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消化的梯次开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40:09
中国已保持了十几年欣欣向荣的经济奇迹,而且这种经济荣景还将持续下去。中国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又以两位数字增长,比2005年增加了10.7%。原因在于经济转型为中国造就了强大的发展后劲,而广袤的经济腹地则为中国提供了持久发展的空间。
从宏观上看,目前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基本进入成熟的经济形态,这些高速增长的区域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引擎。同时,中部地区正在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机遇更多地涌现出来,其中包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西、陕西等省份,这个区域拥有较东部更为辽阔的土地以及更丰沛的人口资源。
从这一点可以发现大国经济的优势,经济学家称之为经济纵深,也就是说,通过开发带动经济,国土面积大的国家可以实现梯次开发,比如中国,先开发东北地区,然后是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这样可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现在的局面就是这样。
中国过去的区域经济发展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东部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形成这种区域发展落差的原因很多,比如:政府资源投入不足、先天的地区差异等等。东、南部沿海地区,或比邻港澳,或是传统经济优势地区,政府过去采取“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首先给予这些地区政策、资源上的优势,使得东南沿海率先完成初步的工业化。
但是随着人力、土地、居住成本的升高,东部地区的制造业逐渐丧失优势地位,加上东部本来就缺乏中西部和北部的资源优势,当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原来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就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流向低成本的地区。制造业将逐步外移,而现时的中部犹如当时的东部,人力、土地等成本低廉,正是发展制造业的好地方。
当制造大量低端市场产品的制造业迁出东部地区后,产业升级就成了东部面临的紧要问题,这也是中国能否从发展中国家转变成发达国家的关键所在。
东部产业可以从两方面升级,第一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为资本密集型,例如上海。上海金融机构众多,在金融业上有天然优势,该城目前正逐步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第二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例如苏州工业园和深圳科技园。技术一方面可以引进,一方面可以自身研制。这对于资金相对厚实的东部地区是区域经济政策转变中的出路。
有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巡视员日前表示,中国去年设立13.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纺织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其中8亿用于纺织企业建立纺织工业园,5.6亿用于支持纺织行业创新,结构调整。
由此可以想见,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如同一条波浪式的曲线,长江后浪推前浪,而市场就是这支推浪的手。不同的地区在整个产业链中找到各自的位置,形成当下东部升级、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经济梯次发展景象,而且随着浪潮的前进,它们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可能从低端走向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