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干部下乡“狗不叫、鸡不跳”说起//道德重建从改善官德入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56:43
从干部下乡“狗不叫、鸡不跳”说起 // 道德重建从改善官德入手
2010年04月12日 10:04:56  来源: 半月谈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近日,中共湖南省邵阳县委在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时明确要求:乡镇干部下乡要做到“狗不叫、鸡不跳”。
所谓“狗不叫”,就是要求乡镇干部勤下乡、多进村、常入户,做群众的贴心人,村头的狗见到你的次数多了,熟悉了,既不吠也不咬,把你当自己的家人看了。
所谓“鸡不跳”,就是要爱护百姓,不给基层添麻烦,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清正廉洁,不能一下乡就让老百姓杀鸡宰鸭搞招待,闹得鸡犬不宁。
“狗不叫、鸡不跳”,既是对当前乡镇干部下村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和行为规范,也是广大老百姓的真切期盼。随着乡镇职能的转变,乡镇干部还需不需要像以往那样,走进村头,走上田头,答案是肯定的。新时期的“三农”工作,要求更高,服务更多,方法更细,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的压力更大。如果我们没有一种好的作风,不能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就会离群众越来越远。到时,路过村头就有被狗追咬的危险。
乡镇干部下村的目的是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扰民劳民。因此,放开自己的腿还要管好自己的嘴。党员干部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不是向老百姓要利益的。干部常揩老百姓的油水,这种油水就会成为抹黑干部形象的墨水。干部下乡吃只鸡,虽然不算大问题,但是桌上的菜热了,群众的心可能就凉了。
乡镇干部身在最基层,其形象常常代表着党的形象,其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就要从最实在的要求抓起,从最基本的规定做起,干部要从内心里把老百姓当亲人看,把为老百姓服务当成为自己的亲人办事。对待老百姓的东西,像对待自己兄弟姐妹的劳动成果一样去珍惜。
干部下乡要带着感情,入户要有真情意,踏踏实实向百姓求良策,听群众之呼声,真心实意地访民情、解民难、帮民富、保民安。人是讲感情、懂感情的,老百姓的感情是最真诚纯朴不过的。只要我们的干部真正为他们费了心,出了力,造了福,谋了利,老百姓自然会把你当座上宾。(林彦博)
能上能下多措并举——如何让基层之路越走越宽广探析
干部选用须打破“权大责小”的怪圈
2010年04月13日 08:25:49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以往官员任职出现问题基本上是当事官员承担责任,尚未连带。但是王亚丽案打破了这个曾经不成文的潜规则,一路为她造假骗官提供保护的若干官员纷纷受惩,开了官场干部选用责任追究的先河。
近日,石家庄团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造假骗官案被一路追查,河北省纪委对时任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的张振江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时任石家庄市委宣传部部长的栗建华党内警告处分。除以上两位厅级高官外,还有数名涉案处级官员被给予开除公职、移送司法机关和党内警告等各种不同处分。此案看起来或许不像某些部级官员贪腐案那样巨大,但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往官员任职出现问题基本上是当事官员承担责任,尚未连带。但是王亚丽案打破了这个曾经不成文的潜规则,一路为她造假骗官提供保护的若干官员纷纷受惩,开了官场干部选用责任追究的先河。
开先河只是开先河,如果不进入制度体系,王亚丽案就可能仅仅成为孤例。中央于近期接连打出了干部选任监管组合拳,先后发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这四大“办法”,共同构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其中,界定的39种责任追究情形,全面涵盖了当前干部选任中的显著问题。
多年以来,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诸多不正之风,其中领导干部指定提拔人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任人唯亲、封官许愿等等,已经成为人们见怪不怪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就在于官员的选拔任用权基本由上级掌握。如果上级用人用对了,那是慧眼识英才,伯乐也;如果上级用人用错了,那是“老夫看走了眼”,“痛心疾首”也;或者将责任推到集体领导上,最后是一笔带过,虚无缥缈,无人受过。在这种情况下,领导提拔干部的权力被放大,但责任却被虚置,也就是秦晖教授所言的“权力无限大,责任无限小”。最后自然而然地导致干部用人体系扭曲化,任人唯亲、独断专行等等便很容易流行开来。虽然说近年来国家出台的问责制度不可谓不多,也有部分官员因此而受到追究,但由于这种问责制度不够完善,被问责官员复出又成为普遍现象,实际上致使问责制度异化为无责制度。在这种问责制度之下,一些地方为了堵悠悠万众之口,让责任官员辞职以避风头,但未几又再次任用新职,问责变成了“保护伞”,也算是当今官场一大怪现状!
道德重建从改善官德入手
2010年04月13日 07:34:0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失去的东西方显其价值,这话同样适用于道德。我开始知道世界上有道德这回事,是在“文革”后期读小学时,那时全国人民都在大批孔孟之道,传统美德成了封资修,父亲揭发儿子、妻子告发丈夫成了最时髦的革命行为。经过“文革”的疾风暴雨,又经过近二十年拜金主义的解构,数千年积蓄起来的道德资源终于被扫除尽净,我们于是进入了一个没有道德的时代,一个既没有旧道德又没有新道德,既没有公德又没有私德的时代,如同《红楼梦》所预言的那样,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现在,大街上每天都在上演的一起又一起标志性事件,会告诉你这场革命究竟有多么彻底,多么成功。前几天,一位古稀老人在北京街头跌倒,数十人前来围观却没一人拉她一把,他们不敢,谁知道她是不是碰瓷的?在一个道德缺失的时代,人们总是勇于作恶而怯于行善,他们别无选择。
道德多少钱一斤?拜金主义者会从心底发出冷笑。话说有一天,一只蜘蛛雨后出来巡视他的王国。风和日丽,春意盎然,一切平安无事,晶莹的雨珠正在蛛网上闪闪发光。这时,蜘蛛突然看见了一条长长的丝线,从它的蛛网的边缘一直通向远处的一棵苍天大树。“这肯定是一根无用的丝线”,蜘蛛对自己说。它于是毫不留情地向这根线咬了一口,与此同时,它听到了一阵天崩地裂般的巨响。道德就是蜘蛛网上的那根丝线。它是维系文明大厦的底线,如果没有了它,文明的大厦终将轰然倒塌。
一个没有了道德底线的社会其实是一个丛林社会,社会失去信任,人对人是狼的说法成为现实,人们只会用爪子和牙齿相向,甚至人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庭都成了厮杀的战场。弱者固然常常成了鲁迅所说的人肉宴席上的美味,强者们也随时会被吞噬。弱者渴求公义,强者没有尊严。因此,除了处于食物链最顶端的极少数,很少有人愿意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不管你说它是什么模式。
于是,道德重建成了整个民族的焦虑。那么,道德重建从哪里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