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曝光的秘诀 - 拍照片的事儿 | 汤识真的博客 | 博联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55:06

    你是否曾经被曝光补偿的概念搞晕过?你是不是经常为不知道补偿多少曝光量而苦恼?也许你已经学会了使用包围曝光,也许你已经知道了“亮加暗减”的规则,像使用胶片的摄影师那样操控相机。这篇文章告诉你一个非常使用、立竿见影而且一学就会的技术,让你从“胶片摄影师”苦练曝光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因为,你有一部数码相机,它可以让你非常准确地实现曝光。

(图1)

   市面上卖的大部分数码相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并不是全部。你需要一部能够调解曝光的相机,如果没有手动曝光,至少要配备加减曝光的功能,让你能够调解曝光量。有的数码相机可以每1/3挡调节,也有的相机每1/2挡调节,还有些相机同时配备1/3挡和1/2档供你自己选择。

    在此之前,你应该改掉一个坏习惯。按下快门之后,你是否都会看一眼刚刚拍的照片?不要告诉我没有,我知道你一定会去看液晶屏幕上回放的影像。如果不是这样,那可不是个好习惯。我建议你养成“只要条件允许就看一眼回放照片”的习惯。那么,你看回放的影像时,主要看的是什么?使用肉眼去判读拍摄的内容,还是查看拍摄数据,或是将图像放大了看细节?

    要知道,数码相机的液晶屏幕回放的影像并不准确,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相机上看着漂亮的照片,等到在电脑上看或冲出来的时候却令人失望。成熟的摄影师在端起相机之前就预见了照片的样子,如果他不想在后期过多的调整的话,他所要确认的是曝光是否达到了他的要求。那么,就从判读曝光开始吧。

一、用什么来判断曝光?

    答案是——直方图。所以,我建议你在回放照片时,首先查看直方图,就像那些专业摄影师所作的一样?那么,你买的相机就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一个是刚才提到的“调整曝光量”的功能——有手动曝光或者有曝光补偿,另一个就是必须具有判断曝光的功能——直方图。记住下面的口诀,即使没有分区的直方图你也能轻易看懂:左边暗、右边亮,越高面积就越大

    直方图的横坐标代表像素的亮度,左暗右亮。很多相机厂商将直方图从左到右分成“很暗”、“较暗”、“较亮”、“很亮”四个区域,也有的相机厂商将直方图分为五个区域。这些分区与直方图本身并没有关系,也不会影响到直方图的形成。无论四个分区还是五个分区,它们不过是为了观看方便而已。我们可以把“较暗”和“较亮”的区域看成中灰影调的区域,把“很暗”看成画面的暗影区,把“很亮”看成画面的高光区。

 (图2)

    纵座标代表像素的数量,直方图越高的地方,这个亮度在画面中占得面积就越大。在上边两张图片中,图1是水中倒影的照片,图2是它的直方图。从直方图上看,照片上大部分影调位于“较亮”和“较暗”的区域中;水中泛白的天空和楼房的受光面位于直方图的“很亮”区域;而倒影中的深色树枝和左上角的黑影则位于直方图的“很暗”区域。直方图表示这张照片曝光是正常的。

二、怎么判断曝光和调整曝光?

    判断胶片的曝光时,我们需要看密度。所以,在冲印店里我们时常会听到老摄影师对修图师说“我想这里加点儿密度,那里减点儿密度”之类的话。因为他们习惯了查看胶片的密度和反差。而且,这样听起来更专业些。数码相机时代,我们听到更多的是“这儿亮点儿”、“那儿暗点儿”之类的言语。

    前面我们看到的照片,曝光属于正常。那么,如果减少或增加曝光量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减少曝光量的时候,直方图会向左移动,很可能在直方图最左侧已经超出的边界,左侧的“山根”看不见了,就会曝光不足;增加曝光量的时候,直方图会向右移动,很可能在直方图最右侧已经超出的边界,同样,右侧的“山根”看不见了,就会曝光过度;

    记住下面的口诀你就会轻松地利用直方图判断和调整曝光:

  •     左边没头儿,曝光应向右;
  •     右边没头儿,曝光应向左;
  •     两边没头儿,左右断分明;
  •     两头距离近,动态范围小;
  •     两头距离远,动态范围大。

    左边没头儿,曝光应向右

    顾名思义,直方图的左边看不见末端,也就是“暗影溢出”,这表明景物的暗部细节没有被数码相机完全记录下来,溢出的部分在照片里表现为“死黑”,这些像素的记录值为0。

 

