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海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3:13:42
经科学家观察研究论证,海豚与鲸是“同宗兄弟”,同属海洋哺乳动物鲸目,又同属于齿鲸。也就是说海豚就是鲸的一种。
  目前,世界上的海豚约有40多种,分淡水型和海水型两类。其中有些海豚可在咸、淡水生活,而真正在淡水中定居的淡水豚只有五种,同属淡水豚科。我国目前只有两种淡水豚,一种是白鳍豚(也称中华白海豚),另一种是江豚。白鳍豚是我国特产的稀有珍贵动物,闻名世界,有“水下大熊猫”之称。淡水豚的外形与海豚很相似;不同的是,海豚的吻部尖而且长,而淡水豚却是头短额凸,头部呈圆形。
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海上漫游,成员之间友好和睦相处;海豚对人类十分友好,容易驯服,所以成为众多水族馆里的“明星”。
  海豚是一种进化到高等阶段的哺乳动物,有一个大而复杂的脑子,有着良好的记忆力。它大脑的智慧是任何海洋动物所不能相比的。正因为如此,海豚有完成复杂动作的能力。一条成熟的海豚,脑重占体重的1.2%,而猩猩只占0.7%。这就是海豚比猴子和猩猩聪明的缘故。在美国旧金山海洋世界研究所里,训练员马伦为了保持水池的清洁,立下赏格,每条海豚只要把池内的废纸弃物衔出,不论多少或大小,赏鱼一条。后来,马伦对一条名叫“斯波克”的12岁海豚起了怀疑:这条海豚一刻不停地吐出一小片一小片湿透了的黄纸,因此赢得了一条又一条鱼的奖赏。最后马伦终于搞清楚了,原来“斯波克”在水池的一角藏了一大张黄纸,它每次都撕下一小片从训练员的手中骗取奖品。此例足以说明,海豚的智利是多么的发达。海豚经过训练,还能听懂人的语言。因此,人们已成功地训练海豚去探海完成某些科学测量任务。经过训练的海豚,可以去侦察鱼群的形迹、海底形状和矿藏是所在,甚至还可以利用它担当海湾警戒、潜艇侦察、执行探海爆破任务、抢救落水人员,以及寻找在海上失落的飞机和海底沉船等。
  海豚分瓶鼻海豚和宽吻海豚两种。游弋于北京海洋馆的海豚属太平洋瓶鼻海豚。它的名字就是因为有个瓶子般的嘴而来的。它仿佛是天生的表演者,水族馆中最常见的娇客,不管是跳跃、翻滚、旋转,都是那样轻盈优美。宽吻海豚分布全世界各地,是最早被驯养的鲸类动物,它的脑容量是鲸类动物中最高的。
  宽吻海豚在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摄食方式。在开阔的水域,它们会把鱼群赶到珊瑚礁区,再各个猎食;在沿岸,会把鱼群赶到海岸近乎搁浅的水中摄食挣扎的鱼,由此可见它们的智力非常高。在过去,科学家认为海豚聪明是因为它们的脑容量很高,经过一些研究和测试,发现宽吻海豚的确具有很高的智慧,人类可以训练它们做出符合语意的动作。一些国家训练它们帮助回收火箭架、探勘矿物等任务,充当人类完成这些工作的有力助手。
  海豚的寿命一般在25~35岁,野生海豚最大只有27岁,水族馆中饲养的海豚最长可达35岁。
  海豚不需要喝水。它们从所吃的鱼和乌贼中得到所需的一切水分。海豚就跟我们有自己的姓名和声音一样,每条海豚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哨声,好让其他海豚辨认。
  还值得一提的是,海豚具有多种“特异功能”,成为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比如,海豚有着奇异的睡眠方式。它大脑的两半球不是同时进行睡眠状态,而是左、右两半球轮流休息。所以海豚昼夜24小时都处于运动之中;海豚识别目标有特殊的方式和高超的本领。它发现目标不是靠眼睛,而是用一种“声纳法”。试验发现,即使在很浑浊的水里,海豚仍然能够迅速找到掷给它的食物,甚至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海豚还是照样能迅速取得食物。后来人们用布把海豚的眼睛蒙上,但仍能“看得见”。这说明,海豚主要不是靠眼睛去发现目标。原来,海豚能用自己的“声能发射器”发出声音,再用“声能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声音,然后通过“声能分析器”分析、鉴别各种复杂的回声信号,最终识别和确定目标。这一过程,和目前应用的声纳原理一样,不同的是海豚的声纳远比人造声纳小巧、精确。如果进一步研究,仿照海豚的机制、制造出更为先进的水中声纳装置,是完全可能的。这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上有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