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第回忆叶廷独立团建立及战斗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22:00:46

周士第回忆叶廷独立团建立及战斗历程

红一方面军 2009-11-11 12:04:20 阅读4 评论0 字号:大中


 
周士第回忆叶廷独立团建立及战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建立独立团
中国共产党从平定商团、第一次东征、扫平杨刘、肃清郑莫、第二次东征各次战役的经验中,更加感觉到必须建立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最可靠的革命军队,作为国民革命军的核心力量,于是决定建立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独立团,以叶挺同志为团长,以铁甲车队全部和从黄埔军校系统调一部分人员来作骨干,从广东、广西、湖南招募士兵,士兵多半是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个团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在广东肇庆组成。全团约二千人,武器是粤造七九步枪(当时较差的步枪),并有两挺重机关枪。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后来,人们通常称为叶挺独立团,我就是这个时候从铁甲车队到独立团来的,后来在一营任营长。
党决定铁甲车队人员均提级使用,队员可任班长,班长可任排长,排长可任连长。如第一排排长莫奇标(共产党员)任第一连连长;第二排排长李海涛(共产党员)任第八连连长;第三排排长高超(共产党员)任第三连连长;班长周子昆任第四连排长;班长卜心田任第七连排长;队员马维楚任第六连司务长;司书周廷恩(共产党员)任第一营书记;队员江标远任班长。
从黄埔军校调来的杨宁(共产党员)任第三营营长,董仲明(共产党员)任参谋,吴兆生(共产党员)任第二连连长,卢德铭(共产党员)任第四连连长,袁炎烈(共产党员)任第六连连长,练国梁(共产党员)任机关枪连连长,蔡晴川(共产党员)任青年队(这个队均为十几岁的青年)队长,张堂坤(共产党员)任担架队队长。从川军调来的赖元良(共产党员)任侦探队(是训练军士的训练队)队长,从省港罢工委员会调来的符克振任第一营营副。后来,又调来曹渊(共产党员)任第一营营长,许继慎(共产党员)任第二营营长,胡焕文(共产党员)任第九连连长。
独立团建立共产党支部,各营和直属队建立党小组。初成立时,全团有党员二十名左右。
独立团奉命为北伐先遣队,首先开赴湖南前线。一九二六年五月初旬由肇庆、新会出发,到达广州时,党派周恩来同志给独立团作指示。
周恩来同志在司后街(现在越华路)叶家祠叶挺同志的家里,召集独立团连以上党员干部开会,给予指示。他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北伐的有利条件,湖南、湖北的工人、农民、学生运动的情况,唐生智部的情况,广东各军的情况,说明了党决定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遣队,接着,着重地指示了下面几个问题:一、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二、注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三、注意统一战线工作,很好地与友军团结;四、作战要勇敢,要有牺牲精神,要能吃苦耐劳;五、要起先锋作用、模范作用、骨干作用;六、现在有些军都不愿意派部队先出去,只要你们打了胜仗,他们就会跟上来。周恩来同志最后还用“饮马长江”这句话鼓励大家。他临走时与每个同志一一握手,很有信心地亲切地说:“武汉见面。”