    图3(上图)左侧的照片就属于这种情况。为了更有力地说明这个问题,曝光的时候有意的减少了1档,致使暗部溢出。直方图分布于左半边,右半边空出,这说明尚有增加曝光的可能。像这样“左边没头儿”、“右侧空余”的直方图,我们增加曝光量就会使直方图整个向右移动,从而使景物的暗部细节能够记录在数码相机里。这就是“向右曝光”(区分于“向右曝光原则”)。右边的照片在评价测光的基础上增加了0.7档,直方图分布基本令人满意。与左边照片相比,向右增加了1.7档曝光。

    右边没头儿,曝光应向左

    直方图的右边看不见末端,也就是“高光溢出”,这表明景物的亮部细节没有被数码相机完全记录下来,溢出的部分在照片里表现为“死白”,这些像素的记录值为255。

 

    如果你拍摄的照片像图4左边的照片一样,直方图“右边没头儿”、“左侧空余”,那么减少曝光量就会使直方图整个向左移动,从而使景物的亮部细节能够记录在数码相机里。这就是“向左曝光”。图4左边的照片“向左曝光”两档,就可以得到右边的照片。看一看直方图,差别很大。

    两边没头儿,左右断分明

    如果直方图的两端都看不见末端,也就是“高光和暗影都溢出”,这表明场景中的光影动态范围大于数码相机所能记录的动态范围。这时候,我们就必须有权衡利弊,根据要表现的主题,找到重点突出的地方。如果要重点表现亮部细节,就舍弃暗部细节,向左减少曝光;如果希望突出暗部细节,那么就舍弃亮部细节,向右增加曝光。

    不过,通常情况下,“晃眼的白色”要比“低沉的黑色”更可能成为视觉干扰。所以,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如果溢出的高光没有在画面中起到辅助作用。我会建议你向左减少曝光,记住这是在“直方图两边都看不到头”的情况下。

 

    就像上面的两张照片(图5)一样,我们对于“取舍”的概念并不只限于选择“曝光过度”还是“曝光不足”。对面光线穿透的灯笼是我们想拍摄的主要对象,那么,我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上面,上毫无细节的天空越少越好。我们并没有进行曝光补偿,但实际上测光的区域发生变化,曝光量也已经变化了。

    这时候你一定要问:按照前面所讲的,从右边照片的直方图看,这张照片是不是应该向右增加曝光呢?研究一下你数码相机中的直方图是“亮度直方图”还是“RGB直方图”很有必要。

    很多数码相机对于红色比较敏感,景物中红色的物体往往容易产生“红色溢出”,而致使红色的部分糊涂一片没有细节。如果是像上面的相机一样是“亮度直方图”,那么建议你做一些针对红色物体调整曝光和调整饱和度的试验,得出自己的结论。

    两边都看不到头的直方图,说明影像的动态范围已经超出了数码相机所能记录的极限。这个时候直方图左右两个末端相聚最远。那么,如果直方图两个末端相距很近,这表明所拍摄的景物反差很小,你的数码相机完全可以记录下来景物的动态范围,甚至还绰绰有余。

    当场景反差比较低,左右曝光都可以的情况下,是向左减少曝光呢,是还向右增加曝光呢,或是什么也不改变?

三、数码相机曝光原则

    这些曝光原则建立在直方图确实有参考意义的基础上,如果相机内的直方图本身误差很大,那么建议你将相机送回维修部维修。

    原则一、不溢出原则

    这一原则适用于任何数码相机的拍摄。在景物的动态范围大于数码相机所能表现的动态范围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光比场景的拍摄比如,夜景拍摄、冰灯拍摄等,你至少应该让一个方向上不溢出。你还可以想办法使光比减小,比如对暗部补光,这样我们的相机就可以记录场景中的等多细节。

    我们总会觉得夜景拍摄要增加曝光时间,甚至要半小时、一小时的曝光。事实上,如果是灯火辉煌城市夜景并不需要这么做。正如你所看到的下边这张外滩夜景的照片(图6),曝光时间是1/15秒,感光度的ISO200,并没有用什么特殊的拍摄手法。

 

    从直方图上来看,画面中大部分处于“很暗”的区域中。事实也是如此,不然被灯光照亮的“东方明珠”怎么才能突出出来呢?光源的部分有少量的溢出,直接对准光源拍摄总是会这样。但这并不影响到整个画面,因为它们占的面积非常小,而且又节奏的出现在画面中成为点缀。注意建筑主体的曝光,尤其是“球”的下半部分,还有左上方红色三角中的细节。这都说明高光部分的曝光比较合适。

    再来看看暗部的细节,几乎没有溢出。我们在暗影中还能隐隐约约看到远处高楼大厦的身影。见鬼!也许你会喜欢横着拍,因为很多都市夜景照片都是横着拍的。而且被灯光照亮的天空会让远处暗影中的楼房看起来更加扑朔。

    原则二、亮加黑减

    你可能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数码相机“向右曝光”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在右侧不溢出的情况下尽量向右曝光。这么做的理由是:如果在后期把暗部提亮会产生很多噪点,而后期针对高光部压暗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不过,既然你知道煤炭是黑的,为什么还要“过曝”后再把它压暗呢?

