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能力决定国家命运(大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9 07:11:09
张文木
《环球时报》 ( 2007-02-01 第11版 ) 【字号大小】【打印】【关闭】
●历史上凡是被打败的国家和民族,都是缺乏全民整体政治意识及建立其上的国家战略能力的国家
●正确的战略选择是美国得以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
●近些年来,美国的国家战略能力出现衰退迹象,美国国力在布什执政时期透支严重
战略能力落后就要挨打
正如一个四肢强壮的人也会因大脑一个小小的问题而瞬间死亡一样,国家强大与否的关键不在硬件方面,而在软件方面,其中最关键的不在软件技术而在国家战略能力。
一些人提出经济落后会挨打,但日本侵华战争就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较快时发生的。国家与人一样,富了要得心血管病、血脂高等富贵病,胖得不能动了,就有挨打的危险。还有人说文明落后要挨打,但大宋之于北方契丹部落,大明之于努尔哈赤的女真部落,古罗马之于北方蛮族部落,前者文明程度肯定要高于后者。那军事力量强是否就不挨打呢?也不是。正如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在法国人眼中固若金汤,而在德国人的眼中却毫无国防意义一样,苏联的军工产业可与美国比肩,但却被西方整垮了。也有人说不民主要挨打,于是就有人炒西方“民主”,且不说南斯拉夫和苏联是在“民主整容”的开始阶段就被美国打垮的,即使古代“民主”的雅典也最终败在“专制”的斯巴达脚下。
抛开这些扰乱我们视线的挨打论,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凡是被打败的国家和民族,都是缺乏全民整体政治意识及建立其上的国家战略能力的国家。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这里指的“仁”,是人们渴望的和平,而“力”则是实现和平的手段。力的使用是一种能力,对国家来说,它就是国家战略能力。“国家战略能力”是战略文化、战略思维、战略管理的有机统一。战略文化是国家公民的整体政治意识,即捕捉国家生活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意识,国家公民的战略文化是国家战略思维生长的土壤。战略思维,是知识群体的政治认知能力,如果说战略文化是国家战略的感性认识,那么战略思维就是由战略文化抽象出的理性认识。战略管理是进入实践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文化,它更多的是国家领袖阶层的事。战略管理能力源于战略思维能力。
明治维新之后,特别是甲午战争前后,中日差别主要不在财富和技术,而在战略意识及与之相应的国家战略能力。如果说全民“莫谈国事”是大清朝战略文化极度衰落的标志,那么,对战略型人才的逆向淘汰并将这些人,比如孙中山等,推向革命阵营的现象,则是大清国家战略管理能力衰落的标志。
美国崛起于正确的战略选择
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国家战略的竞争。战略正确,弱国可以成为强国。战略失误,强国也会变弱国。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热衷于探讨大国崛起的奥秘,从美国在二战后的崛起经验看,不难发现,正确的战略选择是美国得以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
自18世纪以来,美国一直受着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挤压,一战后,美国崛起,但由于美国介入这场战争的力度有限,因而没有形成有世界影响力的霸权地位,英国在世界上仍拥有广大殖民地。二战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敲响了大英帝国和欧洲霸权的丧钟。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全球战略并非只是为了打败德国、解放欧洲,在美国与欧洲同盟国合作时,始终还贯穿着通过扩大苏联的战后势力范围以削弱欧洲的意图。
在德国即将灭亡,欧洲战场即将胜利的前夕,美国陆军上将巴顿曾想进一步挑起事端,攻打苏联,从而将即将来临的两个阵营的冲突消灭在起始阶段。艾森豪威尔对此坚决反对。这是因为巴顿将军只知道军事战略,而不懂得国家政治大战略。对当时的美国而言,大战略考虑的是建立一个战后便于美国控制的大国相互制衡的世界体系。如果美国真采纳了巴顿的建议,那战后美国就会很快直接面临着一个不受牵制的、并让北美洲再次感到战略压力的欧洲。那美国就成了欧洲人的战争打工仔,是否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也成了一个悬疑。
美国战略能力出现衰退迹象
近些年来,美国的国家战略能力出现衰退迹象,美国国力在布什执政时期透支严重。布什政府是由一批“见红布就冲”的政治人物组成,有战无略,它提出的国家战略目标铺天盖地,且远超出美国资源可承受的底线,这表明美国的战略管理出现了问题。布什第二任内阁逆向淘汰鲍威尔等战略家,说明美国战略思维的退化。而每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热闹得犹如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其过程重表现而非重实绩,其结果选出来的多是政治表演家而非政治家。布什在中东是凡城皆破,这种政策对世界和平真不是好兆头。美国是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但世界人民需要的是一个懂得节制武力的美国。一个不懂得节制武力的国家往往也是容易犯战略错误的。因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主流。
“国家战略能力”是以正为本,以奇为用的概念,其要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家的“打仗”能力,而应理解为国家实现和平的能力。因此,国家战略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国家政治永恒的议题,而且也是世界和平的保障。▲(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浏览http://www.enp.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