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产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4:28:50

恩格斯指出:“人们决心在理解世界(自然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怜惜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除此之外,唯物主义没有别的意义。不过在这里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

从恩格斯这段关于完全认识自然必须抱着严肃态度的论述,可以理解为说道者不能有丝毫的情感观念加进道的内容。这就是说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是对等的。但往往在利用人的时候,它的价值是会出现变化。于是形成了人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往往是附上了人的感情因素。例如,对一个心爱的人,即使做义务劳动也是甘心情愿的。这时的价值就无从衡量了。而对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往往在价值方面的进入是非常之清晰的。几乎用“斤斤计较”和“一丝不苟”的态度也不能说明其精确度。这就是人在社会上交往的观念必然把重心偏向于有感情的对象。这种社会交往形成的必然现实,是任何情况下都会体现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原来人的精神本来是根植于物质,但是人的物质财富是多余之物。把多余之物作为奉献的形式赋予他人的时候,如果没有感情对象就变得没有意义,而人生的意义正是通过价值的多少来衡量意义的大小。在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以体现自身的价值作为意义的基本准则。因此,对没有感情的人、或对象把多余之物奉献出来,就体现不了自身的价值。例如,对一条看门的狗,人们只是把吃剩的饭菜喂养,而对一条玩赏狗,就会给它好吃的,在冬天也会为它缝制衣裳。因为玩赏狗能带来快乐。又例如,男人们普遍对老婆的态度总是比较严肃的,而且除了给予生活费之外的钱财也是有限的。但是对情人的态度总是比对老婆的态度较宽容,而且,给她的钱财是慷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情人能讨男人的欢心。而老婆总是比较在针对性的指责老公的不是之处,甚至不顾场合的伤害老公的尊严。从精神与物质的交换制式来说,这是平衡的、合理的。但从物质价值方面来说,这是非常之不合理。又如,一个工人一个月的辛勤劳动,还不如一个性工作者的一夜收入。一个干下等活的工人的一个月工资,不如一个公务员的一个星期(五天工作日)的收入,这是人的物质性价值不公平。但是社会现实偏偏就是这样的存在,而且长期以来也无法改变它的存在。即使在文革前的不分技术高低、能力大小,都拿着同一样工资的人人平等的年代,但这样的“好景”不长。反而把人的劳动积极性压制了下来。而转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劳动热情热火朝天,生产形势出现了朝气蓬勃的势头。这个人人平等的待遇也随之荡然无存。而今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是有大家目共睹的。这是说社会发展的规律在私有制还未到完全消失的时候,总是迫使人的价值观念不得不带有精神刺激和精神享受的因素。

精神,归根到底是由物体的质和性的高度统一发出来的,这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力。从这种意义上说,自然的一切物质运动中都可以体现精神的存在。例如,动物有病时的神态,比起平时就显无精打采。人在闹情绪的时候,就不愿意出力工作,也显得懒惰。人的思维如果能达到出现了精神振奋、可情绪激动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这种力量从积极方面的可以战胜平时不能胜任的工作,从消极方面是可以产生极大的破坏力。也可以把平时认为不可能办到的事变成有可能办到。由于人的感情过于丰富,阻碍着自然理性的发挥,因此,人们平时说的学习、修炼都是要求清静的环境下进行。目的是力求排除感情因素的干扰。对此和尚和道士之所以能察看到人间烦恼事的原因和结果,并且有相应的解决办法,正是他们戒色吃斋,极力把自己的感情压制下来,欲求出入超出于社会生活的自然境界。由此可知,人是自然的物质,要达到与自然混为一体,必须通过学习、修炼。在学习和修炼过程必须要戒除情欲和贪欲。要有静心的状态下才能进入与自然浊为一体。利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使自己不断地接近自然,进而了解自然的奥秘和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