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新妙湖“钱公桥”主造许君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4:12:24

   都昌县新妙湖“钱公桥”主造许君擢

许君擢,字玉节,多宝乡排上许村人。明代庠生,出身书香门第,其父许一元,万历辛卯年中举,曾为福建宁洋县令。家庭富裕,为人慷慨仗义好施:每逢灾年饥荒时,他舍己为人开仓放粮煮粥施贫;如遇特困乡民患病,他义无反顾施药救人;发现无名死尸,就毫不犹豫地出钱买棺木请人安葬。许被当地人称为“象菩萨心肠一样的好人”和“慈善家”。

多宝、北山两乡中有新妙湖一水相隔,大坝之南,旧有黄沙滩渡,秋冬时季,水落老港,雨雪时作,寒风怒嚎,湖滩泥水漫漫,行人极为不便,冻死者时有发生。

崇祯四年,南康府推官、浙江人钱启忠对此十分怜惜,毅然捐俸(工资)首倡采购石料、招募技工、设法架桥,许君擢等人倾囊以助,并组织实施,乡民纷纷献工出力,经过一年的努力,共建桥九眼,石堤五座,石路共长八百七十九丈。并在北山乡邵家山脚下,建“广福庵”(俗称“渡头庵”),供行人休息。自此以后,三百余年间,极大地方便了多宝至北山的过往行人,为了纪念钱启忠修桥义举,故名“钱公桥”。此桥竣工时,辞官在家的(兵部左侍郎)余应桂,对此造福乡梓的事大加赞赏,于是作《钱公桥碑记》,树立“广福庵”傍。载入同治版《都昌县志》中。1960年,兴建新妙大坝,钱公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石料用来护理大坝。桥虽然消失在人们视野里,但是钱启忠、许君擢等人的芳名,永远留在后人记忆中。

(根据同治版《都昌县志》、《许氏谱》《多宝乡志》整理)                  夏国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