独立团党支部决定,把党的指示分别在党内和党外、干部和战士中进行普遍的传达讨论,并决定以这个指示作为从广州出发到湖南行军中的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每天利用行军中的休息时间、到宿营地后的时间进行讨论。在整天的讨论中,全团干部战士一致拥护这个指示,表示坚决贯彻执行。
开展反贪污反打骂斗争
独立团的干部是从各方面、各地方调来的,过去各人所受的教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不同,作风不同,因此,各种思想都随着这个新的环境暴露出来。有的干部有贪污行为,有的干部打骂士兵,有的干部怕吃苦,有的干部闹不团结,有的连队干部和士兵吃一样的伙食,有的连队就吃两样的伙食,士兵意见很多,常有怪话。
这些思想混乱的情况,反映到在广州的党的领导机关,党就给独立团一个指示(一个操四川口音的同志由广州来肇庆传达),大致如下:一、要有统一的意志才有统一的行动。只有团结才有战斗力,独立团能否团结决定于党内能否团结,因为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发扬民主,每周开一次小组会,每次会上除了讨论工作以外,都要有互相批评的议程,谁有意见都要提出,党做了决定就要服从,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二、注意发展党的组织,独立团的非党干部中,有些已在战斗中、工作中经过考验了,要注意培养他们,具备了入党条件就吸收他们入党;三、加强部队的政治教育,提高其觉悟,严禁打人骂人;四、严禁贪污,连队官兵吃一样伙食。
党支部按照这个指示,在党内外进行教育,并抓住典型在干部中开展反贪污反打骂的斗争。
在反贪污斗争中,揭露了第五连连长刘光烈除贪污办公费、杂支费外,还贪污士兵伙食费的行为,情节很严重。他又是打骂士兵的典型人物;并查出他到独立团以前一贯贪污腐化,屡教不改,品质很坏。他在此次反贪污斗争中,又采取对抗态度,毫无悔过的诚意,于是撤销了他的连长职务。在反打骂斗争中,揭露出第六连排长薛仰宗一贯打骂士兵的大量事实:有一次擦枪时,他用通条把一个士兵头部打破了;他在肇庆街上打骂过老百姓,影响很坏,老百姓曾向团部告状。第二营党小组又揭发出薛仰宗在旧粤军中当过排长,此次来独立团是私人介绍来的,没有党的批准,于是将他撤职。
经过此次反贪污反打骂斗争的考验,遵照党的指示,吸收了一批新党员(六七人),内有第一营营副符克振,第四连排长周子昆、司务长王×庸(湖南水口山工人),第六连司务长马维楚。
党的组织扩大了,党在士兵中活跃起来了,官兵关系改善了,在士兵中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士兵的姓名、籍贯是假的。这件事情的发觉,首先是第一营营部勤务兵、共青团员蔡文铎和第四连排长周子昆报告的。蔡文铎经常到营部厨房帮助工作,和炊事员们搞得很好。有一天,一个新来的炊事员问他:“你的真姓名是什么?”蔡文铎觉得很奇怪,反问道:“你的姓名是假的吗?”炊事员说:“我的姓名是假的。”蔡又问:“你为什么报假姓名?”炊事员说:“在这里搞不好可以到别处去,这样就不容易查着。”这个没有在旧军队混过的青年觉得问题很大,立刻向小组汇报。第四连排长周子昆看到排里的士兵花名册上,有与他同省同县的,但口音又完全不同,他找这些士兵个别谈话,发现几个士兵的姓名,籍贯是假的,便向小组汇报。
党支部听了第一营、第二营党小组关于士兵报假姓名、假籍贯的汇报,同时也得到第三营、直属队党小组关于这个问题的反映,觉得问题严重,于是开会专门讨论了问题。大家认为:过去在旧军队里当兵,为了好开小差,总是报假姓名、假籍贯,他们在独立团也报假姓名、假籍贯是不足为奇的,应该进行耐心的启发教育,搞通思想,彻底揭发这个问题,使每个人都自觉自愿地填写真实姓名、籍贯,并决定编写一个政治教育提纲,在部队中进行教育。
