,程潜与桂军陆裕光等将领商定,以一部兵力就地牵制北军,主力向西转移,进行宝(庆)永(丰)作战。到11月11日,护法联军攻克宝庆、永丰等地。14日,直系王汝贤等不愿继续为皖系作战,发出南北议和通电,旋即率部北撤。护法联军乘胜追击,20日占领长沙,北军向岳阳逃窜。28日,谭浩明在陆荣廷授意下,擅自发出与北军议和的通电,顿兵不前,与程潜等人发生矛盾,因此迟至1918年1月23日,才开始进攻岳阳,27日占领该地,俘敌千余人。

 

    四川靖国之役

  早在1917年4月,川军第2师师长刘存厚,因对滇军将领、四川督军罗佩金裁编川军不满,联络其他川军发动“刘罗之战”。后经调停,滇军由成都撤至川南。7月1日,张勋复辟,溥仪委任刘存厚为四川巡抚。中旬,唐继尧即以护法讨逆名义,将滇军改称靖国军,编成第1~第6军,(后又增编第7、第8军)自任总司令,通电讨伐刘存厚,发动靖国之役,旋令罗佩金指挥驻川滇军向成都进攻。滇军在青(神)眉(山)一带同川军激战数日,伤亡甚众,退回川南。8月初,北洋政府派长江上游总司令吴光新为四川查办使,率2个旅入川支援刘存厚,不久又令陕南镇守使管金聚率1混成旅往援川军,企图将滇黔军逐出四川。11月上旬,依附北洋集团的川军第2师和第1第3师各一部,向川南靖国滇军发动全面反攻,下旬占领泸州、叙州(今宜宾)等要地,滇军节节向南败退,情况十分危急。唐继尧为扭转败局,决心以大部兵力坚守川南,牵制川军主力向川东机动,以第4军李友勋旅、第1军何海清旅,分出合江、永川,秘密进入江津,协同在綦江地区的黔军和四川靖国军,向防守比较薄弱的重庆方向进攻,切断北洋军援川的重要通道,孤立川南川军,得手后,再由东向西,与川南靖国军夹击川军主力,进而夺取成都。11月12日,黔川靖国军由綦江分两路向重庆方向发起攻击,一度受挫,后在滇军协同下,夺取重庆外围部分据点。30日,黔、川军由重庆东南,滇军从西南夹击重庆。战到12月3日,又攻克铜罐驿、白市驿等要点,进迫浮图关。吴光新等见大势已去,弃城逃走。4日,滇黔川靖国联军进占重庆。嗣后,联军分3路向成都方向开进,协同川南滇军主力进击成都和反攻泸(州)纳(溪)地区。战至1918年1月底,联军收复纳溪、泸州、永川、荣昌、遂宁等地后,川军主力被压缩在嘉定(今乐山)、简阳、成都之间的狭小地带。川军大部倒戈。刘存厚率残部退往川北。2月20日,联军进占成都。靖国之役至此告一段落。

 

