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冷冻复活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7:53:48

近年来在欧美出现了一个挺赚钱的行业——冷冻尸体。一些行将就木的有钱人不惜巨资委托名目繁多的冷冻人体机构将自己的尸体处理后保存起来。有些人担心将来自己复活后没有亲人的陪伴,于是就把自己生前的宠物也一并冷冻保存,好在重生后寂寞的岁月中相依为命。

设想起源

最早发现寒带植物僵而不死现在的是英国探险家塞缪尔·赫恩。18世纪末,当他穿行于冰天雪地的北极大陆时,就发现北极的青蛙不仅抗寒能力惊人,而且僵而不死。他在日记中写道:“因为长时间处于冻僵状态,失水严重,它们的腿像树棍儿一样,轻易就能折断,但如果把它们放在帐篷和火堆旁,它们很快便能恢复生命的活力。这极有可能是寒带植物进化的结果。

而人体冷冻复活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1931年,美国《奇异》杂志发表的一篇故事写道:一个叫詹姆斯的人去世后,遗体被发射到太空中,在那里,寒冷和真空使其遗体无限斯保存下来。数百万年后,人类早已灭绝,某种外星机器人发现了这具冷冻的尸体,他们把詹姆斯的头颅复活后移植到另一个机器人身上。后来,詹姆斯长生不死,出尽风头。

人体冷冻学之父罗伯特·埃廷格受此启发,写出《不朽的前景》一书,他以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冷冻复活生命是可能的。自然界中许多昆虫和低等动物都具备复活冻僵生命的功能。掌握其中奥妙规律,高级动物,包括人都可用此方法延续生命。由此催生了一门崭新斩技术——低温生物技术,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此项技术的核心,就是使生命细胞和组织通过迅速降温达到超低温,从而得到长期保存。

通行做法

与冷冻公司签约的客户一旦被宣布死亡,一支特殊反应小组就会立即赶到,因为冷冻程序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就像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一样,要严格按规则行事。

冷冻首先从心肺开始,因为这是今后复活的根本所在。冷冻心肺的同时,几根长短不一的管子插进人体抽干血液之后,注入防冻化学药剂,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目的是尽量减少细胞的损害。最后完成处理的人体用毯子包裹,倒置安放于一个充满液氮的不锈钢高罐中,体温慢慢被降到零下198℃,差不多需要5天时间。

这些冷冻人身上都包裹着一层锡箔,当去旧锡箔时,可看到每具人体的体表都凝聚着一层液氮的寒霜。钢罐中的液氮每个月要更换两次,以保证恒定的低温。

仅在美国“哈尔莫”公司的实验室里,就有近百位渴望复活的人们沉睡在这超低温的世界里,静静地等待着好运的降临。他们生前都与该公司签下了冷藏遗体的合同,并交齐了15万美元的费用,如果他们只冷藏头部,费用可以减半。

可千万别以为他们生前被人“忽悠”了才“上当受骗”的,包括签约的公司没有任何人给他们许下生还的承诺,他们的确是心甘情愿“劳身伤财”。

正如“哈尔莫”公司今年43岁的技术总监杰克·文森所说:“科技战胜死亡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够利用先进的母体细胞治疗法让那些勇敢的头颅长出一个新的身体,尽管我本人十分期待那一天的到来,但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将不会看到有志者被科技复活,需要攻克的难关实在太多了。”

难度焦点

解释冷冻人体复活的难度,不妨举两个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北方人知道,冬季没有保温措施的水表和白菜很容易冻坏,冻坏的水表会膨裂漏水,冻白菜会像乱泥一样不能食用。什么原因?冷冻的膨胀会产生极强的破坏性,细胞中的水分因膨胀,会撑破细胞膜,脱离细胞器,使水分遭受无法挽回的流失。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一旦失去水分后果可想而知。

尤其是超低温的冷冻,不仅仅使生物细胞遭到损害,一些还会变得非常脆弱,尤其是肺,轻轻一碰,便会破碎。所以,如何让细胞免受破坏,成为冷冻人体复活的首要难题。

有人设想将被分解的细胞再缝合起来并送回细胞器内。但这要取决于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科学仪器的发明。它的精确度要达到十亿分之一米。日本科学家正在研究分子大小的装有传感器和微型电脑系统的机器人,据说用它可以尝试援救细胞。

遗传神功

一种比北极蛙更禅杖、生长在加拿大安大略名叫林蛙的蛙类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并逐步提示它冷冻复活的奥秘。

林蛙也叫于蛙或木蛙。它的神奇之处不在于能用休眠的方法躲过寒冬,而在于它能使自己体内的水分变成浆汁状,借以保护体内的细胞不受伤害。它还会把四肢蜷缩在体内,免得风雨变脆,比北极蛙聪明许多。

与温血动物保持体温的做法相反,,当体温降至0℃以下时,林蛙的新陈代谢似乎停止,所以它的细胞只需微量的氧气和能量就能存活。与此同时,它的肝脏开始释放出葡萄糖,使血液中的糖含量大大增加,比人类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还要高50多倍。此外,林蛙体腔内冰的结晶会吸收肌肉和器官的部分水分,这又进一步提高了细胞内糖的浓度。毫无疑问,浆汁一样的液体,成了林蛙体内天然的防冻剂。人工制造的防冻剂,不正是用类似葡萄糖的乙二醇为原料吗?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林蛙如何承受如此之高的血糖含量的。一般情况下,高血糖会引发化,在糖化过程中,葡萄糖分子紧紧贴附在身体的结构蛋白质上,结果导致细胞损伤等问题。但林蛙的情况并非如此,它所有细胞均是正常。

原来,这是林蛙经过10000多年进化的结果,在它的体内不仅有一种阻碍糖化的基因,,还有自动关闭新陈代谢过程的基因.这些基因有效地控制了冷冻中的细胞量,减少了春天到来时进入细胞体内的氧气对细胞的危害。

专家们还发现,林蛙的信使RNA分子含量奇高无比,而这些RNA分子是为血纤蛋白原和凝血蛋白质编码的。血纤蛋白原一旦受到某种酶的刺激,其片段就会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网格。冷冻和融化给血管壁造成的压力会导致血管渗漏,这个网格能起到到封闭渗漏血管壁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得天独厚的林蛙,葡萄糖对细胞的保护也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零下20℃,糖的神力就会消失。

长路漫漫

话题已经明朗了,冷冻复活跨阶段的梦想,就像我们要去冥王星旅行一样,实在太遥远,太漫长了。

与其幻想遥远,不如着眼现在,踏踏实实地做好基本工作,登天的长梯哪怕保差1米也是不行的。

现在能低温保存的只有血液、细胞,甚至连人体器官的低温保存都非常困难,更不要说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截至目前,某些参与研究冷冻复活的前卫科学家,还被国际低温生物学组织拒之门外,更没有权威的国家科学期刊敢于发表他们的论文。

退一万步说,即使实验获得了成功,还有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假如一个35岁的男子在100年后“复活”,他的肌体依然青春如故,可能会在社会中选择配偶。然而,这个配偶有可能就是他的重孙女,而且双方还毫无察觉,到那时,这种可能就不再只是天方夜谭了。

再有,复活死人,也是现代社会难以接受的医学现实,包括东西方文明,盖莫能外。生老病死是人类世代相传的基本前提,也是大自然的规律所在,破坏了它,人类势必要承担严重后果。至于严重的到什么程度,谁也不敢轻易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