教育提纲的内容大致如下:一、独立团是革命军,与旧军队完全不同。革命军是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战斗,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是为了人民谋利益、保护人民利益的;只有保护人民、爱护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只有得到人民拥护才有战斗力,才能战胜敌人。旧军队是军阀利用来为个人升官发财、抢占地盘、横行霸道、压榨人民的工具;军阀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无恶不做,是人民的死敌,人民最痛恨他们。二、“好铁不打钉,好儿不当兵”(当时独立团有些士兵常说这句话),是指不去当军阀军队的兵。独立团是革命军队,参加革命军队就是参加革命,是最光荣的。三、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封建军阀的压榨、地主豪绅的剥削,农村破产农民无法谋生,为了解决个人生活问题,迫不得已到旧军队去当兵,许多人都用了假姓名、假籍贯。但是,现在来当革命军是最光荣的,不应该用假姓名、假籍贯;如果为革命牺牲了,其家属还会得到革命政府的抚恤。过去有些人不了解这个道理,来独立团时报了假姓名、假籍贯,这是不奇怪的,可以原谅,一律不加追查。经过这次讲明白以后,不论任何人都要把姓名、籍贯、家庭情况等真实填写,不许说假的。
全团用这个提纲上了好几次课,又经过党、团员的努力诱导,连队官兵一样伙食的实践,反贪污反打骂运动的事实的教育,原来报假的士兵,都自动报出了真姓名、真籍贯。
要红才能打胜仗
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任孙中山先生的警卫团团长时,叶挺任该团营长。陈炯明叛变陈中山,于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日夜间以一个师的兵力袭击总统府(在广州越秀山南麓),企图杀害孙中山先生。当时叶挺率部坚守总统府,掩护孙中山先生脱险。陈可钰素来对叶挺器重,与叶挺私人关系颇好。在广州军部看到了独立团的练兵报告,知道独立团练兵成绩很大,遂亲自来肇庆视察。
陈可钰在独立团看见每天晚上熄灯后,许多干部还在工作,有的甚至工作到深夜,早上又同战士一齐起床出操,非常感动。他对叶挺说:“你们的军官夜以继日的工作,太疲劳了。”叶挺说:“他们革命热情很高,有的是准备翌日的课,有的是解决当天没有解决了的问题,有的是开会,有的是学习,所以往往睡觉很晚。他们都是青年,多得些锻炼有好处。”
有一天,陈可钰听到俱乐部里唱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他对叶挺说:“这不是《国际歌》吗?你们为什么不唱‘国民革命’歌?”叶挺说:“‘国民革命’是常唱的,今天是学习《国际歌》。”
又有一天,陈可钰听到士兵们唱:“看,我们高举鲜红旗帜,同志们快来,快来同我们努力建设劳动共和国,劳动做世界主人翁,人类才能走入大同,战斗啊,工人和农民的少年先锋队,战斗的工人和农民的少年先锋队。”他很留心倾听,然后问叶挺:“这个歌很雄壮,是什么歌?”叶挺说:“《少年先锋队》歌。”
陈可钰来独立团几天了,看到连队官兵伙食一样,俱乐部里除挂孙中山先生相外,还挂马克思、列宁的像、常唱《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官兵常在一起玩,士兵很活跃,团部、营部、连部经常有老百姓出入等情况,就对叶挺说:“你们把旧军队的习气都扫除了,这是很好的。你们真是革命军,但是太红了。”叶挺说:“要红才能打胜仗。”
