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亭上将忆三打运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39:29

王新亭上将忆三打运城

将星闪耀 2009-12-30 10:08:44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


 

 

一九四七年五月至十二月,正当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向战略进攻阶段的重要时刻,我军曾三次攻打运城。


  第一次打运城,是在一九四七年五月。国民党进犯和盘据于晋南的部队,自一九四七年四月起,遭到我陈赓、谢富治、王新亭统一指挥的晋南人民解放军(又称太岳部队)发动的强大攻势的军事打击,歼灭敌军一万六千四百余人。

  在向晋南地区发动攻势作战之前,军委三月十八日命令,第四纵队及太岳军区部队,应在陈赓、谢富治、王新亭统一指挥下,迅速向临汾以南的河津、风陵渡方向进攻,相机逐一攻取晋西南三角地带一切可能夺取的地方,猛烈地扩大解放区,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坚决打击胡宗南侧后,有力地配合陕北我军作战。根据军委命令于晋南发动的攻势作战,至四月二十五日,解放了除运城、安邑、夏县三城以外的十九座县城以及广大地区。

  运城,古名凤凰城。位于晋南南部,是军事战略要地。这里,囤积着国民党策应西北和中原战场的大量军用物资。运城城郊的潞村,有个很大盐池,潞盐驰名中外。因此,解放运城,不仅有重大的军事战略意义,而且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此时,晋南残敌纷纷猬集运城,有敌正规部队一万余人,土杂武装数千人,并有阎锡山的政权机构三个专署,十六个县政府。守敌以永久性与半永久性工事结合,明堡与暗堡结合,还设有附防御工事,火力也较强。

  四月二十六日,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指示晋南我军:应乘胜夺取运城,并以一部向吕梁地区扩张战果,继续威胁陕北敌之侧翼。据此,我率军区第二十二旅、第二十三旅及第十九军分区部队,西出吕梁;陈赓同志指挥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及第十三旅围攻运城。为了引诱运城守敌出援,以便歼其一部再相机攻城,攻运城部队,首先向羊驮寺飞机场发起攻击,并攻占北关、西关,歼敌第二○六师一个团和一个保安团。后因陈赓同志的四纵队奉命南渡黄河,挺进豫西,我军遂主动撤离,暂时停止对运城的围攻。

  九月,党中央指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策应外线兵团挺进中原,完成战略展开,晋冀鲁豫军区九月十日发布命令:“军委决定,第八纵队主力攻取运城。”我奉命指挥八纵队第二十三、二十四两旅,及太岳军区部队一部,第二次围攻运城。

  第二次围攻运城的作战中,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等,作了具体指示。九月三十日指示说:“你们攻运城,务作充分周到准备,打有把握、有准备的仗,不打消耗战,不轻敌。”讲到战术问题时,又指出:“战斗前,应联系实地情况,作反复之战斗演习,特别是攻地堡、爆破外壕与城门,坑道作业(筑碉堡推进,以地堡对地堡),火力组织,以及突击之专门的训练等”,“秘密的短促火力,诱敌出击,待敌接近至数十公尺,突然给以杀伤,结合步兵小部队的反突击,予以歼灭打击。”


  第二次围攻运城前,守城敌军,计有蒋军三十六师一二三旅之三六九团,十七师八十四旅之二五○团(欠一个营),炮十一团第二连(有榴弹炮四门),国防部汽车六团(有汽车一百二十辆),阎军保五团、保十一团以及其它杂顽武装等近万人。敌人的城防工事,外围以高碉、低碉、野战工事,组成交叉火网,以五十米高的砖石结构的坚固城墙,深宽各八米的护城外壕,加上城墙上、城墙中、城壕外筑有大量明暗火力点,构成护城火力网。被称为现代化城防工事。

  十月八日,我指挥第八纵队二十三、二十四两旅,吕梁独三旅,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基干团等,从东、西、北三面包围运城。开始了第二次攻打运城的战役。

  当时,我们部队的装备技术很差,只有两门旧炮,其中一门还是用牛车拉的,撞针很短,要用镢头撞一下炮屁股,才能打出一发炮弹。因而,攻坚作战颇感困难。但是部队却打得非常英勇,外围作战中,各部队连续向敌人发动攻击,经过努力,很快攻下了运城外围七个碉堡,接近到距外壕一百公尺左右。