    所以,我更愿意推荐你使用“亮加黑减”的原则。当画面中亮的部分占很大面积时,我们需要增加一些曝光,也就是向右曝光:比如拍摄大面积的雪景,你可以适当向右增加曝光,注意不要让高光溢出,并且还要保证雪的纹理和细节;同样,当画面中暗的部分占很大面积时,我们需要减一些曝光,也就是“向左曝光”:比如当你在拍摄大面积的煤炭时,可以适当向左减少曝光,注意不要让暗影溢出,并且还要保证煤炭的纹理和细节。

    上面这张照片(图7)是在侧逆光条件下表现由白雪和阴影构成的起伏和雪的质感。直方图中的两个“山峰”分别代表雪地中高亮部分和阴影部分的分布。可以看出高亮的部分并没有集中在直方图的最右端,而是靠左一点,这样可以很好地表现出雪地的质感。同时,我们看到雪地上的阴影仍然处在直方图的“较亮”区域。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要在后期加大反差,让阴影处于“较暗”或“很暗”的区域呢?

 

    我没有找到关于煤堆的合适的照片,不过我找到了这些灰灰黑的酒坛子。从直方图上看,右侧还有些余量,也就是说,我们还可以再向右进行曝光。但事实上,我并没有这么做。相反的,我在原有的测光基础上,向左曝光1/3档。这样的曝光可以更好地表向酒坛子上的细节。注意光线的条件是漫射光,之所以选择漫射光条件拍摄,是因为如果在直射光下拍摄,坛子上会留下强烈的阴影。那些阴影是你想要的么?想一想,如果那些阴影是你想要的,那么应该怎么去曝光?

    结束语

    无论是“不溢出原则”还是“亮加暗减”原则,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总原则上,那就是——你要去看懂直方图,并根据拍摄的主题和直方图去调整曝光。现在,拿起你的数码相机,去拍照吧!

2007年3月 于北京

刊载于《摄影之友》2007年7期 

相关链接:

  • 数码相机的曝光秘诀
  • 如何使用数码相机更准确地曝光(全文)
  • 16条建议帮助你拍出更清晰的照片(全文)
  • 突出主体的三板斧
  • 干扰因素(全文)
  • 捕捉动态的三种基本方法
  • 数码相机夜间拍摄概略(全文)
 

17 条 关于 "数码相机曝光的秘诀" 的评论

评论[回复] 访客:访客 | IP地址: 119.4.21.* | 2009/10/16, 21:04 初学者,问汤老师个问题,比如直方图靠左,那就是暗了,需要加大曝光,但是如何加大呢?您写的“加大一档曝光”具体到相机道底是如何操作呢? [回复] 访客:汤 | IP地址: 114.243.107.* | 2009/10/17, 08:12 您好! 在数码相机中有三个参数可以改变曝光:曝光时间、光孔大小和感光度。 在使用光圈优先(A)、快门优先(S)或程序曝光(P)的时候,需要通过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增加或减少曝光。 使用手动曝光(M)时,可以通过减慢曝光时间、开大光圈或者提高感光度来增加曝光。 顺便提一句,直方图靠左不一定要增加曝光,要根据具体照片而定。关于数码相机曝光,您还可以参考http://tangshizhen.blshe.com/post/446/404751。 写的非常精辟 [回复] 访客:访客 | IP地址: 211.100.11.* | 2008/10/09, 09:20 写的非常精辟 [回复] 访客:访客 | IP地址: 59.32.70.* | 2008/09/05, 22:25 很好,看了这编文章终于对直方图有一个大约的了解。谢谢您。好文章。 [回复] 赵雅斤 | IP地址: 121.30.100.* | 2008/05/20, 22:57

学习了,汤老师有空来指点我的照片,呵呵

[回复] 高雄奇 | IP地址: 124.115.101.* | 2008/05/08, 09:53

好文章,值得推荐大家来读!