陈可钰在独立团,除巡视部队一般生活外,还观看了部队上课、出操、打野外、紧急集合、实弹射击……他要走的前一天,叶挺在俱乐部集合了全团排以上干部,请陈可钰讲话,他说:“你们真是革命军,你们好像是军事学校……”满口都是称赞的话。陈可钰离开肇庆时,排以上干部都去欢送,一直把他送到船上,他带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回广州去了。
攻占醴陵浏阳
独立团占领攸县后,党多次督促广州国民政府,乘北方国民军还守在南口、吴佩孚主力尚未南下的有利时机,集中兵力进攻湖南、湖北,占领武汉。但是,蒋介石多方阻挠破坏,六月初旬仅有第四军五个团由广东出发,第四军军部延至六月三十日才由广州出发,广西第七军也于这时出发,其余各军均在广东按兵不动。
七月初旬,第四军、第七军、第八军在广大工人、农民、学生的支持和配合下,发起了对敌渌水、涟水防线的进攻,第四军担任渌水方面的作战和占领醴陵的任务。
敌人江西陆军第一师唐福山部和粤军谢文炳部,在豆田、泗汾、沈潭、龙山铺、醴陵城地区防守。第四军订出七月十日作战计划,大致如下:张发奎率三十五团、二十九团为右翼队,担任主攻任务,攻击沈潭,占领醴陵城;叶挺率独立团为左翼队,担任佯攻任务,向泗汾、豆田、龙山铺之敌作宽正面进攻,相机向醴陵攻击前进;三十团为总预备队;二十八团在攸县对茶陵、莲花方面警戒。(此时军部和三十六团尚未到达)。
独立团按照第四军作战计划,十日一时左右由船湾、横岭铺出发。三时,第九连隐蔽接近泗汾桥,突然向敌冲锋,将敌击溃,夺取了泗汾桥,占领了泗汾。第九连连长胡焕文同志冲锋时英勇牺牲。第三营展开于河北岸,向龙山铺方面攻击。赖元良同志率侦探队、通信队在冷港附近渡河,消灭敌人一个排,向龙山铺方面攻击前进。拂晓时,第一营向豆田之敌攻击,占领了河南岸敌阵地。接着,在敌前强行渡河,敌人向龙山铺方面退却,第一营尾敌追击。途中忽遇敌增援部队谢文炳部约两个团,敌人不但超过一营六七倍,而且先占了许多有利地形,将第一营包围,情势很为危急。第一营营长曹渊同志认为,如果撤退就会影响整个战局,故决心坚持战斗,击败敌人。他分析了这是遭遇战,必须采取进攻方法。他通令全营贯彻党的作战要勇敢、要有牺牲精神、要能吃苦耐劳的指示,就能打败敌人;全营要坚决向龙山铺西北一个山头上的敌人冲锋。各连接到曹渊的指示后,士兵勇气百倍,像猛虎扑羊群似的向敌冲去。冲锋时,第二连连长吴兆生同志负了伤,但他继续指挥部队冲锋。后来他又负了重伤,大腿被打断了,倒在血泊中。战士们要把他抬下火线,他说:“你们抬我下去,就减少几个人打仗。你们不要管我,快向敌人冲锋!”他大声喊着口令:“第二连冲锋!第二连冲锋!”战士被他的英勇精神所感动,更加勇猛地向敌人冲去,躺在血泊中昏昏迷迷的吴兆生同志,用尽全力喊了几声“冲!冲”之后,就停止了呼吸。第一营的几百把刺刀,在炎炎的太阳下闪闪发光,向龙山铺西北那个山头杀去,敌人垮下去了。第一营继续向敌人猛打猛冲,许多山头上的敌人都是转身逃跑,向醴陵方面溃逃,第一营跟着猛追。
第一营将谢文炳部两个团击溃后,龙山铺方面之敌也向醴陵方面退却,叶挺率部猛追,下午二时左右,叶挺到达五里堆时,张发奎之右翼队尚落在后面很远,叶挺亲登五里堆东端高地观察,看到醴陵城内外的敌人兵慌马乱,决心乘敌混乱之时迅速攻击。他即率到达五里堆这第二营、第一连、第八连、担架队、特务队向敌猛攻。敌人遭到突然猛击,招架不住,纷纷四逃,独立团遂于下午四时三十分占领醴陵城。接着,第二营向楚东桥追击,第八连向株洲方面追击,担架队向浏阳追击。
叶挺在醴陵城里等了一个多钟头,张发奎才率右翼队到达。叶挺对他说:“我们今天是运用灵活的战术,把佯攻变为主攻,先入了醴陵城。”张发奎说:“你们打得好,我们也打得不错。你们是打得猛,追得快;我们是打得稳,追得稳。”叶挺说:“你们太稳了!太稳了!”
