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的金权“阴谋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0 17:29:46
《货币战争》的金权“阴谋论”
马林韬 四、《货币战争》的金权“阴谋论”  
——宋鸿兵八卦揭秘“华尔街”谱系的“撒旦诗篇”[①]  
【按】:这些将构成《资本的密码和自由的逻辑——全球新经济变革的价值重建》专辑的片段,是马林韬为其《全球化和统观论的市场经济革命》(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的书中,提出应建立对现实市场经济问题和经济学问题进行价值哲学思考的统观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而写就的一些有感而发的、自由即兴的、属于大众文化版的更通俗诠释。所谓统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也即是价值基础理论和市场应用理论相统一,或者说伦理价值目标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新民权主义的大众经济学……  
   
(一)  
深度揭秘“华尔街”的一切都是利欲熏心和充满了阴谋诡计的老千之术!  
这正是《货币战争》一书的作者宋鸿兵要告诉大家的,有关“华尔街”前世今身的一系列惊世秘闻(请注意,这里的“华尔街”已是一切国际金融寡头们的共称了)。  
宋鸿兵,20世纪90年代初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还曾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现为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  
宋鸿兵是最早发现并精确预告美国将发生“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问题专家。那是在宋鸿兵还担任“两房”高级咨询顾问的时候,他先是发现,“两房”资产负债表的基础资产(即终端客户的次级贷款)已发生严重的呆坏账了,尽管这些资产泡沫经一级级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衍生、打包和杠杆化后,已成为各种创新的“金融产品”被卖出去了,甚至卖到了全世界,但问题是,这些基础泡沫一旦破灭,它的震荡效应也将形成被一再杠杆化地放大的破坏性冲击波!宋鸿兵还敏锐地发现,“两房”高层其实也早就预感到危机即将爆发,并在不声不响地进行应变的计划了,这一切,无非就是先进行资产的划转处置,以便把烫手的山芋像击鼓传花那样在危机爆发前给甩了出去,再就是,他们已开始着手内部的应变调整和即将开始的裁员准备了。  
宋鸿兵说,他是从“两房”高层一个微妙的人事变动发现了这一重大秘密的,那就是,素来就有“屠夫”和“冷面杀手”的雅号,一贯负责清盘裁员的那个家伙被从印度紧急调回了房利美总部,并担任了主管人事的副CEO……因此,宋鸿兵不仅像聪明的杨修那样,从一个“鸡肋”的口令敏感到主帅已心知败绩,并即将撤军了,而且也和杨修一样,把自己发现的秘密告诉了身边的一些同事们。杨修生活在专制的封建时代,没有自由的去处,后来被曹操迁怒和诿过而诛杀了,宋鸿兵则在危机爆发前主动离开了“两房”,并开始撰写他将要深度揭秘“华尔街”阴谋的《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在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不久的2007年6月及时推出,并顿时就成为一本很吸引大众眼球的畅销书,紧接着,已是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的宋鸿兵又于2009年推出了《货币战争②——金权天下》,而且据说,宋鸿兵院长的《货币战争》系列还将要不断地陆续推出。  
《货币战争》是一部内容很丰富,情节很生动,故事很离奇、也很八卦的,关于近现代国际银行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寡头世家谱系的历史演义书。  
作为该书的一名热情读者,老马我读后感到收获颇丰,也感触颇多,并有一些独立的见解希望表达和探讨。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两部属于“快餐经济学”的《货币战争》的署名,都是“宋鸿兵编著”而不是“宋鸿兵著”。  
这正如作者本人交代的:“从2006年夏完成《货币战争》以来,就开始着手收集资料酝酿《货币战争》②——金权天下》了……在1 000多个日日夜夜里,阅读了上百部各家族史、各国经济史、各类文献、地图、杂志、报纸、网络文章,总阅读量超过了5 000万字,平均每天5万字的阅读,终于完成了这件现在想起来不堪回首的工作……我自认为,《货币战争》②——金权天下》的信息量是第一本的10倍以上,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200人以上……这两本书的逻辑完全能够自洽,大量史实相互印证,许多重大谜团都会有一个合理和统一的逻辑支撑。”  