[回复] 访客:邓红英 | IP地址: 58.35.249.* | 2008/03/07, 09:28 学习,在以后的摄影中多看直方图,谢谢老师指点 你很棒 [回复] 访客:shansitaohua | IP地址: 221.1.21.* | 2008/03/03, 09:49 写得很好!谢谢! 回复 [回复] 访客:访客 | IP地址: 61.173.58.* | 2007/11/29, 21:37 受益非浅。读完后曾似相识,看完给高函回复后想起在摄影之友刊出过,忘了! [回复] 梁长斌 | IP地址: 222.37.113.* | 2007/10/04, 16:56

好文章,值得推荐大家来读!

[回复] 访客:王敬瑞 | IP地址: 124.78.127.* | 2007/09/27, 20:45 "摄影之友"7月刊,7,8月在飞机上必读~~~~ [回复] 访客:访客 | IP地址: 222.241.199.* | 2007/08/03, 17:11 相当受益. [回复] 高函 | IP地址: 210.83.202.* | 2007/08/01, 17:29

我就是蜂鸟网上的中顽童!

[回复] 高函 | IP地址: 210.83.202.* | 2007/08/01, 17:28

这篇文章出自何处???虽然示例的照片换了,一些文字改了改……
还是应该说明出处吧?

[回复] 汤识真 | IP地址: 221.221.24.* | 2007/08/01, 19:07

高函,你好!

非常感谢你的回复!

数码相机曝光的文章是为初学者写的,《摄影之友》的约稿,写于今年3月,删节后刊登在今年第七期上。刊出后,征得编辑同意将原文发在博客上。

已经很久没有去蜂鸟网的论坛了。看了你的留言,我第一个念头是:可能有“撞车”。所以,我在蜂鸟网的学院频道和论坛中简单查询了一下,但没有找到相关内容。

然后,我又在Google上以“数码相机曝光、直方图、中顽童、蜂鸟”等关键字搜索,这才发现就像大海捞针一样。

请将相关的链接告诉我,谢谢。

[回复] 顾茜 | IP地址: 218.86.198.* | 2007/07/26, 23:38

很实用。技术要服务于思想,我始终相信:最准确的曝光取决于摄影师的需要。我没有能力按自己的意志曝光:)

:) [回复] 访客:访客 | IP地址: 211.167.232.* | 2007/07/24, 13:44 学习。

发表评论

称呼 (required)

标题

个人主页(可选)

邮箱地址(可选)

  

汤识真

  • 从事和拍照相关的工作。邮箱:tangshzh@tom.com。
  • 博友留言
  • 访客留言

最新评论

  • 1. 写得真不错,下次见...
  • 2. 祝:新年快乐,阖家...
  • 3. 我收藏了
  • 4. 我收藏了
  • 5. 真的不错!总感觉学...
  • 6. 1、超焦距是一个特...
  • 7. 汤老师您好,数码相...
  • 8. 看到了您的博克,读...
  • 9. 今天听了您的课,受...
  • 10. 好教材!
  • 11. 学习收藏!
  • 12. 谢谢汤老师了,表格...
  • 13. 偶而学习了
  • 14. 以前也用超焦距,都...
  • 15. 认真学习,非常感谢...

最新发表

  • 1.区域聚焦应用 & 聚焦3米景深表下载
  • 2.Photomatix制造
  • 3.双环变焦镜头上超焦距的应用 & 超焦距表下载
  • 4.使用Photoshop校正线性畸变的三种方法
  • 5.干扰因素(全文)
  • 6.16条建议帮助你拍出更清晰的照片(全文)
  • 7.突出主体的三板斧
  • 8.捕捉动态的三种基本方法

文章分类

  • 【照片&讨论】 [73]
  • 【技术&实践】 [16]
  • 【旅行&分享】 [32]
  • 【记事&闲聊】 [9]

博客日历

  • ? 四月 2010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搜索


文章归档

  • 一月 2010
  • 十一月 2009
  • 十月 2009
  • 九月 2009
  • 七月 2009
  • 六月 2009
  • 三月 2008
  • 二月 2008
  • 十二月 2007
  • 十一月 2007
  • 十月 2007
  • 九月 2007
  • 八月 2007
  • 七月 2007
  • 六月 2007
  • 五月 2007
  • 四月 2007
  • 三月 2007
  • 二月 2007
  • 一月 2007

我的链接

  • 一般分类
    • 超焦距表下载
  • 我的其他空间
    • 我在搜狐上的空间
    • 我在巴巴变上的空间
    • 我在Flickr上的空间

新闻聚合





by 博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