  外围作战中,军区徐向前副司令员等,及时下达指示,给打运城的前线部队极大的支持鼓励和具体的战术指导。指出:“攻下运城,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只要能全歼敌人,我们就不怕付出代价。”十月十四日,又指示:“攻克运城之重要关键:第一,充分的准备工作,扫清一切登城障碍。第二,在城外给敌有生力量以相当杀伤,而我军力量在登城前又不致有过分消耗”,“尽量利用坑道作业,强行爆破破坏敌外围工事,可以减少我军伤亡。”在上级指示具体传达后,全线指战员英勇作战,外围主要据点基本肃清。正当我们扫清登城障碍,准备发起总攻之际,突然接到情报,胡宗南部将原拟南调陇海路增援的钟松第三十六师四个旅撤回,北渡黄河,增援运城。因此,我们主动撤围,集中兵力迎击援敌。部队进到运城西南的平陆地区,歼敌三千七百余名。由于这一地区,深沟横列,对部队运动作战不利,以致未能全歼援敌,使其一部得以窜进运城与守敌会合,破坏了我军原来的攻城阵地,我军第二次攻打运城因此未能成功。但却牵制了敌人,对外线兵团作战起了积极的配合作用。

  十一月中旬,王震同志率领西北第二纵队,从山东返西北,路过晋南,作短期休整。晋冀鲁豫军区指示他们协同八纵队再次攻打运城。此时,十一月二十二日,毛主席、军委发来指示电说:“攻运未克,打援又未全歼,在指战员中引起一时情绪不好,是很自然的。但我军精神很好,一、二次打不好并不要紧,只要你们虚心研究经验,许多胜仗就在后头,望将此意向指战员解释。”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也来电指示:第二次“攻打运城虽未攻克,但对部队锻炼甚大。”同时,二打运城中,晋南人民对我军此次作战进行了有力的支援,不仅出民工,抬担架,运送粮弹,而且借给部队门板十七万块之多,供修工事之用。这些门板,都在战斗中被敌人烧毁或遗失,以至运城周围几十里地区的群众,夜不能闭户。部队背上了一个沉重的“门板包袱”,大有不打下运城对不起群众之感。经过再次动员,部队的士气很旺盛,积极请战。因此,我们向军区提出了再打运城的请求。军区首长也同意和鼓励我们再打,并叫我和王震同志前往冶陶开会研究。

  十二月一日,我和王震同志来到冶陶,军区徐向前副司令员听取了我二次打运城和当时运城敌情、地形和敌人防御情况的汇报。


  徐副司令员听取汇报后,非常支持我们第三次攻打运城的决心。指示说:“你们和全体指战员要求最后攻下运城的决心很好。但必须很好地总结上次攻打运城的经验,接受教训。第二次打运城,部队是很英勇的,但步兵的顽强性不够。教育部队要顽强不屈,坚持最后五分钟,取得最后歼灭敌人的胜利。”

  我们从大军区接受第三次攻打运城的任务,回部队后,召开团以上干部会,传达军委批准第三次攻打运城的决定和徐副司令员的指示,积极进行攻城的准备。

  为统一指挥,军区指示组织运城前线指挥部,指定我为前指司令员,王震同志为政委。我和王震同志,反复研究了战役指导问题,并召集前指党委会,与各部队军政干部仔细讨论敌情、地形和打法。我们分析运城的敌情,第三次打运城前,守城敌军的情况是:胡宗南派钟松部前来增援解围运城,经我阻击消耗,只是把原二五○团调出运城的一个营和土匪头子雷文清残部,护送进运城。加上原在城内的敌人,运城共有胡宗南部两个团一个营,阎锡山部三个团和其它土顽部队,七千二百余人,各种火炮近百门,轻重机枪三百四十余挺,火力配系严密;工事较前加强,不仅全部修复以前被我军摧毁的工事,又在城东增修不少碉堡。但敌人士气极低。我有二纵队的并肩作战,攻下运城很有把握。根据敌情地形,我们决定以西、北两面为主攻方向,东、南两面为助攻方向,实行四面围攻。另外,考虑到胡宗南在黄河南岸的潼关、陕州、卢氏、洛阳一带尚有四个旅和一个骑兵团,在黄河西岸黄龙山区有一个师和一个旅,可能向运城增援。因此,我们以太岳军区三个团位于茅津、太阳、沙窝、风陵、吴王渡,担任阻援任务。

  第三次攻打运城于十二月十六日晚开始。首先攻取外围据点,至二十三日,扫清了外围。原定二十五日攻城。但二十三日接到情报说,胡宗南的四个旅,准备渡黄河,向运城增援。我和王震同志商量,认为必须在援敌到来之前将守敌歼灭,否则要受重大挫折。因此命令二纵、八纵于二十四日提前分别从城西、城北发起总攻。两个方向的突击队都采用云梯和跳板登城的办法,由于我们的炮火较弱,两次攻击均未成功。我和王震同志考虑,决定向城根底下进行坑道作业,但时间紧迫,坑道作业距离不能太长,只能跳进敌人火力严密封锁的外壕强行挖掘坑道。因为二十三旅在打曲沃时用过坑道爆破,我们便决定主要让二十三旅担负这一任务。