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惊人工作!宋鸿兵院长的两部《货币战争》,也正是在对大量历史文件和历史人物最生动表述(其中,也包括各种生动的八卦表述)的直接引述、链接和编撰的基础上,来建立了《货币战争》关于国际金融寡头“阴谋论”的历史逻辑。所以,宋鸿兵院长很谦虚、也更为彰显其历史权威性地对两部《货币战争》都署名为“宋鸿兵编著”,而不是“宋鸿兵著”。  
老马认为,《货币战争》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大约有三:  
第一,该书是一部史料性较强、内容很丰富、故事很生动的关于近现代金融社会发展的历史演义(就如像《三国演义》那样),不仅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还可以作为各种金融正史或教史(如《三国志》)的重要补充,并起到激发人们对一般金融知识、金融历史和现实金融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和认识提高的文化普及作用。其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正是关于美国中央银行的美联储竟是私人金融寡头资本所有(或操控)的重要揭秘;  
第二,全球化的今天,在国内一度弥漫着主流经济学家们对资本和所谓资本主义理性(或合理性)大加谄媚的一片赞美讴歌,并麻痹和误导着众多的人们,既懵懵懂懂又趋之若鹜地成了“交易所中的小鱼和羔羊”,甚至全然不顾连当年黑格尔也曾十分困惑和忧虑的,“一方面财富的积累增长了,另一方面,束缚于这种劳动的阶级的依赖性和匮乏也愈益增长”,并形成了“贱民对富人、对社会、对政府的内心反抗”的社会撕裂情景,却是宋鸿兵院长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关键时机站了出来,登高一呼(其实,负责任地“站了出来”并“大声疾呼”的人还很多,甚至很伟大,如马克思,只是后来的“时过境迁”反而使人们数典忘祖地都淡忘了,还有更多的人则是“站出来了”也“不合时宜”,或是人微言轻,所以“说了也白说”),并以一种普罗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八卦方式,或者说是“因缘说法”的方式,声情并茂并慷慨激昂地向人们揭示了一切资本的本质或秘密就在于它完全是逐利性的,一切资本权利的扩张、特别是那些资本权利操纵者的金融寡头和家族们(马克思更平和地称之为“资本的人格化”)若是不受限制的权利扩张,更是必然地会充满了各种自私、贪婪、无耻和无所不用其极的阴谋手段,如散布谣言、设置陷阱、操纵股市、操纵汇市、操纵楼市、操纵货币,直至操纵政治,甚至利用战争——即宋鸿兵院长生动描述的一切有硝烟的或无硝烟的《货币战争》——然后就是以“剪羊毛”的一贯手法而大发不义之财了!(插上一句,无论说理还是论道,如果太严肃了,普罗们就听不太懂,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兴趣,所以,八卦一点,反倒很能吸引大众眼球,另外,我们在后面还将不断地提到,历来的启蒙者或革命者,为开发民智或发动群众,往往要利用一些谶言、八卦,对这种近乎和即乎宗教的历史文化现象中,还算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属于人类共同价值的伦理部分,正是荷兰的理性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在对旧神学批判的同时,也曾给予了一个很好的辩证解读,称之为“因缘说法”)总之,宋鸿兵院长苦心孤诣地要告诉大家的就是,现实的一切以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和矛盾现实的本质,其实都是不同人们或不同国家之间不断进行的利益攸关的所谓“货币战争”,而且,现实全球化“货币战争”的游戏规则也远远谈不上什么公平正义,而是形成了“华尔街”国际金融寡头们的一手操纵;  
第三,宋鸿兵院长在《货币战争》的书中,还为人们详细地勾勒出了整个世界前世今身的不同金融寡头利益集团十分庞大和错综复杂的世系图谱,这正是一张牢牢地盘踞在全球食物链最高端的人脉广布的巨大利益关系网。从历史和现实的金融寡头利益集团和它们人脉广布的巨大利益关系网的形象视角,而不是被一些抽象的所谓资本(主义)理性所迷惑,并建立人们的社会价值批判和利益博弈观念,也正是《货币战争》的书中,关于“透彻地理解这些人组成的人脉关系网,是我们正确理解西方社会的重要基础”而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方面。  
当然,人们应该得到的真正启发更是,要重构当今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价值体系,建立人们经济社会关系和利益交往方式更加普遍化和更加公正的游戏规则,并使不同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博弈或交往成为良性化的耦合,而不再是纯粹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由少数人操纵和玩弄的“阴谋战争”。  
所以,也正是在这个应对历史和现实的经济金融问题进行人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老马却认为,宋鸿兵院长的整个社会文化批判,乃是一种主观决定论的历史文化观,而且是一种令人悲观的“主观阴谋论”的历史观,总之,一切的历史发展和重大事件都被过度渲染地看成是国际金融权势利益集团的一手操纵和全息导演——就像是全能的上帝一样,但他们真是那么的了得么?  
