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稿“肉麻” 农民日报沙洋遭收缴?(青年周末 2007-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0:50:04
返回首页










表扬稿“肉麻” 农民日报沙洋遭收缴?
表扬报道太“肉麻”导致报纸遭封杀?
报纸被收缴了吗?
表扬稿“肉麻” 农民日报沙洋遭收缴?
专家称问题不在肉麻而在网友偏见 ◎文/本报记者 邓艳玲
一篇表扬报道竟致报纸遭封杀?
最近一个名为《全国属首例因刊登表扬稿,报纸被封杀》的帖子流行于很多论坛。这个表扬报道所表扬的对象和它的作者随即因此都成为众矢之的,“马屁拍到马腿上”的评价也在网络世界传开。
而记者采访发现,这篇报道竟出自一个一向擅长于做批评性、争议性报道的记者笔下,他用三年时间跟踪采访他认为就是“新时期焦裕禄似的”县委书记,反复斟酌一个月才将采访稿发表出来。
这篇带表扬性质的典型人物报道真像网友评价的那样“肉麻”吗?它真是因为“肉麻”而遭遇“封杀”?为何这篇让作者本人非常感动的报道,却感动不了读者?
表扬报道太“肉麻”导致报纸遭封杀?
一周来,《全国属首例因刊登表扬稿,报纸被封杀》是西祠胡同“记者的家”点击率最高的帖子。这个由网友 “松花江边”1月24日发出的帖子,最前面还用蓝色字体指出:沙洋县委办在全县范围收缴12月23日《农民日报》!!!
帖子总共297个字。
“连日来,湖北沙洋县委办在全县范围收缴12月23日《农民日报》。收缴这天的报纸是因为《为老百姓多做实事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记湖北省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一文。在这篇大作中,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被记者吹嘘成了比焦裕禄还焦裕禄的好干部。当地干群看了后,认为是一篇最肉麻的文章。黄爱国同志认为此文严重地影响了上级组织和人民群众对自己的看法,形成误解,于是下令在全县范围收缴12月23日《农民日报》。因刊登表扬稿,报纸被封杀,这在全国属首例。”
此帖被天涯社区、中华传媒网等一些网站和论坛反复转载。在百度的贴吧“沙洋吧”里,在沙洋所属的荆门市的“荆门网”上,关于县委书记黄爱国的争论也在非常显眼的位置,“焦裕禄同志应该向黄爱国学习”和“别胡说,黄爱国是个好官”的言论针锋相对。
报纸被收缴了吗?
县委机关有关部门:不太清楚
2月3日,沙洋县县委办信息科科长李天明告诉记者,对于收缴《农民日报》这件事,他没有参与,不是很清楚,不方便对此作任何回应。
2月4日,记者又联系到了沙洋县委办副主任胡国斌。胡国斌表示:“第一,我没有参与这件事,具体收没收,不是很清楚;这个事情应该是有宣传部的人管吧;第二,这个帖子是别有用心的,依照我对黄书记的了解,他不可能会下令让县委办去收缴报纸。现在还有网络。黄书记这个觉悟是有的。”
他还告诉记者,因为恰逢换届,办公室很多人的工作都调动了,但经过他对还留在县委办的工作人员的了解,“没有收缴报纸这回事。”但胡国斌还留了点余地,“也许有这回事,但我在办公室没有看到。”
记者致电给县委宣传部时,正好是管外宣的段红蕾副部长接听电话,她对记者的采访同样表示:不是很清楚。 涉农部门:县委办打电话来说要上交报纸
2月2日中午,记者致电给沙洋县农业局办公室,自称想做调查,需要查阅2006年12月23日的《农民日报》。电话是一位自称姓丁的女孩接听的。小丁想了一会儿,告诉记者,12月23日的《农民日报》县委办的打电话让交上去了。记者问她怎么如此确定,小丁告诉记者,就是她在出报第二天按照县委办的要求把报纸交上去的。至于为什么要交那天的《农民日报》,她不清楚。因为,县委办就是电话通知了,并没有下发什么文件。
随后,记者以同样理由致电给沙洋县林业局,请求帮助。林业局办公室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爱莫能助,因为那天的报纸县委办第二天打电话说让上交了。
当天下午,记者又致电给报道中提到的几个乡镇。十里铺镇办公室的电话是一名杨姓小伙子接听的,他告诉记者,十里铺一共定了11份《农民日报》,12月23日的报纸,除了两份不知何故遗失之外,其他的后来都按照县委办的要求,上交到县委办了。具体什么原因,他不清楚,“反正县委办要求交就交了。”对于那天的内容,他也没有看。
记者随口问,“县委书记黄书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小杨一点没耽搁地回答:“黄书记是个很好的人。”
黄爱国:说我下令收报纸,无稽之谈!
