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公敌”腾讯的进攻路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36:47
“全民公敌”腾讯的进攻路线
2007-01-23 10:43:08.0    李国训    财经时报
实际上,腾讯在侵入互联网每个细分领域时,都引起了众多竞争对手的恐慌。甚至有人惊呼:“腾讯在与所有互联网公司为敌!”   掌中无限的总裁梁辉最近很关注腾讯与淘宝的官司。
官司的缘起只是一场微不足道的纠纷:淘宝网上存在大量的QQ号和Q币(虚拟货币)等交易信息,腾讯为此发函表示抗议。在抗议无效后,腾讯便以“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财产权以及不正当竞争”等理由,把淘宝网告上了法院。
引起梁辉强烈关注的原因是,不久前,腾讯诉掌中无限PICA侵权案也刚在北京结束开庭审理。虽然两个案件并不相同,但腾讯起诉的理由却几乎相似——“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财产权以及不正当竞争”。而且在PICA侵权案中,腾讯还提出500万元的索赔要求。
这种动辄“刀枪相见”的大棒政策,似乎不符合腾讯的个性——在很多人心目中,低调的腾讯就像它的标识小企鹅一样温顺,绝对没有任何危险。与其他互联网公司老总相比,腾讯董事长马化腾(马化腾新闻,马化腾说吧)绝少抛头露面。这一点也常被人津津乐道。
但,腾讯早已不是当年的小企鹅,而更像一只凶猛的商业动物。在这半年内,千橡及其网站Donews、汽车厂商奇瑞……收过来自腾讯的诉状的公司并不在少数,淘宝和掌中无限不过是“大俱乐部”里的两个“小成员”。
“腾讯不断扩张和膨胀的过程,就是它四面树敌的过程。但腾讯不怕敌人,因为它已经足够强大,可以摧毁一切。”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向《财经时报》如此感慨说。
与阿里系全面开战
实际上,腾讯与阿里巴巴的交恶由来已久。由于各个业务线的全面竞争关系,两者关系一直剑拔弩张。此次淘宝网交锋事件,不过才揭开腾讯、阿里巴巴两大互联网帝国“暗战”的冰山一角。
早在去年5月,腾讯就与淘宝开始大打“口水战”。当时,淘宝网力推的收费业务“招财进宝”胎死腹中,阿里巴巴有关人士认为是因为遭腾讯“暗算”——因为在“招财进宝”推出不久,腾讯旗下的拍拍网就实施了“蚂蚁搬家”计划,宣称从其他C2C平台迁来的卖家可直接将第三方平台信用度导入拍拍网,并承诺“搬家就送推荐位、开张就送大红包”。
尽管事情不了了之,但腾讯对C2C的青睐却情有可原。要知道,除了淘宝、易趣网以及腾讯2005年9月推出的拍拍网三家外,国内C2C网站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易趣近日被母公司Ebay转手给TOM网的消息,更是给这一市场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
阿里巴巴旗下的雅虎中国,也是被腾讯视为潜在的心腹大患。
在雅虎中国并入阿里巴巴之后,马云(马云新闻,马云说吧)一度为做门户还是做搜索徘徊不定。但无论哪个方向,都与同样后起直追的腾讯狭路相逢。腾讯除了在做大门户网站QQ.com外,也在不声不响推出搜索网站SOSO.com.而在市场格局已定的局面下,后来者之间的竞争显然更加惨烈。
腾讯更大的忧虑还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各类聊天软件。无论是阿里巴巴的贸易通、淘宝旺旺,还是雅虎通,这三大即时聊天软件的存在,对依靠QQ发家的腾讯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最近,阿里巴巴在上海成立阿里软件,还宣布将这三大聊天软件整合成“阿里旺旺”。这一消息,无疑加大了腾讯的不安情绪。
尽管QQ注册用户号称达到了1.4亿,为“阿里系”三大聊天软件的用户总量的十几倍。但是,QQ的人群以娱乐的年轻人为主,“阿里系”聊天软件的用户却覆盖商务人群。而这恰好是腾讯一直难以进入的市场。
腾讯依靠聊天工具的霸主地位,从而轻易介入互联网各个领域。它显然不愿意看到“后院起火”。把矛头永远指向阿里巴巴,这显然是个安全系数极高的做法。
“全民公敌”
实际上,腾讯在侵入互联网每个细分领域时,都引起了众多竞争对手的恐慌。甚至有人惊呼:“腾讯在与所有互联网公司为敌!”