《货币战争》的历史演义,也仿乎就是:百年魔怪舞翩跹,洪洞县里无好人!  
另外,宋鸿兵院长给人们或中国政府应对“货币战争”所支的招,也不过是“以术治术”而已,缺乏真正的历史超越性,照此逻辑,如果我们今后强大起来了,难道也仍然只能是成为“货币战争”中的一位新霸主,而终是不能建立起一个以公平正义为价值主导的美好世界吗?  
对此,我们还是先看一段宋鸿兵院长具有总括性意义的《自序》告白吧: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人组成的,对社会的研究应该以人为中心,特别是在一个社会中发挥着重大影响力的关键性少数人群。透彻地理解这些人组成的人脉关系网,是我们正确理解西方社会的重要基础。  
其实,任何人类社会的结构都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型,关键性的少数人群由于自身的聪明与勤奋,某些情况下也通过暴力与欺诈手段,在社会结构中逐渐向上攀升。当他们具备足够的财力和影响力时,又会反过来通过改变游戏规则从而巩固和扩大其既得利益,并形成利益互锁的统治精英阶层。如果说东方社会的权力金字塔结构是以政权为基础的话,那么西方的统治金字塔则是以非常隐蔽的债权为链条,将社会各阶层牢牢地维系在一起。在西方社会中,债权人拥有着支配性权力,债务人处于被支配地位,而国家机器的主要功能就在于保护和强化这一链条的可靠性。在西方,谁是最大的债权人,谁就是游戏规则的最终制定者。19世纪以来,国际银行家控制下的中央银行,无疑是整个社会最大的债权人,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其他阶层都是他们的债务人。从这个角度看今天的西方,实际上是金融势力集团控制着政府的决策。  
中国正在日益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中国新一代的战略思想家们,必须具备宽广的全球视角和深远的历史纵深感,才能形成长远和实际的国际战略。任何战略形成的前提在于必须确定谁是最主要的战略对手,没有对手的战略不成其为战略,基于错误的主要对手的战略不成其为有效战略。全面透彻地了解国际金融势力集团的历史渊源和人脉关系是形成正确的中国国家战略的基石……  
   
宋鸿兵院长的以上总括性表述的确很精彩。但字里行间所流露和表达的,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的社会文化观,所看重的也是“在一个社会中发挥着重大影响力的关键性少数人群”——而无论他们是西方的“撒旦”,还是东方的“真主”。  
老马我认为,正是这种精英主义的社会文化观和主观决定论的社会历史观,却是宋鸿兵院长整个《货币战争》的思想逻辑终是发生了价值错位和历史乖谬的地方。  
老马的观点是,任何社会的中坚,的确都只会是“自身聪明且勤奋的少数人群”,但人们正确的社会文化观(即为什么人服务的方面)却不能是“少数论”的精英主义,而应是普世主义或普罗大众主义;在人类社会迄今的历史发展中,也的确不乏比比皆是的各种阴谋诡计,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却并非是一小撮玩弄权术的阴谋家们就可以任意地设计和主导,而是有其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货币战争》的一个最重要思想主题就是,近现代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一切,都是国际金融权势利益集团围绕着对金融货币的控制和争夺,进而实现对社会财富垄断、瓜分和掠取而展开的“阴谋论”的结果。  
作为印证,宋鸿兵院长不仅讲述了现代银行业鼻祖和金融寡头世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阴谋发迹史的精彩故事,引用了家族重要成员梅耶·罗斯柴尔德的一句格言“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权,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还大量引述了更多国际金融家和各国政要们,围绕各种重大历史和政治事件的关于金融和货币决定要素的权威性言论,并把一切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一系列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欧美历史上发生的历次国内战争和国家之间的战争,甚至世界大战等等,都演义成了国际金融寡头们为实现“剪羊毛”目的的精心设计和人为主导。  