    闽、粤地区作战

  1917年9月,北洋政府在派兵入湘的同时,就指使福建督军李厚基和龙济光等人,率部对广东发动进攻,策应湘省作战,不久,又策动广东潮梅镇守使莫擎宇,脱离广东省政府,并派兵攻打惠州。10月23日,莫擎宇宣告独立,反对护法。军政府潮梅军和平潮军旋即进剿莫擎字部。至12月中旬,攻克汕头、五华等地,莫率残部退往闽境。李厚基派汀漳镇守使臧致平率部支援莫擎宇。军政府令授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率20营粤军入闽作战。1918年1月下旬,陈率部由广州启程,2月中旬进抵潮汕地区后,忙于招兵索饷,扩充势力,并不热心攻闽。经孙中山几次催促,5月上旬才指挥所部向闽军进攻。战至8月底,连克武平、上杭、漳州等地,李部战败,李逃回福州。
  在护国战争中,被护国军战败的前广东将军龙济光逃往琼州(今海南省)后,大肄扩充军队,企图卷土重来。护法战争爆发后,北洋政府任命龙为两广巡阅使,并令其出兵攻粤。1917年11月龙率2万余人由琼出动,12月在阳江等地登陆后,即向广州方向推进,并连占数县。广东督军莫荣新即令钦廉镇守使沈鸿英、高雷镇守使林虎,分任讨龙军第1、第2军司令,各率所部在化州、恩平等地阻击龙军。嗣后又编组第3、第4军和讨龙靖国军,加上原有2个军,共约2万余人对龙军作战。双方在阳江及其西南地区激战两月,形成拉锯战。  1918年3月7日,护法军政府参谋长李烈钧出任讨龙军总指挥后,决心改变分兵防守的不利态势,集中主力于开平至阳春之线,围歼龙军李嘉品部主力,收复阳江,再进击廉江、化州之敌。16日,在恩平附近待机的第3军,首先向龙军发起反击,一举收复恩平。李烈钧即令第3军从正面牵制敌人,以讨龙靖国军李根源部为主攻,在海军舰艇支援下,插入阳江北部,从侧翼攻击龙军。第2、第4军亦迅速向阳江推进,协同李部围歼阳江地区之敌。李嘉品见数面包围,25日放弃阳江,退守电白。讨龙军乘胜追击,4月12日占领电白。李烈钧即以一部兵力协同第1军向廉江、化州发起攻击,另以一部兵力南渡琼州海峡,袭击在琼的龙军。龙部军心动摇,加之粮弹不济,节节败退。讨龙军战至28日,收复化州、廉江、遂溪。龙济光弃军逃走,所部大部缴械投降。

 

    第二次湘战

  湘粤桂护法联军攻占岳阳后,按照孙中山计划,应在湖北靖国军石星川、黎天才等部协同下,加上滇黔川靖国军以一部兵力配合,乘胜攻取武汉,继续向北推进。但由于滇、桂军阀各怀私利,尤其是桂系军阀满足于占领湖南,拥兵不前,与北洋集团媾和,还对军政府进行分裂破坏活动,严重削弱了护法部队战斗力,给北洋政府继续调兵遣将,发动第2次攻湘之战以可乘之机。1918年1月上旬,北洋政府为解决再次攻湘的后顾之忧,令第3师代师长吴佩孚、第11师师长李奎元等部,向荆(州)襄(阳)地区的石星川、黎天才部发动进攻。湖北靖国军孤立无援,相继战败。月底,代总统、直系首领冯国璋在段祺瑞等皖系势力威逼下,令援湘军第1、第2路司令曹锟和张怀芝,各率所部再度攻湘。2月28日,第1路吴佩孚部向岳阳发起反攻。吴亲率一部兵力向护法军防守比较薄弱的新店、滩头等要点进行突击。防守该要点的湘军第1师一部,在吴军猛烈火力攻击下,被迫后撤,吴军乘胜跟进,3月2日攻占万峰山,突破联军第1道防线。接着,吴指挥所部继续向南推进,至3月15日突破联军第2、第3道防线。17日,吴部会攻岳阳,当晚守城部队退守新墙。18日,吴部进占岳阳城,联军向长沙方向撤退。吴部继续追击。25日,联军总司令谭浩明见岳阳已失,恐惧已极,率桂军撤离长沙。湘军亦退守衡山地区。26日,吴部进占长沙。北军第1路张敬尧部亦于3月11日向平江护法军进攻。防守该地区能湘军刘建藩等部,依托有利地形,顽强抗击北军的进攻。双方战至22日,护法军不敌,北军占领平江。
  4月初,北洋政府令第1路吴佩孚部出长沙经湘潭,向衡山方向进攻;张敬尧部经湘乡、永丰攻宝庆。第2路军施从滨师和2个混成旅及安武军等部,经醴陵攻取攸县、茶陵。计划旬日内占领全湘,后趋广东。
  护法联军弃守长沙后,桂军退至祁阳一带,仅有在衡山的湘军和在安仁的粤军,共约2万人。面对3路南犯的北军,程潜等决定依靠湘军自身力量,联合粤军,以一部兵力率制湘南地区之敌,集中主力和粤军,歼灭企图进攻攸县的施从滨师。4月21日,赵恒惕等率部对施从滨师进行包围攻击,施部损失过半,余部逃向茶陵。护法军乘胜向北推进,又战败北军张宗昌旅及安武军,27日夺回醴陵等地。30日前锋逼近长沙。张怀芝逃回汉口。吴佩孚、张敬尧闻讯,各调一部兵力驰援第2路军,至5月初,连陷安仁、攸县等地。护法联军分向湘桂边境溃退。
  5月初,国会非常会议在西南军阀操纵下,改组护法军政府,将大元帅制改为总裁合议制,进一步排挤孙中山。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职。战争结束。

