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房价,不能只打买房者的主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0:42:48

眼看房价疯涨将要失控,在买不起房的抱怨声中,中央再次出台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刀刀见血的调控措施将投机炒房等作为重点打击目标。但仔细想想,一直以来的调控措施、大部分的严厉法则,全都指向了房地产市场中最弱势的消费者。在这种“打击买房人”的调控思维下,这一轮政策能见效多少,还真是个问题。[专题]

小白领惊呼:幸好一月份买了房子!
调控政策对普通购房者刀刀见血
继去年疯狂上涨之后,一季度仍旧“刹不住车”的房价,逼迫管理层使出了史上最严厉的银行按揭贷款首付调控手段——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对购买首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面对有史以来最有力度、最具针对性的调控举措,小白领惊呼道:幸好我一月份买了房子!
首付提高:“不差钱”转眼成“就差钱”
对于家庭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这对于那些期望改善住房或者刚刚攒够了首付而打算买房的人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刚刚攒够的首付转眼就不够了。[详细]
差异性信贷:对买房者“一剑封喉”
“差异化信贷”就是对于二套以上住房提高首付、利率,甚至对多套房干脆不给贷款,意在通过银行之手,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对于指望贷款买二套房的人来说,这一招,可谓一剑封喉。但真正“炒房”的人,有几个用去申请贷款?从浙商到煤老板,一买几十套的买主,他会在乎“差异化贷款”吗?[详细]
房地产税:“精确制导”打击房奴

国务院要求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有关税收政策,及早推出。收住房消费税,这一措施被鼓吹者称为“精确制导”,可以直接“命中”高房价。但是,真正买得起大户型、多套房的人,他们会在乎住房消费税吗?政策的效果变得对投资性购房毫无影响,反而打击了在住房贷款压力下喘息的房奴。[详细]

调控政策内含“双重标准”
对买房者调控甚严,对卖房者遏制甚少
调控房价为什么一再变成空调,就在于这种局限于“在买房人身上打主意”的思路。在调控部门眼里,所有的措施,所有的严厉法则,全都指向了房地产市场中最弱势的消费者。仿佛高房价的罪魁祸首,是千千万万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像取消预售、停止卖楼花、银行不得向开发商贷款等等对开发商不利却可能稳住房价的“硬措施”,一个也不敢用。
不能“过快”上涨:对房产商无效
近期国家“调控”房产市场的基调就是“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但是,在房地产调控的实际操作中,这样的基调就如同唱“空城计”。没有人制定“过快”的标准,所以无论房价究竟涨了多少,不管是5%还是50%,都不会、也没有依据“被调控”。事实也证明如此。有谁看过楼盘房价每平方米一夜涨了数千元后,被政府部门“鉴定”为“上涨过快”呢?[详细]
就算过快上涨,政府也“无权”遏止
就是查明了开发商两三个月或更短时间内把房价抬高了50%,“过快上涨”无疑,政府部门似乎也无权管制开发商“自由定价权”。因为在现在的体制下,商品房价格是“完全放开”而又没多少法律法规可以制约的。故意大幅、甚至翻倍抬高房价屡屡出现,但也没有见到任何房管或物价部门可以去“遏制”,因为政府主管部门自己还没有找到“遏制”的法律武器。[详细]
房产政策调控大多在实行双重标准
当杭州一楼盘4小时疯涨15万后,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房管局一负责人却表示:“房产市场属于市场自由调控范畴,作为职能部门不便就此事发表意见”。你看,坚决“遏止”的,只有买房者有心无力、或者压根有都不敢有“投机、炒房念头”。面对赤裸裸疯长的现实,政府便用“市场自由调控”的说法一代而过。[详细]
双重标准下的调控措施是一种黑色幽默
在即没有出台过“过快”的标准,更缺乏执法的依据情况下,“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而且,提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本身,就脱离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和住房矛盾的“基本国情”。中国大中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20倍以上、城市中有85%的人买不起房的情况下,还一味奢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实在是一种黑色幽默。[详细]

调控房价,不能只打买房者的主意
双重标准下的调控措施或许难有效果
仔细阅读第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举措会发现,开发商的狂妄和房价更猛烈的暴涨,是建立在对房市调控内容“精准解读”的基础之上——打击目标是“买房者”,而不是“卖房者”。了解这一点,就知道为什么中国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总是“铩羽而归”。现在的问题是,沿着既有“套路”照葫芦画瓢的第二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究竟有多大几率取得成功呢?
请停止在买房人身上打主意吧
在“刚性需求”之下,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之外,有千千万万等着买房的家庭,即使没有炒房团的加入,也不会缩小买房大军的规模。这种利用银行信贷政策让一少部分人“退出”的政策,对于居高不下的房价而言,除了隔靴搔痒,能起作用吗?根据市场常识,只有开发商感到资金链紧张,才可能降价自救。所以还是不要在买房者身上打主意了。[详细]
规范好开发商的行为,病就好了一半
在房地产市场上囤积居奇、捂盘抬价、人为制造“供应短缺”的,是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的开发商。如果按照反垄断法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规范好开发商的市场行为,房地产市场的“中国病”就好了一半。但恰恰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房市调控的政策举措中,除了空谈市场监管,对违法违规和无良开发商的“调控”措施几乎是空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