2月4日晚8时左右,记者总算联系上了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他正在武汉参加湖北省两会。一接通电话,黄爱国立马表示,网上的那些帖子他每个都看了,说他下令在全县范围收缴《农民日报》,都是 “无稽之谈”。
黄爱国告诉记者,他很多在国外工作的同学看到这些帖子之后,都纷纷打电话来询问这件事,得知事实后,有人马上跟他说不要再当什么官了,去他们公司吧,又轻松又自在,何必自找苦吃?
“但我信的就是共产党,名字就叫黄爱国,我会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信念的。”50岁的黄爱国对记者感慨。
典型人物报道怎么会“肉麻”?
不少网友觉得肉麻
在百度的沙洋吧,记者找到《一篇最肉麻的文章》的原始帖。这个只留下IP地址的发帖人,把原报道分四次粘贴下来。
这篇《为老百姓多做实事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记湖北省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的报道,字数不到7000字,共分为“铁腕治干”、“百官共廉”、“民为父母”、“各方评说”等四个部分。
在西祠胡同、天涯社区、沙洋吧、荆门网、凯迪社区等论坛,有不少跟帖的网友谈到“太肉麻了,受不了”,还有人说这是“以文媚官”;一个名为“无向羊”的天涯网友甚至建议:“为何不在文尾加——黄爱国书记万岁!?”
网友:文章是否属实?
一些网友就文章的内容是否属实展开了讨论。
网民“说说黄作秀 ”:“大作中的有些事确有影子,但作秀的成份太多,何记者是我们沙洋人,沙洋《农民日报》订的多,大家看了后都在背后议论纷纷,黄爱国有了‘黄作秀’的雅号。黄下乡都是吃‘绝对只吃工作餐(盒饭) ’沙洋县各单位每年预算都有招待费,可没有谁节省下来。”
一个自称在武汉读书的沙洋人反击其他网友说,“记者吹是吹了点 ,但大部分属实!上任不到一周就因为开会不到处理两名局长绝对属实。只吃工作餐也是绝对属实的! ”
这个网友分析,黄爱国之所以这么牛,因为他确实没什么污点,谁的账黄都敢不买。黄是老牌名校毕业,以前是部队正团级转业。“自从他来到沙洋,沙洋的吏治好了很多,很多歪风邪气都被他镇住了,全沙洋的官没一个不怕黄的(是从心里的怕)!黄身上确实是有一股正气。”
黄爱国:想起诉那些诬陷者
记者问黄爱国,觉不觉得这个报道肉麻?
黄表示,因为这个报道写得是自己,自己真的不好做评价,但他可以保证报道所列举的事例都是真实的。
虽然他也一再要求记者不要写他,不要报他,因为他有个工作信条就是:多干少说,只干不说,干了也不说,干好了有时机才说;但如果记者坚持要写自己,自己还不至于没有人情味到去压制记者真实的报道的地步。
黄爱国还给记者举例,说有些跟帖中提到,他装腔作势故意在任何场合都说普通话,黄爱国叹了口气说:“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我从出生到现在就是说普通话,不是到了沙洋才说的呀”;但是因为现在言论自由,对于别人的自由评价自己并不能加以任何干预。
“我并不想成为什么新闻人物,我只想给老百姓做点实事。我也不想当什么大官了,现在我有沙洋这个平台,我就想给老百姓做点实事,我要的是老百姓的心里的高兴,其他人不高兴,得罪了他们,他们要怎么说我,背后做些什么,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黄爱国非常无奈,他说,如果那些发帖的人敢留真姓名,他就会以诬陷罪起诉他们。
学者:问题关键是敢大刀阔斧改革的干部太少
记者把这篇稿子分别传给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刘建明和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刘海贵,请他们判断。
他们表示,如果报道所说的都属实的话,这么优秀的人物典型,应该大胆报道。
刘建明说:“这个人物形象并无高大全的感觉。如果黄爱国真是这样做的,就应当报道,现在敢管事,敢于批评不良现象,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干部太少了,我们正缺少这样的干部。问题的核心并不出在这篇报道是否肉麻,而是在于这样的干部太少。”
刘海贵也告诉记者,他看过这篇报道之后,其实还是挺受鼓舞的,这样的好干部其实是应该更慎重、更考虑深入地来把他推出。但“这篇报道给人感觉是泥不够水来凑。在典型事迹的选择和挖掘上不够深入,写的太全面,又想把他写得十全十美,反而容易引起人反感。”
两位老师同时提到,在有些词汇的运用上,记者陈述不够朴实,有些渲染,比如“百官共廉”这样的提法就太绝对了。另外就是报道中豪言壮语比较多,被采访对象对黄爱国的溢美之词也太多,但实质内容并没多少,这些直接引语即使是完全真实的,也容易引起人们“这是吹捧阿谀”的判断,难免会产生肉麻的感觉。
原报道词句摘选
◎在沙洋,无论在大街小巷、乡镇村组,都能听到黄爱国亲民爱民的感人故事。
◎一进门,他扯开嗓门喊:“天大啊,俺是你黄哥,来看你了”。一下子拉近了县委书记与农民的距离。
◎“忠卫啊,天大家里的母猪下崽了没?我最近工作忙,顾不上,你帮我去看看。”今年十月底,县委书记黄爱国关切地问。当被告知“已经怀上了,大母猪有300多斤”时,黄爱国非常欣慰:“好哇,咱们不仅要替他解决困难,还要帮他发家致富!”
