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用李白诗回顾中美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2:28:55

[语言环境]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报道 十二日下午四点,中南海紫光阁内,中国总理温家宝微笑着欢迎来华出席中美“二轨”高层对话的美国“老朋友”。

“Nice to meet you again!”(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Welcome,old friend!”(欢迎,老朋友!)

温家宝一边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舒尔茨和前国防部长佩里、前财政部长鲁宾等来宾有力地握手,一边用英语和他们寒暄。不过,当美国前驻华大使、生于南京的“中国通”芮效俭用中文向他问好时,温家宝也随即改用中文,笑着对他说:“感谢你,给我寄了好多贺年片。”

宾主落座后,温家宝说,见到这么多位美国的老朋友感到非常高兴。这使他想起中美关系,想起中美关系走过的三十多年不平凡的道路。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温家宝说,用李白的这句诗来回顾中美关系,恰如其分。

他表示,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证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如今,国际金融危机正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保持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两国政治家的远见和胆识,也离不开各界人士的智慧和支持。

“在发展中美关系的过程中,在座的美国朋友做了很大贡献。今后发展中美关系,也还需要你们继续作出贡献。”

温家宝说,他一直认为,中美关系与中国同任何国家的关系一样,基础在民间、在民心。

温家宝希望,来自美国的老朋友们在北京感到宾至如归,也希望他们利用“二轨”高层对话机制,为增进中美互信与合作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基辛格等美方代表则表示,发展美中关系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共识。两国建交三十年的经验表明,美中关系具有全球影响,美中合作可以对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应对各种挑战发挥关键作用。美方愿通过中美“二轨”高层对话这一新平台,为加深双方理解、信任和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一个多小时的叙谈结束时,宾主双方在紫光阁内的屏风前合影。合影后,温家宝对基辛格说:“我送你们出去。”

这时,屋外已下起细雨。温家宝撑起一把大大的雨伞为基辛格遮雨,一直把他们送到紫光阁外台阶前。

[诗句溯源]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诗文解释】
  傍晚时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路跟着我归来。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与斛斯山人携手到他的田家,孩童出来打开柴门。走进绿竹掩映的幽静小路,青萝的枝叶时时拂着我们的衣裳。欢言笑谈中得到了真正放松休息,畅饮着美酒,宾主频频举杯。放声高歌松风曲,歌罢银河的星星已经稀少。我喝醉了但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得忘了人间的奸诈心机。
【词语解释】
    碧山:指终南山。
    下:下山。
    却顾:回头望。
    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苍苍:暮色苍茫。
    翠微:青翠的山坡。
    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
【诗文赏析】
  李白作这首田园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隐士。本诗以诗人的活动为中心,以田家饮酒为题材。从「山月随人归」开始,遇斛斯山人而至其家,直至畅饮美酒,放声高歌,忘却人间的名利,淡泊而恬远。诗人极具渲染之势,既写了山色的青翠,又写了豪饮的畅怀,表达了诗人遇知己的欢乐喜悦。
  全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采飞扬,颇有清俊之味。
  我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不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吗?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显然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显然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