围绕国际金融寡头们是怎样控制货币发行权和实现对世界经济利益的垄断,宋鸿兵院长在《货币战争》的书中还重点刻画了“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总统的百年战争”的所谓历史演义,以及“国际银行家们围绕‘金本位’废与立的所谓‘货币战争’”。  
……〔未完〕  
   
(相关内容参见马林韬网站“红旗漫卷西风”:www.malintao.cn“博客天地”)   
[①] 《撒旦诗篇》是出生于印度孟买一穆斯林家庭、后加入英国籍的作家萨曼·拉什迪,于1987年用英文写成的一部以某宗教的产生为背景的幻想小说。该书于1988年9月由英国企鹅书局推出后,立即被世界伊斯兰国家和广大穆斯林谴责为污蔑和攻击伊斯兰教的信仰,歪曲伊斯兰教的历史,亵渎《古兰经》和先知穆罕默德的谤书。亚、非40多个伊斯兰国家严令禁止此书在本国出版发行。1989年2月14日,伊朗伊斯兰革命最高宗教领袖霍梅尼还发出了处死拉什迪的最高命令,并许诺,凡执行对拉什迪死刑者将获得50万美元的奖金,因执行使命而成为烈士者,还将直接升入天堂。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苏丹、利比亚、马来西亚、英国等20多个国家的穆斯林则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浪潮,阿拉伯国家的报刊也纷纷发表了大量声讨文章,抗议英、美等国出版《撒旦诗篇》,庇护拉什迪。3月3日,英国首相和外交大臣发表讲话,对《撒旦诗篇》伤害了穆斯林的宗教感情表示理解,并要求伊朗撤销对拉什迪生命的威胁。3月7日伊朗政府正式宣布与英断交。《撒旦诗篇》事件最终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国际政治风波和外交风波。
 
 
 
 
四、《货币战争》的金权“阴谋论”  
——宋鸿兵八卦揭秘“华尔街”谱系的“撒旦诗篇”[①]  
【按】:这些将构成《资本的密码和自由的逻辑——全球新经济变革的价值重建》专辑的片段,是马林韬为其《全球化和统观论的市场经济革命》(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的书中,提出应建立对现实市场经济问题和经济学问题进行价值哲学思考的统观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而写就的一些有感而发的、自由即兴的、属于大众文化版的更通俗诠释。所谓统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也即是价值基础理论和市场应用理论相统一,或者说伦理价值目标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新民权主义的大众经济学……  
   
(二)  
……〔续前〕  
——关于“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总统的百年战争”。  
宋鸿兵院长梳理和罗列的美国历史是,由于新生民主制度在设计和建立时出现的重大疏失和漏洞,以致形成了“‘金融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与美国民选政府在南北战争前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美国私有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一制高点上进行了反复的殊死斗争,前后共有七位美国总统因此被行刺,多位国会议员丧命……”并最终形成了,至今也不可动摇的美国私有中央银行系统——美联储——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主导和统治。  
