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常用汉字是近现代才新创设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7 05:37:03

除元素周期表中的新造汉字,还有以下常用汉字是近现代才新创设的:  

“啤”。啤酒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聪明的中国人根据其音译第一个音节Be或Bi将它译为“皮酒”,这在清末时期嘉士伯啤酒广告画中已可看到。后来人们认为译成“皮”字不太妥帖,因为啤酒乃用口饮用,于是按照中国古代造字法中形声字以口为形旁、卑为声旁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啤”字,这大约在1910年左右,以后就一直沿用至今。如果老祖宗没创意的话,我们现在就只能先来点“beer”再喝点“皮酒”啦!  

“她”。中国古代语言文字中第三人称代词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没有性(阴、阳、中)的区别,多笼统的用“佗”(“他”的本字,隶起以“他”代)。到了“五四”运动之前,由于英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单数主格是分阳性(he)、阴性(she)和中性(it)的,当时在译成中文时上下文中难以区别经常会产生歧义,为此, 刘半农 先生受英文的影响提出创造“她”字的主张,并提出“除‘她’之外,应当再取一个‘牠(它)’字,以代无生物。”他的主张引起了热烈的争议,最后在汉语书面语中确定、推广开来并发展到当代的用法是:“他”表示第三人称阳性,也可泛指;“她”表示第三人称阴性,也可指敬慕的事物;“它”表示第三人称事物。  

“砼”。“砼”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创造时间是1953年。当时教学科技落后,没有录音机、复印机之类的电器,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但笔划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于是蔡方荫大胆采用笔画减省的“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三字合成了“砼”字,并在大学生中得到广泛使用。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1985年6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砼”与“混凝土”两字词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另外,“砼”字的读音[tóng](音“同”),正好与法语的“béton”、德语的“Beton”以及俄语的“БeTοH”(皆为“混凝土”之意)的发音基本相同。这样,在建设领域中更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  

“○”。历史古籍中,与“〇”相似的字符出现很早。《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代集成,书中即有“〇”字符,不过,那时的“〇”解成“暴风雨后留下来的水滴”。现在被人认为是首次使用汉字“〇”是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魏晋的数学家刘徽注《九章算术》时。中国古代使用“〇”的地方不少,它可以表示超初、开端、本末的意思;中国的珠算演算书籍中,空位也以“〇”做标志;看文章时,重要的句子、精彩的部分常圆圈圈点,甚至形成了标点符号的句号也画个小小的“〇”表示完结或停止的意思。古书中凡缺字之处常用“囗”表示,由于中国人写字用毛笔,往往将“囗”写成“〇”。历史进入20世纪后,中文表示公元年份用到“〇”的场合增多,进入21世纪后,使用场合急剧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采用公元纪年法,中文四位数年份如何书写成为现实问题。自从毛泽东文稿、书法作品中使用“〇”并公开发表后,社会上用“〇”作为数字“0”的中文写法迅速广泛推广,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湖北丹江口市有一个“文字六〇五厂”,是1960年代前期文化部布设的印刷用字字模生产基地。至少,由于这个厂的厂名,汉字数码“〇”的铜字模就有了制造生产的“原动力”,就具备了走向全国的坚实的物质条件。 1975年12月3日 《人民日报》发表《以“○”字代“零”字》(王正,男,1931年生,山东招远人,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教授)一文,此后“〇”逐渐被辞书收录,社会用字普遍使用。1990年代,《光明日报》还曾载文,肯定“〇”应该算作汉字。在“音序检字法”里,“〇”被列在L字母中,拼音为líng,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在“部首检字法”里,有的将其归入“口”部,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有的为其新造“〇”部首,如《汉字信息字典》。更多的是虽然收录该字,但在部首检字表中没有该字的检索位置。在“笔顺笔画检字法中”归入一画,排在“一、乙”之前。它虽然只有一画,却被列入“难检字表”中。在“四角号码检字法”里,取号为0000,如《四角号码新词典》。输入法中,使用万能五笔输入nnnn,使用搜狗拼音输入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