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如何“安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0:34:25
英国首相布莱尔近日对英国媒体说,他已经沦为“房奴”一族。布莱尔为退休后养老,从2002年至今共在英国置了五处房产,价值近500万英镑,并做了95%的按揭贷款。布莱尔每月要偿还2万英镑的月供,按他现在税后11万英镑的年薪,肯定要想别的办法挣钱了。如今各国房价居高不下,连首相都成“房奴”了,普通居民的日子又怎么过?
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报告说,截至2007年1月1日,日本全国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平均价格各上涨了0.1%和2.3%,这是日本自1991年以来土地价格首次上升。其中,位于中央区的银座四丁目地价高达每平方米30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0万元),这是该地区14年来每平方米土地单价首次突破3000万日元大关。
人们渴望安居乐业的时候一直在思考如何“安居”,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一个国家,没有压力就可以住上好房子都是天方夜谭。世界各国政府出台的各项房屋政策大多是帮助中低收入者有房可居。住房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长期课题,发达国家的住房政策使穷人能有一间安居的陋室。

英国:想住别墅压力大

在英国,住在伦敦以外的大部分人都希望住别墅,如果不依靠政府,想自食其力买栋好房子,一家人注定要为这套房子奋斗几十年。我在英国的房东,就是这样为房子奋斗的。房东先生和房东太太都是工薪阶层,60多岁了,先生是管道工人,算是技术工种,收入不错。太太做小时工,兢兢业业,也有固定的收入。几年前,终于在伦敦附近的一个小镇买了栋三层的联体别墅,花光了毕生积蓄后,还向银行贷了款。为了尽快还清贷款,他们60岁了,仍然积极工作,不能颐养天年。此外,他们还把四间卧室腾出两间出租给留学生。
相比自己买房,享受政府福利房的英国人,生活压力就会小很多。英国70%的居民拥有住房的产权,其余30%的居民租房住。租房的人中20%从政府租赁公有住房、10%的人租私人房屋。英国的住房政策包括市场交易政策和面向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保障政策。
在英国的住宅体系中,经济适用住宅分为三类,一是廉租房,即向低收入居民提供低租金住房,政府对一些建房活动给予资助。二是折价房,即由政府资助建设或开发商建设的,为满足中低收入阶层需要,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位出售给符合条件的家庭。三是共享产权住宅,由政府和居民共同拥有产权,价位也稍低些。

美国:政府帮忙住上房

美国住房政策中心发表的美国2006年房地产状况的研究表明,2006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大幅降温,但工薪阶层想要在大城市购买一套中等价格的住房仍很吃力。要在美国购买一套中等价格的住房,年薪必须达到8.5万美元。在几个大城市,买房者的收入还得更高。
在纽约购买一套50万美元的中等住房,需要17.1万美元年薪的支撑。在房地产最贵的城市旧金山,住房均价为75.9万美元,年薪26万美元以上才买得起。俄亥俄州的曼斯菲尔德是美国住房最便宜的城市,住房均价为8.5万美元,年薪2.9万美元就有承受的可能。许多美国人用于养房的开支比例高,不得不削减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开支。
很多在美国定居的中国留学生抱怨说,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只能买到较差社区的房子,例如黑人社区,治安状况堪忧。还有些人辛辛苦苦挣到钱了,想在好的学区买套公寓,以后孩子可以上个好学校。但美国的现实告诉他们,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好房子,美国有些学区的业主已经达成默契,坚决不能把房子卖给有钱没文化的人,那样会毁掉整个学区。
美国住房政策让穷人受益匪浅,其核心是让穷人买得起体面的住宅。隶属于联邦政府的联邦住房管理局从1934年开始,已经帮助了上百万的低收入家庭实现了买房梦,政策就是提供优惠贷款或是直接补贴。凡家庭收入未达到所在地区家庭平均收入80%者,可以申请住房补助。补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一般低于市场价的20%-50%;另一种是向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券,享受这种补助的家庭必须拿出本户总收入的25%支付房租,租金超过部分用住房券来补充。

日本:东京上班大不易

世界上无论什么样的房价房租排行,日本东京的指数永远不会排出三甲。无数在东京忙忙碌碌工作的人又如何安居呢?仅有很少一部分在东京打工的白领可以住在东京,坐火车从东京城郊或其他城市赶往东京上班更是司空见惯。每天清晨,在开往东京的火车上,人们可以看到搭车的白领手里捧着厚厚的一本小说有滋有味地看着。在东京工作的年轻白领,每天上班单程两个小时是很平常的事。
日本政府从二战后就开始着手解决住房问题,并成立了建设省住宅局。但政府根本不能满足每一个人的住房要求,住宅政策目标是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宅问题。财政补贴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财政拨款,用于低收入家庭的租房、购房补贴和资助公营住宅建设。第二种是政府的财政投资性贷款,一方面是对住宅建设的投资贷款,另一方面是用于建设公共住房和向低收入者发放的住房贷款。
(作者:王丕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