宋鸿兵院长所谓的“百年战争”又分为三个时期:“美国第一银行时期”(1791~1811)、“美国第二银行时期”(1816~1836)和“美联储的成立”(1913),主要的历史演义是:  
美国建立之初,作为开国元勋和第一任财政部长的本杰明·亚力山大·汉密尔顿(被认为是由罗斯柴尔德家族资助的国际金融集团代言人)强烈建议,应比照英国英格兰银行的私有中央银行模式,以向民间募股的方式来建立美国的中央银行,并以这些银行家和富人的信用来彻底履行发行货币的职能(当时,联邦政府正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议案经众、参两院的激烈辩论后勉强通过了。该提案还须经总统签署后才能成为有效法律。但提案却遭到同是开国元勋、美国《独立宣言》重要起草人和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的托马斯·杰斐逊(后为第三任美国总统)和独立战争参加者、1787年制宪会议重要代表和《联邦宪法》重要起草人的詹姆斯·麦迪逊(后为美国第四任总统)的反对,他们认为,这个提案明显与宪法冲突,宪法授权国会发行货币,而不是任何私人银行。他们的意见打动了华盛顿总统,总统也曾下决心要否决提案。最后,是汉密尔顿的游说和迫在眉睫的严重财政危机压力,最终使华盛顿总统于1791年2月25日签署了美国第一个私股中央银行(The  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的成立授权,但规定它的有效期为20年。  
杰斐逊当选美国总统(1801~1809)之后,开始不遗余力地试图废除美国第一银行,到1811年银行有效期满的时候(此时已是麦迪逊为总统),双方的角力达到了白热化,众议院以65对64仅一票否决了银行有效权延期的提案,参议院则是17对17票打平,最后是兼任议长的副总统乔治·克林顿关键的否决票,使美国第一银行于1811年3月3日关门大吉了。对此,坐镇伦敦的内森·罗斯柴尔德大发雷霆并威胁道:“要么给(美国第一)银行授权延期,要么美国将会面对一场最具灾难性的战争。美国政府没有理会。结果几个月后,爆发了英美之间1812年战争,战争持续了三年,打得美国债台高筑,债务从4 500万美元增加到12 700万美元,美国政府终于屈服了。最后,在麦迪逊总统的提议下,1816年12又诞生了美国第二银行(The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同样得到20年的经营授权,也同美国第一银行一样,80%的股份为私人所有,20%为政府持有,依旧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牢牢地控制着它的经营大权。  
1828年当选美国第七任总统的安德鲁·杰克逊,一直决心要废除第二银行。1832年是杰克逊总统竞选连任的年头,如果他连任,第二银行的期限将于1836年(他的下届任期内)结束。在银行家们支持的候选人败选后,银行经营权延期的提案仍在两院表决过关。第二银行主席比德尔甚至表示:“如果杰克逊否决提案,我将否决他。”但杰克逊总统毫不犹豫地否决了第二银行延期提案,并于1835年1月8日还清了最后一笔国债。围绕私有中央银行和独立财政系统的斗争也从此而激烈地展开了。1835年1月30日,杰克逊总统在来到国会山参加一位国会议员的葬礼时,一位来自英国的失业油漆匠向他行刺,连开两枪,结果都是臭火,总统幸免于难。后来,法庭经过仅仅五分钟的审理就断定此人有精神病,没有追究其法律责任。银行家们则开始了“否决总统”的“货币战争”,他们同时收紧美国银根,“人为”地引发了“1837年恐慌”和长达五年的严重经济大衰退,以及“1857年恐慌”、“1907年恐慌”……  
1840年,由代表银行家利益的辉格党推出的竞选人哈里森当选美国第九任总统,哈里森当选后,却和辉格党领袖亨利·克雷主张建立私有中央银行和废除独立财政制度的政策思路大唱反调,因而深深地刺痛了银行家的利益(神经)。1841年3月4日,军人出身、身强力壮的哈里森总统在发表就职演说时受了风寒,4月4日竟然不治身亡。有历史学者认为总统是被砒霜毒死的。  
