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为何会被逐出大观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1 01:49:50

晴雯为何会被逐出大观园?

    

    要说晴雯,就不得不提她的被逐,而这也是让人比较疑惑不解的。

    第一个不解的,是王夫人对晴雯的态度。一个丫头,而且又是贾母喜欢的,王夫人何至于要治其于死地?要知道,通篇红楼,王夫人都是以(伪)善人的形象出现,就连金钏之死,也只是无心之失而已(至少表面上是如此),惟独对晴雯,却在她“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 恹恹弱息”的时候,“现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去,而且“只许把她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

    第二,是晴雯临死时所说的那句“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有人评论说“晴雯说话做事从来不为自己考虑,也从不筹划自己将来的出路”。要知道,怡红院中最聪明机灵的莫过于晴雯,她怎么可能不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她只是自信将来和宝玉“横竖是在一处”,所以才会如此表现。那么为什么晴雯就如此笃定会和宝玉在一处? 

    但若把这两个问题连起来考虑,似乎也不难找出答案。

    首先,问题出在贾母与王夫人的婆媳关系上。

    从书中可以看出,贾母才智机敏不在风姐之下,而最得她心、合她意的,也都是和她一样的“伶俐人”。王夫人服侍了贾母几十年,在贾母眼里,却不过“木头”一样,没功劳有苦劳罢了,由此可知,当初王夫人进门之时,贾母对她的态度又会如何。既得不到婆婆的欢心,王夫人对贾母,也必然不会象表面上的那般恭敬,内心愤恨不平、阴逢阳违,也是人之常情。既然对贾母积怨已深,对贾母喜爱之人大加排斥也就在所难免。也正因此,王夫人在说晴雯之时,先说她“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因为黛玉正是贾母素来最疼的人。

    其次,问题出在贾母与王夫人对宝玉终身大事的矛盾上。

    贾珠早亡,王夫人的全部心思都落在了宝玉身上。宝玉挨打一段,王夫人更亲口说出“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 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但就是被王夫人视为精神支柱的宝玉,却被贾母从小带在身边,而她这个母亲,反倒少有机会亲近,王夫人对贾母,如何不怨?宝钗乃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在她心里自然希望亲上加亲,可惜儿子的婚姻大事,依然要由贾母做主,而宝钗在贾母心中,却并未有太多分量(否则她也不会又托道士为宝玉做媒,又想为宝玉选宝琴了),在王夫人心中,如何不愤?

 

    也正因此,正室既不一定能如王夫人的意,妾室又怎能仍听贾母摆布,自然要安排成自己的心腹,才更为妥当。所有这些,再加上晴雯的“超妆艳饰语薄言轻”,是“教坏”宝玉的罪魁祸首,更是王夫人“一生最嫌”,晴雯的被逐,也就在所难免。

    再说回到晴雯身上。晴雯出身低微,但却聪明伶俐、姿色出众,女红之巧更无人能及。她十岁时被赖大家用银子买的,因贾母“见他生得伶俐标致, 十分喜爱”,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使唤,后来又被贾母派到了宝玉房里。

    在晴雯被逐之后,王夫人不敢对贾母明言,只说她得了女儿痨,贾母对其的器重可见一斑。而贾母在听说晴雯得病之后的一番话,就更加的耐人寻味了:贾母听了,点头道:‘……但晴雯那丫头我看她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

     从贾母和王夫人的对话,可以推测的出,贾母的本意,应该是将晴雯许给宝玉做小的,因为“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至于袭人,恐怕只是王夫人的一相情愿罢了,而这估计也是王夫人只敢私下给袭人加月钱而不敢“过了正路”的原因,贾政不过是个托词,她真正怕的,是过不了贾母这一关。

    由此,晴雯的“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也就可以理解了,贾母一定也对她暗示过什么,所以她才如此的放心。

    说贾母选晴雯而弃袭人,还有几个有利的证据。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袭人因有热孝没有跟随宝玉,贾母立刻询问“袭人怎么不见?她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当王夫人代为解释之后,贾母又说“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此时已是明显的不悦。由此可见,此时的袭人,在贾母眼里也只不过只是个跟随“主子”的丫头而已,自然不应“拿大”。

    而晴雯被逐之后,王夫人向贾母力荐袭人,贾母说:“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她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贾母对袭人并没有太大的好感,只是不好驳了王夫人的面子。

    因此,晴雯的被逐惨死,固然因为她刚烈不屈的性格不容于贾府众人,恐怕更是贾府女主子间勾心斗角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