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子沛:数据民主之下的美国矿难追责(南方都市报 2010-4-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19:06

数据民主之下的美国矿难追责

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896   版次:AA31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4-13
作者:涂子沛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开放专栏

    奥巴马就职的第一天,就承诺要把政府的透明和开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之后,他连出重拳,于去年5月推出了美国政府数据门户网站Data.gov;随后又发布了“开放政府的指示”,为政府各部门的数据公开工作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作为该项工作的总负责人,联邦政府首席信息官昆德拉解释说,这是一场数据民主化的运动,政府数据作为一项公共资源,应该像天气预报、体育赛事和股票信息一样实时公开。通过把信息的力量放到民众的手中,可以增加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对政府的监督。

    奥巴马的改革到位了吗?信息真的在美国民众手中产生了力量吗?4月5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发生了一起死亡29人的严重矿难,全国为之震惊。矿难后,美国民众也进行了一次网上追责,探究灾难发生的原因。与国内盛行的“人肉搜索”不同的是,美国民众采用的是“数肉”:找到数据,发现真相。

    矿难发生的当天,民众舆论的矛头首先直指政府主管部门——— 美国煤矿安全健康局,第一个问题是:该局是否工作到位、监管得当?

    Data.gov的网站上已经公开了从地理人口到经济能源等十余万项来自政府各部门的数据资料,网民很快就在网站上查询到答案。出事的上大煤矿(UpperBig Branch M ine)属于梅西公司(M assey Energy),老板叫布兰肯希普(Don Blankenship),其经营有46个地下煤矿。在Data.gov上,各煤矿的名字、地点、所有人和经营人等资料都条目清晰。在煤矿安全健康局的网站上,可以看到“煤矿警告、命令和安全”的数据库,输入“上大煤矿”,返回逾千条数据条目,这些数据,是该局对上大煤矿进行监管的流水记录。每一条记录,都包括检查的时间、结果、违反的法律条款、处理的意见、罚款的多少、已缴纳的金额、煤矿是否申诉等数据项。

    这些数据表明,上大煤矿的安全生产早已亮了红灯。该煤矿仅上个月就有53条违规记录,其中12条与地下逃生通道和通风设施有关。2009年,上大煤矿共有515条违规记录,被处以897325美元罚款,违规次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6倍。甚至在今年1月7日,其又因为通风设施的问题,被处以66142美元罚款,是罚款金额最大的一次。

    既然早已劣迹斑斑,为何迟迟没有关闭?——— 其实,这1000多条数据记录也提供了答案。煤矿安全健康局的官员解释说:为了保证公平,安全审查中设有申诉制度,在最后的申诉结果出来之前,无法关闭煤矿。不幸的是,申诉过程复杂冗长,梅西公司正好以此作为缓兵之计,不断提出申诉,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数据显示,在202项比较严重的警告中,梅西公司对154项进行了申诉;对于前100宗大额罚款,梅西公司只认了15%的账。

    4月6日,矿难发生的第二天,煤矿安全健康局特事特办,将上大煤矿的监管记录打包专列到一个文件中,供网民浏览。这些数据是政府职能部门“有所作为”的最好注脚,煤矿安全健康局也因此在民众的视线中迅速“脱责”,关注的焦点很快转移到梅西公司的管理层上。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警告处罚,这貌似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梅西公司是何方神圣,胆敢如此漠视政府的三令五申、顶风作案?

    还是归功于奥巴马的数据民主化运动,梅西公司及其老板布兰肯希普的政治影响力很快以数据的形式浮出了水面。

    在 一 个 叫“ 透 明 数 据 ”(TransparencyData.com)的网站上,网民可以查询到和梅西公司相关的全部政治捐款记录。“透明数据”网站收录了全美联邦、州两级政治竞选的全部捐助情况,从竞选捐款人、受益人、捐款额,到时间、地点,甚至竞选结果的数据都在该网站上免费共享了。数据表明,自2003年以来,梅西公司有过326笔政治捐款共计287万美元,绝大部分是布兰肯希普个人捐出的。稍做数据分析,网民就发现了捐款的两个特点。一是近90%的捐款14笔共2485500美元流向了一个叫“以孩子的名义”的组织;二是接受款项最多的个人是西弗吉尼亚州地方上诉法庭的法官本杰明(BrentBenjamin),计24笔共22500美元,其次是现任州议员安第斯(Troy Andes)。

    “以孩子的名义”也是一个竞选组织,它在新闻网页和视频网站上留下的唯一足迹是一场罢免驱逐地方上诉法庭麦格劳(W arren M cGraw)法官的选举运动。顺藤摸瓜,网民很快发现,这位法官曾作出过一系列对梅西公司申诉不利的判决,至于现任州议员安第斯,曾在梅西公司的公关部工作过。

    2004年,麦格劳法官败选,新当选的法官正是梅西捐助次数最多的个人:本杰明。

    “本杰明”果然经不起搜索。在美国最高法院的网页上,更多的故事浮出水面。4月8日,有网民贴出了其涉及偏袒梅西公司的案件链接:在一场涉及5000万美元的索赔官司中,他的陪审团投出了关键的一票力挺梅西。但原告不服,继续上诉到最高法院,2009年6月8日,美国最高法院认定本杰明接受过梅西公司直接和间接逾250万美元的捐款,存在“重大偏袒”的可能,判决其回避。

    至此,一幅充满数据细节的图像已经清晰地出现,灾难发生的原因不言自明。梅西公司利用申诉制度对付政府的监管,一再拖延被关闭的命运;同时通过政治捐款在权力机关安插扶持代言人,以争取最大的生存空间。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都是在法律框架之内发生的,梅西公司钻的是制度的漏洞。4月8日,网络舆论、新闻媒体又开始转向,开始了新一轮制度层面的反思和批判。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在网上追责的过程中,网民还曝光了搜索到的其他一些数据:梅西公司下属的另外一家煤矿鲁比煤矿(Ruby Energy mine),同样岌岌可危。2009年,鲁比煤矿受到573次警告、1668408元罚款,总数甚至比出事的上大煤矿还多,唯一不同的是,鲁比煤矿受到的严重警告仅15次,较上大煤矿少33次,这可能是它至今还没“引爆”的原因。如何完善制度、避免同样的悲剧在鲁比煤矿重演,已经成为当下美国民众热议争论的话题。

    (作者涂子沛,曾在广东省的公共部门和信息领域工作十年,现居美国匹兹堡)

http://gcontent.nddaily.com/e/c4/ec4a6c0d2b86d399/Blog/ac4/d7f4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