原副总统约翰·泰勒继任总统后,又两次否决了辉格党人提出要恢复私有中央银行和废除独立财政制度的提案,恼羞成怒的亨利·克雷下令将约翰·泰勒总统开除出辉格党,泰勒总统“有幸”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被开除出党的“孤儿”总统。  
1849年,另一位辉格党总统扎卡里·泰勒当选后,尽管在公开场合对成立私有中央银行的问题态度模糊,但同样不甘心成为亨利·克雷的傀儡,并在私下里表示:“建立中央银行的主意是死定了,在我的任内是不会考虑它的。”结果“死定的”不是中央银行的主意,而恰恰是泰勒总统自己。1850年7月4日,身体健康魁梧的泰勒总统参加国庆活动时喝了点冰镇牛奶,吃了几颗樱桃,有些闹肚子,7月9日竟神秘死去。一百多年后的1991年,经其后人同意开棺验尸,结果又是砒霜中毒。  
接下来,是林肯总统遇刺身亡。林肯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和废奴运动的伟大民权主义总统。但宋鸿兵院长告诉大家,林肯总统遇刺的更主要原因仍然是《货币战争》,并认为,美国内战是欧洲国际金融势力蓄意挑起的,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着极深渊源的德国首相俾斯麦说得透彻:“毫无疑问,把美国分裂成南北两个实力较弱的联邦,是内战爆发前早就由欧洲的金融强权定好了的。”而且,法国著名银行家所罗门·罗斯柴尔德公开表示将在金融方面大力支持南方,尽全力帮助独立的南方取得欧洲大国的承认。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代理人和姻亲的奥古斯特则代表英国和法兰克福的罗斯柴尔德银行表态,愿意在金融上支持北方的林肯。没有钱就无法进行战争,而向国际银行家借钱无疑是把绞索往自己脖子上套。林肯冥思苦想解决方案。他的老友迪克·泰勒出了个主意:“让国会通过一个法案,授权财政部印发具有法律效力的货币,支付士兵工资,然后去赢得你的战争。”这个石破天惊的办法打破了政府必须向私人银行借钱并付高额利息的惯例。这种新货币使用绿色的图案,史称“绿币”。它的独到之处在于完全没有金银等货币金属做抵押,并在20年里提供5%的利息(其实就是一种以政府信用为保证的可流通债券)。这种货币的发行,为最终战胜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至于林肯总统非常认真地考虑要把这种无债货币的发行长期化和制度化。而这岂不是深深地刺痛了国际金融寡头的根本利益……林肯在解放了黑奴、统一了南方以后,立即宣布南方在战争中所负的债务全部一笔勾销。在战争中一直为南方提供巨额金融支持的国际银行家们损失惨重。为报复林肯,更是为了颠覆林肯的货币新政,他们纠集了对林肯总统不满的各种势力,严密策划了刺杀行动。  
1863年,当战争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林肯需要更多的绿币去赢得战争,他为了获得第三次绿币发行的授权,不得不向国会的银行家势力低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妥协,签署了1863年《国家银行法》。该法案授权政府批准国家银行(National  Bank)发行统一标准的银行券,这些银行实际上将发行美国的国家货币。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银行以美国政府债券(Government  Bond)作为发行银行券的储备金,实际上将美国的货币发行和政府债务死锁在一起,政府将永远不可能还清债务。从1864年开始,银行家们可以世世代代享用国债这一美餐。仅仅由于政府直接发行货币还是政府发行债券而银行发行货币这一点看似不起眼的差别,就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不公平。人民被迫向银行家间接缴税,为了原本是他们血汗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和货币!  
