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札记331)随想录二感: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04:18
随想录二感:技巧
    在巴金《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的后记中,作者写到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香港大学生,分析巴金的随想中,很多地方文文法不通,批评巴金不重技巧,当然巴金对此进行了回击。    技巧,对于每一个职业都是必须的。炒菜有炒菜的技巧,写文章有写文章的技巧,什么都有技巧,在这方面并不像巴金所说的那样,一个年青人写了几千字的小说让他提意见,谈技巧,他都有被逼的感觉,而求他的女婿为他解围。凡事都有技巧,有时,即使是没有技巧也是一种技巧。    那么,排列文字最高的技巧是什么呢?     在这里,好人想起了两种感觉,一个是好人读朱自清《背影》时的感觉,那时好人还年轻,被老师教导着读大家的文章要准备着摘抄本,遇到好词好句就记下来,以备以后自己克隆。可读了几遍,被感动的都要哭了,摘抄本上还是空白。就那些大白话,小学五年级也常用的字和词为什么能打动一个少年的心灵呢?想不通。另一个就是好人同样常读的什么优秀作文,那里面的字和词,简直优美极了,有的就是把全文抄下来都不过份,可抄完后又没有那种被人打动的感觉。当时也想不通。    当然,好人现在想通了,原因就是一个是用内容来感染人,一个是用字词来吓唬人。    朱自清的文法就没有技巧吗?不是,那种让读者看不出来的技巧才是大技巧,真正的技巧是和内容浑然一体,让你无法断章取义写到摘抄本上的。而那些可以拿出来写到本子上,或者自己第二天就可以用到作文中吓唬老师或同学的所谓新鲜的字词,只能是件美丽的纸衣裳,虽然好看,但没有生命。    为文之道,其理相通。写文章如此,写新闻也一样。    刚开始做记者时,像作八股文一样,是消息就非得是导语、主体、背景,硬逼着自己将一段话能说完的背景材料和新闻事实分成几段,12121地放到一起,还洋洋得意地谓之“穿插”;是关于活动的特写,就非得写出或编出某某说如何如何,偶尔少采访了,事后还捶头顿足认为稿子少了一个重要的要素。    做了编辑更不用说了,像绣花一样地把版面当一副画来做,甚至为了画画而削足适履。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就得出技巧没有用的结论?不是的,反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在刚入一个行业时,必须老老实实地学习技巧,检验技巧,但是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将技巧化为一种感觉,虽然说不出个道道儿,但是不这样就觉得别扭,第三步是最终超越技巧,心中无技巧而下手时无时无处不含技巧。好人拾人牙慧,称此三步为应用技巧的三种境界。    技巧,它总归只是技巧,是为了让我们的作品更适宜传播、更适宜读者接受而存在的,唯技巧而醉之不对,耻技巧而远之更不对。什么时候你写文章时不用老掂记着技巧,而写出来的文章又暗含技巧,那才说明,你真正掌握了技巧,那种技巧,才是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