  二十六日上午,我和王震同志赶到二十三旅指挥所。它设在距前沿一千公尺处的一所大砖瓦窑里。我们召集二十三旅团以上的干部举行了紧急作战会议,进行了具体布置。二十三旅旅长黄定基同志表示,要尽全力完成任务。会议在紧张、坚定的气氛中结束。王震同志到二纵阵地上去,我仍留在二十三旅。黄定基同志与六十九团团长张国斌、副政委蔡剑桥等,研究出一个方案:七连的交通壕已经接近到距城北外壕二十来公尺,有强行坑道作业的可能,可以从那里出发,深入到外壕里去挖坑道,装填炸药爆破,开辟冲击道路。他们把设想告诉了七连,七连排长刘明生和战士车元路等九位同志,主动要求执行这个艰巨的任务。

  经过短促准备,十位勇士分三组行动。第一组刘明生、乔永亮、李小贵、郭海顺,通过铁丝网时,刘明生负伤、乔永亮牺牲,郭海顺滚进外壕,联络绳被炸断。第二组崔有富、郭宪章、常豫功下到外壕,也听不到消息。第三组车元路、申士功、张有才出发时,轻装跃进,他们顺利地摸进了外壕,同壕内同志会合。为了沟通上下联络,负伤五处的车元路,以惊人的勇敢和毅力,忍受着疼痛,在外壕和指挥所之间,一夜往返五次。


  旭日东升,晨雾渐散。我在六十九团指挥所刚开完会,部署好了攻城行动,便听到令人兴奋的消息:英雄们经过彻夜努力,终于在拂晓前,挖成了五点五公尺长的坑道和可容三千公斤炸药的药室,并且在通往我阵地的开阔地上,挖好了几步一个的避弹坑。

  我对在场的同志们说:“根据情报,敌人的援兵,再有一天时间就可能到达这里。是成功,是失败,就看今天晚上!攻下城来,敌人援兵不打自退,攻不下来,我们就腹背受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今晚一定要攻下来”!

  张国斌回答说:“一定打好,保证完成任务”。六十七团团长康烈功也说:“我们一定和六十九团同心协力,并肩登城”!

  二十七日黄昏,爆破队仅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三千公斤炸药的传递和装填。一声巨响,将城墙炸开二十多公尺宽的大缺口。突击队迅即突入城内。但是,敌人又用猛烈炮火轰击突破口,并以成连成营的兵力,沿城墙向突破口轮番反扑。突破口被敌人封闭,第二梯队被隔绝于城外。这时,我来到二十三旅前沿指挥所,命令黄定基,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开突破口。……立即采取多路攻城,分散敌人攻击突破口的兵力!黄定基组织部队反击,突破口又打开了。二十三旅、二纵四旅两个团和二十四旅部队勇猛攻进城去。这时,二纵队主力也从城西攻进城内。经过激烈巷战,当夜将守敌一万三千余人全歼,解放了运城,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其它物资。

  运城攻坚战,就这样经过连续艰苦的作战而获得了完全的胜利。

  对于运城战役的意义,新华社当时发表的社论指出:“此次战役,有力地配合了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对平汉、陇海两路的破击战,同时也证明了我大军打到外线后,我内线兵力还很强大。不但能拉住它,而且能反攻并消灭它”。


  一九四八年二月,八纵队在翼城召开运城战役总结大会。这时徐向前副司令员率领晋冀鲁豫军区前线指挥所和十三纵队,来到翼城,指挥八纵队、十三纵队及吕梁、太岳军区部队,准备发动临汾战役。他指示各参战部队营以上干部参加了总结大会。我在会上作了运城战役总结报告。徐副司令员最后讲话。他说:打下运城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不仅把守运城的一万多敌人全部歼灭,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可以说是典型的攻坚歼灭战。而且,在精神上摧毁了敌人防守这种城市的信心,打破了敌人固守据点的信心,同时,我们创造了攻坚的宝贵经验。因此,我们要开会来总结来学习,我们要对参加攻运城的各个部队致无限的敬意。徐副司令员接着进行攻打临汾战役的动员。他阐明了发动临汾战役的意义,号召各参战部队,将运城攻坚作战的经验,运用到临汾战役中,同心协力,英勇战斗,夺取临汾战役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