攻破天险汀泗桥
汀泗桥是武汉南面的一个大门,西北端是不能通过的湖沼,东南端是许多便于防御的独立高地。当时涨水,其外围形成了南、西、北三面环水,东面是崇山峻岭可为依托,粤汉铁路由西南往东北,仅有一座铁路桥可以通行,进入汀泗桥。
汀泗桥素称天险,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一九二一年军阀混战时,吴佩孚据守汀泗桥,赵恒惕率湘军数万进攻数日未破,受创败退,因此吴佩孚威名大震。此次敌人在汨罗江防线崩溃后,又以败退下来的宋大霈、董政国、叶开鑫等残部和陈嘉谟增援之部队共两万余人固守汀泗桥。同时,吴佩孚正亲率大军南下。八月十四日,北方国民军撤出南口,南口被张作霖占领后,英、美、日帝国主义的战略指导是:吴佩孚率大军南下大举反攻,孙传芳由江西向湖南进攻,与吴佩孚配合,打败国民革命军于鄂湘地区。
我们进攻汀泗桥,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兵力先打吴佩孚,后打孙传芳,再打张作霖的作战方针指导下进行的。以第四军攻击汀泗桥,第八军、第七军集中薄圻附近为策应,第六军在通城待机,第二军第三军在湘东向江西方面警戒。
八月二十五日早上独立团占领中伙铺,当天下午,第十二师师部和三十五团到达中伙铺附近,第十师到达山峡冲附近,军部和三十六团到达石坑渡。二十五日晚上,陈可钰、廖乾五由石坑渡发出二十六日进攻汀泗桥的命令,大致如下:三十五团沿铁路两侧向汀泗桥正面进攻,三十六团和第十师从右翼包围攻击,独立团为预备队。
二十六日十时三十分,三十五团将猪高山敌警戒部队驱逐退回汀泗桥。敌以火力封锁铁路桥(周围是水,仅有铁路可通行),不能通过,遂成隔河对峙局面。第十师和三十六团方面也无进展。当时曾想了一个办法,由独立团、三十五团挑选会游泳的干部、战士组成奋勇队,由炮兵掩护,从河里游过去,向敌人进攻。总共挑出会游泳的干部、战士一百多人。但是,要以一百多人游过很宽的水面(原是小河因涨水水面变宽了)去进攻敌人,恐怕不易成功,故未实行。下午,敌人集中炮兵火力,掩护步兵千余出击,一直打到第四军军部附近。军部调独立团向出击之敌攻击,激战数小时,将该敌击退,稳定了战线。
叶挺在一个村子里找了几个农民,调查地形道路。知道东边大山上有小路,可绕到汀泗桥江北之古塘角进攻,农民愿意给带路。叶挺好像胸有成竹了,即令全团吃饭、睡觉,他自己到军部去了。
独立团虽然已将出击之敌击退,但总的说来,打了一天没有什么进展。陈可钰、廖乾五正在考虑打汀泗桥的方法,忽然看见叶挺进来,很为欢喜。叶挺指着地图上农民说的不被敌人注意的小路说:“我们如果走小路翻过这些大山,绕到古塘角附近,从敌人后面攻击,汀泗桥就可以打下了。”陈可钰、廖乾五同意叶挺的意见,即令独立团担任这个战斗任务。
独立团接受绕到敌后攻击汀泗桥的任务后,党支部进行了政治动员,号召党团员保证完成战斗任务。二十七日二时,独立团由一个山坡上的露营地出发,由熟悉道路的农民作向导,很快地通过高山和难走的崎岖小路,绕到了古塘角方面,向敌发起猛烈攻击。同时第十师和三十六团方面也向敌猛烈攻击,农民武装也对敌进行袭击以为配合。四面八方都是枪声,敌人不知道革命军是从什么地方打进来的,大为恐慌,阵地又接连被我攻破,敌遂全线崩溃,天险汀泗桥乃于八月二十七日为我占领。
独立团毫无停留地立即向咸宁猛追。途中,叶挺接到张发奎派骑兵通信员送来一封有三个“十”字符号的信,内容是要独立团追击不得超过十五里。叶挺见敌人败退非常狼狈,沿途都有走不动的敌人和丢弃的枪支、子弹、军用品、文件等,认为战机不可错过,仍继续猛追。到达咸宁西南,只见城周围都是大水,一片江洋,无法通过。部队中有人讲起怪话来,有的人说:“望洋兴叹,白费力气。”有的人说:“如听张师长的话,我们已经吃早饭了。”此时叶挺接到前卫第二营营长许继慎的报告,说:“咸宁敌人甚混乱,铁路线可以通过,请速令机枪连来掩护职营冲过去。”叶挺即赶去前面,看见铁道路基有些虽被水淹,但还可以通行;咸宁铁路桥北端有敌人防守,要通过一千多米完全暴露于敌人火力下的铁路线,才能到达对岸;咸宁城之南端、东端、北端高地,都有敌人在挖工事,到处来来往往敌人不少,但其状甚为混乱,判断必系由汀泗桥方面退回之敌。叶挺考虑到如敌做好防御工事,增援部队来防守,则我军要攻破这座城池是有许多困难的,遂决心乘敌混乱时机冲过铁路线,向敌攻击。其处置如下:以机枪连的六挺重机枪和特别大队,在铁路两侧占领阵地,以火力掩护第二营先冲过去,叶挺率一、三两营在第二营后面跟进。