1月10日,互联网协会出炉的《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令人瞠目结舌。这一报告显示,新浪、网易、腾讯已分别为门户三强。过去三大门户格局因为腾讯的出现而被彻底打破。
据全球ALEXA网站排名显示,腾讯在过去几个月已完全超过新浪、网易,紧随百度排全球第6名,在中文门户中位列第二。新浪和网易则在前10名左右。
在2006年世界杯期间,第一次报道重大体育赛事的腾讯网,其世界杯站点用户达到4560万人,直逼新浪。广告收入也直逼其他门户网站。
尽管腾讯的门户网站崛起,显然掺杂了不少弹窗广告的技术原因,但无论如何,腾讯进军门户的神速,已令各大门户网站感到无助。
“我正在改变以前的看法。中国上网的年轻人居多,腾讯覆盖这个人群,也很难说不会超过新浪。尤其在2007年奥运期间,腾讯再向上一搏的机会很大。”互联网资深分析师吕伯望(吕伯望博客,吕伯望新闻,吕伯望说吧)说。
而且,门户网站只是腾讯手中的一枚棋子。在其他细分领域,腾讯的敌人们正在品尝苦果。
去年Web2.0才刚刚兴起时,腾讯的Q-Zone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博客服务商。新浪、搜狐、百度等网站重金打造博客服务,到头来却依然被腾讯悄无声息地赶在了前面。
国内最大的休闲游戏网站——联众如今已名不符实。腾讯的休闲小游戏才做一年,其流量就远远超过联众。而在网络游戏方面,网易正在被腾讯赶超。
据悉,腾讯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业务布局,构建了包括QQ软件、QQ.com、QQ游戏以及拍拍网在内的四大网络平台,并分别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网络社区。
而分析人士认为,基于即时通讯综合的服务平台营收规模,远要比单一的互联网服务显得强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腾讯市值相当于新浪、搜狐、网易加盛大之和的最根本原因。而腾讯无论进入哪个领域,依然会引起对手们的恐慌。
------------------------------------------------------------------------------
链接
腾讯的发家史
腾讯控股(0700.HK)2004年6月16日在香港主板正式挂牌交易。腾讯上市引领了新一波互联网公司上市浪潮。
从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到靠一个小小的QQ软件起家,到成功在港上市,腾讯一方面创造了奇迹,另一方面也面临竞争对手的种种挑战。
好多网民对QQ今天如火如荼的景况完全没有预见到,甚至包括创建人马化腾和张志东在内也是如此。
1998年11月,马化腾和张志东决定创建腾讯,最初业务是想一些寻呼台做系统集成。软件QQ(之前称作OICQ)在产生之初,是几个技术人员在办公室用于即时沟通的一个小软件,是马化腾模仿ICQ的一个随兴之作。
谁也不会相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软件会创造出利润来?第一,它不是一种创新产品,它在1999年2月推出时,之前已经有世界级品牌ICQ在网民中应用,并且占领了相当的中国市场,但却没有中文版。在国内,也已经先有了PICQ、CICQ等聊天工具(即时通信软件);第二,它采用的技术也不领先,与先前的几家相比并没有任何特别的优势。
1999年初的某一天,OICQ软件被挂在了网上免费下载。
奇迹发生了。OICQ的用户数呈几何级增长态势,不到两年时间发展了3000多万。马化腾后来回忆说,用户数量增长太快,增加服务器的成本一度曾让企业不堪重负,几次想卖掉OICQ,但卖了好多次都没卖掉,只能另谋生计。
到2002年,腾讯QQ的用户群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群,腾讯成为中国最大的即时通信服务网络,甚至现在很多人已经把QQ号码作为与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并列的重要联系方式之一。
腾讯由此成就了腾讯最核心的竞争力——客户端渠道的垄断性地位。腾讯每横向拓展一个新的盈利阵地,无需太多创新,无需太多市场推广投入,仅是凭借客户渠道的垄断性优势一点,就能获得令竞争对手欣羡不已的丰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