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清明特别节目的一些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17:38

策划清明特别节目的一些体会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人民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自从国家把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之后,人们在清明这些天缅怀先烈、祭拜祖先,祭扫墓地等相关活动更加隆重。人民群众如此重视清明节,作为媒体,作为关注民生的栏目,在清明节必须有特别的策划,必须特别地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一、   了解好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我们的栏目名称《新闻110》,是关注民生、民情、民意的一档大型热线直播节目,要策划好清明特别节目,首先不能离开节目的定位,不能离开深受人民欢迎的热线直播的好形式。

判断一个节目是否成功有许多不同的标准,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怎么能让人民群众满意?人民群众在清明节这天的喜怒哀乐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些什么?我们的节目应该如何反映这些内容?这些是我们编辑首先要思考的。我们通过各地市台站的记者报道,通过与打进热线的听众交流,通过与亲友的了解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大致摸清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人民群众在清明节这天喜的是清明期间天清气朗,惠风和熙,人们可以在这期间进行踏青、放风筝、呼朋唤友去户外活动,去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在农村,一些地方还有隆重的祭祖活动。这些活动,把四面八方难得一见的亲友聚集在一起,联络了感情,加深了友谊。

怒的是近些年来办丧事越来越贵,“死不起”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高价墓地、丧葬乱收费、强迫收费、炒墓、迷信活动等等歪风邪气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来管好这些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哀是清明时节的永恒主题,人们怀念逝去的亲人,以烧纸、上香、供祭品、献花等各种方式祭拜亲人。由于地方风俗有别,历史传承有变,人们哀的方式不尽相同。

乐的是近些年文明祭扫蔚然成风,一些祭扫陋习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政府不断推出一些惠民的丧葬政策,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国家给予普通老百姓的温暖。

二、确定节目的形式

把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了解清楚后,我们开始思考节目的形式。我们节目的时长一个小时,时间在11点到12点,清明期间,这段时间是祭扫的高潮,全省各个墓区一定是人山人海,如果能在各地的祭扫现场通过热线直接发回最及时、最鲜活的新闻,无疑是最好听的。但光凭我们栏目组的几个人,就是长有三头六臂无论如何也不能亲临现场把这些听众感兴趣的新闻发回来。我们《新闻110》节目与各地市台站记者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必须借助他们的力量,借助他们熟悉当地情况,当地风俗的优势,把他们的优势变成节目的优势,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们通过qq加紧与各地市台站记者联系,要他们提前报来选题,确定采访的形式,当天所在的位置,热线接通的时间。然后综合所有这些信息加以精心编排,确定在4月4日、4月5日两天整个一小时节目用热线直播的形式来报道。

三、确定节目的内容

内容能否吸引听众是节目成败的关键,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来设定内容。两天节目,我们确定第一天大致为怒与哀,第二天为喜和乐,也就是说,第二天以正面报道为主,第一天以负面报道为主。负面据我们调查了解,大致人民群众非常不满意的问题归纳为一句通俗的话就是“死不起”。要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让听众打进的热线能有一个权威的答复,必须要请进一位权威的嘉宾。从管辖范围来说,省民政厅负责殡葬管理的副厅长是不二人选。我们搞新闻的都知道,负面报道是相当难搞的,如果请来一位负责官员说要揭他们的短,这件事八成要泡汤。我们第一天的节目是以负面报道为主,也就是说,也就少量的正面报道,我们与民政厅联系的时候,就尽量说正面的事。事后我们发现担心是多余的,当天省民政厅江海副厅长带一位负责殡葬管理的处长很认真地在直播室接听听众打进的热线,对群众的意见认真解释,对一些地区存在的问题认真记录,并认为听众对殡葬改革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很有启发,感谢我们节目对他们工作的支持。

第二天4月5日是清明节,是祭扫的高潮,我们热线直播的重点放在各地记者从祭扫现场发回的报道。因为江西各地的风俗习惯有很大的不同,反映在祭扫上也有差别,大家感兴趣的是全省各地在清明这一天都是怎样祭扫的,风俗不同在什么地方?哪些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习俗,哪些是有待改革的不良习俗?要把这些习俗细细道来,我们请来了民俗专家南昌民俗博物馆的梅馆长。我们要求现场记者发回当地的祭扫新闻,然后介绍当地有特色的清明风俗。梅馆长加以点评这种风俗的由来,故事,陋习陋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改进。这样就大大地增强了节目的可听性,知识性。

四、把准备工作做细

热线直播节目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节目的不确定性,你不知道听众下一个热线打进来的问题是什么,你不知道记者在现场发回怎样的新闻,你不知道连线会不会意外中断。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准备,我们预先采录了各地一些清明节习俗的录音,比如南昌一些乡村请人到墓地假哭习俗。赣州市郊村民把承包的山地开发成墓地出售,开始他们发来的稿子仅仅把重点放在高价墓上,特色不明显。其实这篇稿子最让人感到新鲜的是村民在自己有经营权的山地上开发墓地出售,给买墓地者一份协议,这有点类似与前一段时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农民开发的小产权房,我们把这称为小产权墓地,新闻的“新”一下就凸显出来。为了不使各地记者发回的祭扫报道雷同,我们大致安排了一下他们各自报道的内容,比如南昌在清明节推出的水葬,九江推出的一元鲜花祭亲人等等。

五、有待改进的地方

许多导演经常会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其实,热线直播节目才是真正的遗憾,电影还能修改剪辑,直播节目是一锤子买卖。

我们的记者过分地强调现场录音的质量,他们不知道躲在哪个安静的角落,用手机发回报道,祭扫现场应该是非常嘈杂的,可有几位记者现场发回的报道非常洁静,比如南昌台记者发回的水葬报道,我们既听不到水声,也听不到轮船的螺旋桨声,如果我们事先提醒一下记者,打开手机免提,尽量站到有特色音响的现场发回报道,效果一定会更好。

主持人由于事先有准备,大致了解了各台记者发回的内容,因此每一次连线地方记者她都先简约介绍一下内容,这从直播的听觉效果来说就显得有点假,让人觉得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没有一点悬念。其实主持人只要简单地说,“下面我们接通某某地市记者,看看他在现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新闻”足矣。

孔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热线直播节目,特别是策划一些重要的较大热线直播节目,要想节目顺利进行,一定要预先做好精心的准备,想好各种意外的因素,尽量把困难多想一些,这样才能在节目进行中做到胸有成竹,遇事不慌。在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广播的优势在哪里?我认为,其中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热线直播,它的快捷性和沟通性是其它媒体所不具备的。这次策划清明节特别节目,我们用足了自己的优势,在全省各地的祭扫现场及时发回报道,在时效性上把其它媒体远远抛在后面,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听众,听众打进的热线在直播室一直没有停过。我们广播人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凡是重大的突发的新闻和有特色的策划都应该开通热线直播,并把这作为评判广播节目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