第二营营长许继慎接受冲过铁路桥的战斗任务后,对全营说明任务的重要性,进行了政治动员,并给全营下了一道死命令:“一直向前冲,占领对岸敌人阵地,只准前进,不准后退。”我们的六挺重机枪一齐响了,第二营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像一条巨龙似地向前奔去。冲过铁路桥时,遭到敌人交叉火力射击。战士们以无比的英勇在铁路桥上前仆后继,连续冲锋,终于将守在桥头的敌人打垮,冲过铁路桥,继续向敌攻击。叶挺也率部队冲过去向敌攻击。敌人挡不住独立团的猛攻,遂向贺胜桥溃逃,二十七日上午十一时独立团占领了咸宁城。
当叶挺进入敌人司令部时,电话铃还在响,他拿起听筒一听,原来是贺胜桥打来的电话,说吴佩孚已经到了贺胜桥,向这里询问汀泗桥方面的情况。叶挺立即摔下听筒,令城内部队全部出城,一方面将全团布置于咸宁东北文笔山一带高地,准备迎击吴佩孚的援兵;一方面将吴佩孚已到贺胜桥、独立团已占领威宁并在咸宁东北文笔山一带高地占领阵地、准备迎击敌人的情况报告张发奎,并要张发奎快派部队前来协防。张发奎接到叶挺的报告,又惊又喜,乃派三十五团来咸宁,协同独立团设防。
咸宁从古以来就为军事重镇,时适涨水,形势险要,类似汀泗桥。如独立团依照张发奎的来信停止追击,让吴佩孚援军到达咸宁扼守,将会给后面的战斗增加很大困难。
独立团在汀泗桥、咸宁战斗中勇敢机动的行动,人们大为赞扬。
这之后,独立团相继参加了贺胜桥、切断粤汉路、攻破武昌、保卫武汉等战斗,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参加南昌起义
正当北伐战争达到高潮的时候,由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与帝国主义勾结,相继举行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变,而党内的投降主义者陈独秀放弃领导权,致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举行反革命政变时,不能给以有效的回击,因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了失败。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地主豪绅大肆屠杀、逮捕、监禁共产党员、革命青年、工农群众,白色恐怖布满全国。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党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党领导举行了伟大的南昌起义。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了此次起义,以叶挺独立团干部为骨干组成的几支部队,都参加了起义。第二十四师(此时叶挺为该师师长)是这次起义的主力部队,二十四师协同朱德同志领导的军官教导团和贺龙同志领导的部队,于八月一日消灭了南昌的反革命军队,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八月一日中午,七十三团全部、七十五团三个营、七十四团重机枪连在马回岭起义,起义后向南昌进发,与主力会合。下午,张发奎带着卫队营(有五六百支手提机关枪)由九江乘专车向南昌方面赶来,被七十三团阻击于德安附近,张发奎跳车而逃,卫队营全被俘获,完全粉碎了张发奎破坏南昌起义的阴谋,保证了南昌起义的胜利。七十三团、七十五团三个营、七十四团重机枪连于八月二日到达南昌,重新编为第二十五师。第二方面军警卫团由武汉出发赶赴南昌,没有到达时起义军已经南下,因追赶不及,乃由卢德铭、罗荣桓同志率领转入湖南,参加了秋收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