 

    评    析

  历近10个月的护法战争,在革命党人和广大护法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初期取得胜利,打击了北洋集团的嚣张气焰,并歼灭部分北洋军和依附北洋集团的军队。虽然它以失败而告终,但对抵制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加速北洋集团的分崩离析,推进民主共和制度,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护法战争的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一个能领导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核心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意图“正本清源”,把涣散无力的国民党,改变成一个组织纯洁,纪律严格,有战斗力的中华革命党。但由于注重入党形式,不重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因而使这个党无论从数量、政治影响等方面,远远不如同盟会,力量非常微弱,形不成领导核心,根本不能左右西南军阀。作为护法3位主要领导人中,陆荣廷、唐继尧已堕落为桂、滇军阀首领。  陆在军政府成立不久,就通电反对以元帅名义男设军政府;唐继尧亦通电表示拒绝就任元帅。  就是说,从护法开始,已明显反映出由于战争目的、政策的不同,暴露了领导层之间的根本分岐,不可能结成一个新的领导和指挥作战的核心。桂、滇军阀还极力打击拥护孙中山的革命党人。还拉拢非常国会中的政学系议员及革命党中持不同政见者,发起成立“西南各省护法联合会”,架空军政府,夺取护法战争领导权,孤立排挤孙中山。
  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问题在于没有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护法战争就其性质而言,属正义之战。但由于它局限在维护临时约法和旧国会,没有触及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务和中心问题,不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护法”这个纲领性的口号,远不如反对帝制,反对复辟深入人心,起不到动员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同盟军支持和参加战争的作用,使战争仅限于双方军队的活动。军阀部队,特别是桂系部队进入湖南后,纪律败坏,欺压百姓,更遭到人民群众的不满,自然谈不上得到人民的拥护。
  没有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  拥护孙中山,支持护法的仅有驻粤部分海军、滇军和20个营粤军,加上起义湘军,力量很弱,素质也比较差。因此,不得不依靠西南军阀同北洋军阀作战。而西南军阀本来就不是真心拥护和支持孙中山的护法主张,只不过是借护法之名,行扩张之实。当战争初期获得胜利,湘粤桂护法联军占领长沙后,桂系军阀就极力争夺对湖南的统治权,后来在岳阳又顿兵不前,拒不攻鄂,与北洋集团媾和;滇系军阀在夺取重庆等地后,同样不执行孙中山关于迅出宜昌东下,协同湖北靖国军会攻武汉的指示,对被围的湖北靖国军坐视不救,丧失南北夹攻的大好时机。军政府有政府而无军,军阀有军而无政府,正是护法战争的真实写照。
  由于依靠西南军阀进行战争,因而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指挥和协调一致的行动。名为湘粤桂护法联军总司令的谭浩明,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不仅提不出正确决策,实施正确的指导,还极力反对程潜等人的正确主张。程潜只能调动湘军,对其他部队的调遣,还得商请谭总司令和其他桂军将领出面解决。部队之间同样出现相互掣肘,不能协调一致的情况。特别是在北军第2次攻湘,联军处于十分危急的形势下,谭浩明率桂军慌乱后撤,置湘、粤军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当湘军联合粤军发动湘东反击战并取得重大胜利之后,亦由于力量单薄,最终招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