◎“黄书记连清洁卫生都不放过,可想而知他对其它问题的认真程度,所以我们对任何工作都不敢掉以轻心!”曾集镇委书记吴海清深有体会。
◎“要是黄书记早点来沙洋,我就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原十里铺镇镇长陈昌新,因挪用公款60多万元赌博被判刑8年,他在监所接受采访时说,“过去对干部管理太松,我对自己要求又不严,就一步一步陷进去了。”
◎“黄书记到哪都是收拾‘烂摊子’,但总能把它治理得井井有条。”十里铺镇委书记张良洪说。

■工作中大刀阔斧的黄爱国面对网络争议也颇觉无奈


2006/03/30 第1期 2006/04/06 第2期 2006/04/13 第3期 2006/04/20 第4期 2006/04/27 第5期 2006/05/04 第6期 2006/05/11 第7期 2006/05/18 第8期 2006/05/25 第9期 2006/06/01 第10期 2006/06/08 第11期 2006/06/15 第12期 2006/06/22 第13期 2006/06/29 第14期 2006/07/06 第15期 2006/07/13 第16期 2006/07/20 第17期 2006/07/27 第18期 2006/08/03 第19期 2006/08/10 第20期 2006/08/17 第21期 2006/08/24 第22期 2006/08/31 第23期 2006/09/07 第24期 2006/09/14 第25期 2006/09/21 第26期 2006/09/28 第27期 2006/10/05 第28期 2006/10/12 第29期 2006/10/19 第30期 2006/10/26 第31期 2006/11/02 第32期 2006/11/09 第33期 2006/11/16 第34期 2006/11/23 第35期 2006/11/30 第36期 2006/12/07 第37期 2006/12/14 第38期 2006/12/21 第39期 2006/12/28 第40期 2007/01/04 第41期 2007/01/11 第42期 2007/01/18 第43期 2007/01/25 第44期 2007/02/01 第45期 2007/02/08 第46期
·表扬稿"肉麻" 农民日报沙洋遭收缴?
·13岁女孩十几万字日记挺陈好
·黄安欲曝娱乐圈100条潜规则
·朱棣文:我不是哈佛校长候选人
·"灰姑娘"镜头前诉边缘人生
·田歌首披内幕:最怕被误解为人际关系惹祸
周 末 简 介
广 告 服 务
联 系 我 们
请 您 留 言
版 权 声 明
新闻热线:8610-85523009 广告热线:8610-82253008 发行热线:8610-85523006 网站:8610-85520808-111 总机:8610-85520808
版权所有 北京青年周末报社 京ICP备06013826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103号金泰国益大厦12层 青年周末报社 邮编:100025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70208/a02/070208A0201.shtml
为老百姓多做实事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记湖北省沙洋县县委书记黄爱国(农民日报 2006-12-23)  2007-2-9
表扬稿“肉麻” 农民日报沙洋遭收缴?(青年周末 2007-2-8) 一篇肉麻的表扬稿? “牛奶天敌”林光常:不提牛奶不会遭围剿 (青年周末 2007-4-5) 脑白金 你的金砖在哪里(青年周末 2007-3-8) 黄秋生 当年拍三级片是被逼无奈(青年周末 2007-8-16) 军迷“老大”披露网络三次航母论战内幕(青年周末 2007-2-1) 六问郭德纲代言“藏秘排油”(青年周末 2007-3-22) 六年追查“中国妈妈”(青年周末 2007-4-19) 乱代言 毁了郭德纲?(青年周末 2006-8-3) 中青报记者被告泄露国家机密(青年周末 2006-11-2) “荷赛”青睐悲天悯人的树叶(青年周末 2008-2-21) 三家记者,三样版本——谁刷绿了云南富民荒山?(青年周末 2007-3-8) 《名声大震》“柯许”口水战都怪“鬼上身”(青年周末 2007-1-14) 天涯猫扑揭《明朝那些事儿》 “百万点击率”造假内情(青年周末 2007-3-15) “最牛钉子户”催生“市民记者”(青年周末 2007-3-29) 别惹男人!整蛊女友宝典(青年周末 2007-3-29) 三大粉丝团投诉音乐风云榜圈钱(青年周末 2007-4-19) 马军:古建专家论证拆迁被指涉嫌违法(青年周末 2007-6-21) “山西黑窑事件”是怎么被揭露的(青年周末 2007-6-21) 季羡林关门弟子:季老要我用最笨的工夫学梵文(青年周末 2007-9-13) 二十余媒体三年角斗“万里大造林”(青年周末 2007-9-6) 河南网民被罚1900元 网警:公安部认可处罚依据(青年周末 2007-9-25) 谁在网上传播“功夫少女”色情照片(青年周末 2006-8-17) 我顶你个贴 无敌热贴打造秘笈(青年周末 200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