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事件评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05:25:48
高盛案和房产新政最新解读与应对策略一 高盛遭指控,担忧波及整个银行业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控高盛在设计和销售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担保债务凭证(CDO)产品时有欺诈行为。SEC的指控显示,该公司一位副总裁在美国房市开始走低之时,通过不实地陈述和隐瞒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关键事实欺骗投资者,导致损失逾10亿美元。消息公布后,高盛股价应声急挫10%,拖累美股和欧股扩大跌幅,创近2个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美元和欧元兑日圆都跌至日低。高盛案解读:SEC发起的这宗官司是否暗示其会对其它银行采取类似行动,随着美国民主党派将相关提案交与参议院审批,高盛一案亦可能提高金融监管改革受关注的程度, 投资者担心实施更严格监管将降低银行获利,同时却对未来金融危机没有足够多的防范。有分析人士表示,奥巴马政府和美国国会民主党议员或利用高盛指控案对金融业监管进行彻底检查。与此同时,欧盟各成员国财长周六(4月17日)继续就加强银行监管,及向商业银行征税等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望能够采取措施防止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如果欧美政府进一步采取或落实对金融业的监管措施,有可能会引发一波不小的金融地震,导致不合规或有潜在被核查与监管风险的投机资金撤离高风险投机市场,如股市、金属和能源期货市场,也有可能导致投资者担心未来潜在市场风险的不确定和避险情绪升温而寻找另外的避风港,如美元等外汇市场。商品与股市影响: 不排除全球的金属和能源期货品种受资金流出影响导致进一步振荡下跌,从技术图形上看,如果杀跌动能较强,三天内不能迅速地探底企稳反弹,后市很有可能会走出波段下跌行情,进而影响国内期货市场中金属和能源化工品种的走势。高盛案在美国股市经历自去年开始的牛市继续前冲的关键时刻发生,并且是在美财长盖特纳高调宣布金融监管改革已经来到“关键时刻”,这颇有一些秋后算账的味道,所以,高盛案的发生也有其政治用意。总之,高盛案,或将引发美股阶段性回调,暂停其上涨步伐;从技术面来看,美股在经历一年多的牛市后需要调整,但或许仅仅是高位整理而已,不能过多期待扭转美股的上涨趋势。受此影响,国内股市受牵连下跌的概率更大。二 遏制房价决心坚定 房地产板块后市不容乐观推出“4·15”房产新政后,国务院4月17日又签发《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下(简称《 通知》),予以进一步细化。《通知》进一步表示,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房产新政解读:这一新政基本上并未超出此前“4·15”政策的范围,只是进一步细化了,重点是压制打击异地炒房和投资购房,而且央行连续收紧信贷,力度不断加大,投机性与投资型购房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新政策可能进一步影响炒家预期,一旦他们预计到楼市风险加大了,可能就不会再扫货出击,而是出货离场。可以预计的是政策对五一楼市的影响会比较大,新政出台后,购房者肯定会进行观望;或许,新政在黄金周楼市前出台,就是为了迫使开发商做出让步,部分开发商也可能会在房价上作出更大让步。当然,对这新规定仍然有规避的办法,如一些炒家手上往往有很多身份证,他们也可以用本地人的身份证去买房。股市影响:在国务院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措施、国内银根收紧的影响下,预计房地产板块的下跌现在仅仅是开始,阶段性的下跌或可预期,建议不要急于抄底反弹,而是要静待市场消化政策负面影响,耐心等待时机;而另一方面,房地产板块的下跌或连累银行股的走势,其不利影响不仅导致银行放贷业务的萎缩减少受益降低其业绩预期,而且,如果新一轮调控政策打压过头,导致房地产资金链断裂,引发房地产业整体低迷,则可能引发银行不良资产率的增大,恶化其资产负债表。银行和房地产板块作为沪深300指数的权重板块,它们的不利走势很可能带动指数震荡下跌,股指期货受此影响或将继续其下行行情。投资者需密切关注该事件的后续影响。三 交易策略 第一: 建议金属和能源化工品种的波段多单不应再持有,应及时退出离场;进取型投资者继续持有金属和能源化工的短线波段空单,设好止盈;未进场的波段投资者视情况适当逢高卖出,跟进空单,设好止损;豆类和油脂类波段和中线多单继续持有。第二: 股指期货操作上保持阶段性下行的空头思维,可适当逢高沽货,不要急于抢反弹。短期内,以短线交易为主,当然,因为股指期货刚刚推出,其走势或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偏离大盘行情;注意期现基差变化,把握套利机会。第三: 持续关注“高盛案”的进展。到底是单一案例还是会有蔓延,注意其对行情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