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强拆致人死亡续:铲车司机被指受命碾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4:37:17

        昨日,河北邢台桥西区张家营村,一工地上有一个沾满血迹的床垫。4月18日,该处发生拆迁碾人事故。本报记者 杨杰 摄

        本报讯 (记者朱柳笛)河北邢台拆迁铲车碾死人后,当地警方称铲车司机直到听到喊声方知有人伤亡。昨天,死者孟建芬家属回忆,因一年轻司机不敢碾人,另一名年纪大的司机上了铲车,然后直接开向孟建芬。

        4月18日,河北邢台市桥西区中兴街道办事处张家营村,拆除违法建筑时,一村民被铲车碾死,另有一名村民受伤。桥西区政府称,两名肇事人员被刑事拘留,村支书被免职。

        孟建芬弟妹小崔回忆,当天早晨9点左右,村支书张胜利带人开始拆迁。孟建芬和母亲胡西凤钻进屋内,试图阻止。当时有拆迁人员与家属发生肢体冲突,小崔一度被人抓住脖子,托离地面。而胡西凤混乱中抓起屋内农药喝了下去,拆迁被迫中断。

        下午3点左右,第二轮拆迁开始。孟建芬家属回忆,村支书张胜利没有到场,村民张立戈带领30余名手持钢管木棍的人执行拆迁,并声称所为是受张胜利的指使。

        小崔说,孟建芬试图阻拦铲车前进,由于处于两名铲车司机的视野范围内,张立戈下令司机不用理会孟。

        孟建芬家属回忆,距离孟较近的铲车上的司机年纪较小,不敢朝着孟建芬开铲车。恰在此时,另一辆铲车上年长的司机,与其调换座位,后直接驾车开向孟建芬,从其胸前碾过,又退回,转弯后朝远处开去。孟建芬家属和村民叫喊,并追回了要逃跑的司机。

      “孟建芬躺在地上,一动不动,鲜血,从耳朵和嘴里涌出来。”小崔说。

        死者家属的说法得到邻居和部分村民的证实,却与警方不同。此前,邢台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受访时称,当事司机承认,在开铲车躲闪中听到有村民喊,才意识到有人伤亡。

        昨天,在事发地有一摊血迹,铁锈样红,渗入泥土。

    ■ 调查

      村民称赔偿不公是诱因

        孟建芬被碾死后,桥西区政府将此事定为安全事故,起因是拆迁方和村民冲突。对此,张家营村村民并不认同。当地村民介绍,若是拆迁赔偿合理,不会发生碾死人事件。

        当地村民介绍,2009年7月,张家营村实行城中村改造,向村民发放回迁房租赁补贴款,并允许村民在自家菜地上建设15平米以下临时建筑,存放草苫子、农具等物资。张家营村党支部委员霍树森此前受访时也表示,村里规定临时建筑必须在15平方米以下。

        然而,一部分村民拿了房屋租赁补贴款后,没有租房,而是将临时建筑直接建成了住房,面积大多超过15平方米。

        一位村民介绍,之所以临时建筑会变成住宅,实属无奈。这位村民介绍,在城中村改造中,由于租房子价高,村民们赖以为生的菜地,又被村里定为另一个土地使用项目,禁止村民耕种。失去生活来源的村民,只能将临时建筑建成住宅,全部超过15平米限制。

        多位村民证实,由于没有明确规定,村民们修建的临时建筑几乎全部超过15平方米,其间,没有任何村干部叫停超标行为。

        有村民透露,在补偿标准制定上,有村民所得赔偿,远多于15平米标准。

        孟建芬家的临时建筑也超过了15平米。孟建芬家属坚称,家中有一间房,并非临时建筑,而是旧建筑翻新,因此不同意按照标准赔偿,于是抵制拆迁。

河北邢台强拆致人死亡续:铲车司机被指受命碾人 河北邢台强拆致人死亡续:铲车司机被指受命碾人 河北邢台拆迁血案司机被指受命碾压拆迁户 邢台强拆铲车碾死拆迁户续:司机被指系受命碾人 邢台拆迁事件续:司机被指受命碾人 邢台拆迁事件司机被指受命碾人(新京报 2010-4-23) “肇事铲车司机并非故意碾人” 河北一拆迁户被铲车碾死 司机被指故意为之 河北邢台拆迁致人死亡续 官方称强拆系擅自组织 河北邢台强拆队开铲车当场压死一名拆迁户 铲车撞人案已致11人死亡 河北邢台拆迁铲车轧死拆迁户(南方都市报 2010-4-22) 河北元氏铲车一路狂砸8公里 至少30余辆汽车被毁 11人死亡 河北元氏铲车一路狂砸8公里 至少30余辆汽车被毁 11人死亡 河北铲车司机连杀8人目击:村民一路追赶制服 河北铲车司机连杀8人目击:村民一路追赶制服 铲车司机到底拍死了多少人?请大家看真相(转贴) 河北元氏铲车一路狂砸8公里 至少30余辆汽车被毁 11人死亡-游游荡荡的眼睛-搜狐博客 石家庄1辆铲车冲撞多辆汽车已致8人死亡(组图) 司机捡到小学生死亡笔记本 夫妻被撞妻子死亡 面包车司机救人后被当肇事者 广东惠州公交车肇事事件, 4人死亡, 11人受伤, 与司机泄怒有关 武汉一黑的司机撞倒3人 又调头碾压致1人死亡 卡车司机被3名城管强拖上执法车后神秘死亡(现代快报 200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