林肯并非不知道这个永远的威胁,只是迫于眼前的危机不得不做出权宜之计。林肯本来打算在1865年获得连任之后废除该法案,结果他在大选获胜之后仅14天就被刺杀……  
1881年,在一片经济萧条之中上台的美国第20任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说道:“在任何一个国家里,谁控制着货币供应,谁就是所有工业和商业的绝对主人。当你明白整个(货币)系统非常容易地由极少数人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来控制时,你就不用别人告诉你通货膨胀和紧缩的根源了。”这番话落地才几个星期,另一个“精神病患者”向加菲尔德总统开枪行刺,时间是1881年7月2日,总统被击中两枪,9月19日不治身亡。  
当银行家们踌躇满志地手握1863年《国家银行法》时,他们距离最终目标——在美国完全复制一个英格兰银行的计划只剩一步之遥了……  
但这个“一步之遥”,却是在1913年12月23日,在相当多的两会代表(议员)已回家过圣诞节而缺席的所谓两院联席会上,“瞒天过海”地通过了一个《联邦储备法案》,并最终达到了建立美国私有中央银行——美联储——的目的。宋鸿兵院长的揭秘是,美联储完全是一小撮金融寡头和政治代理人密室策划、精心算计和阴谋推动的产物:1910年11月22日,分别代表着美国华尔街七大财团的七个显赫人物,神秘地聚集于佐治亚州一个美国超级富豪的冬季度假胜地哲基尔岛进行密谋,《联邦储备法案》正是他们在完全封闭和绝对秘密的情况下,经过九天的反复讨论、精心策划和巧妙设计的产物;为掩人耳目,他们避开了任何的银行字样,使用了“联邦储备系统”的名称;为了绕过宪法关于“国会发行货币”的规定,美联储被设计成俨然模拟美国宪法分权与制衡的所谓“总统任命(最终只是提名美联储主席),国会审核,独立人士任董事,银行家做顾问(所谓联邦咨询委员会)”的模式。这个模式最重要的功能实际上是12个美联储地区银行代表组成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按地区确定12家联储银行,又被认为,正是为了让代表地方利益的议员们觉得一碗水端平了),但主导权却是集中于纽约华尔街的五大银行;美联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隐秘就是,它的12家联储银行都是清一色的私人股份,政府股为“零”。而且,这条至今连大多数美国人都从来就弄不清楚(由于情资有限,甚至连宋鸿兵院长也没能交代得更加具体了,比如,美联储本身是否也要凑份子,权利怎么瓜分?如果美联储本身不涉及股份形式,那么,它在形式上就成了一个货币政策管理和发行决策的机关,真正的利益实体则是12家联储银行;如果它们主要是吃定了政府债券和信用投放的美元发行,那么,蛋糕又怎么切?美联储机关的行政费用如何解决,是吃皇粮?还是向12家联储银行吃抽头?如果美联储形式上仍是国家机关,它的执行实体却是清一色的私有银行,那么,也太有“美国特色”了,简直就是“人面狮身神像”,如此,按宋鸿兵院长的揭秘,“美联储是美国的私有中央银行”也的确如是,但这个“私有”中央银行最核心的美联储机关却又似“无有”,以至它到底是“私有”还是“无有”,反正不是“公有”,所以,连大多数美国人自己也弄不清楚了,它的设计,倒很像是丁俊晖他们打斯诺克,用了个“架杆”——美联储本身就是这个从不碰“球”的“架杆”);为了保证法案能在议会和总统那里都顺利过关,寡头们甚至还未雨绸缪地精心挑选了并不懂金融,却是著名反对金融垄断活跃分子的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伍罗德·威尔逊为1912年的总统竞选者,以便在今后最关键时能派上大用而进行的一个掩人耳目的超前设计,于是,银行家们先是推威尔逊当选了新泽西州的州长,然后又让他当选了总统,这令有些书生意气的威尔逊简直受宠若惊;在法案提交议会时,他们还故意搞了“A计划”和“B计划”的两套方案,先是让同华尔街关系密切的共和党议员尼尔森·奥尔德里奇(也是哲基尔岛密谋和《联邦储备法案》最主要的设计者)故意地先推出了“A计划”,以为佯攻,吸引反对派的火力,然后才拿出好像是民主党版本的、也是他们真正希望通过的“B计划”,即《联邦储备法案》,再加上刻意安排在圣诞节前的联席会上表决,而且法案的文本更是大多数议员几乎看不懂的东西;《联邦储备法案》在两院顺利过关后,威尔逊总统为报华尔街的知遇之恩,仅一小时,就正式签署了;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顿时一片欢腾……  
以上听来真是有些精彩神奇!  
“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寡头们也简直成了秦始皇他爹的吕不韦了,他们演义的精彩历史甚至完全可以和《雍正王朝》的电视连续剧相媲美。  
但老马我还是不能相信,那一次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都是金融寡头们处心积虑地故意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未完〕  
   
(相关内容参见马林韬网站“红旗漫卷西风”:www.malintao.cn“博客天地”)   
 
 
 
四、《货币战争》的金权“阴谋论”  
——宋鸿兵八卦揭秘“华尔街”谱系的“撒旦诗篇”[①]  
【按】:这些将构成《资本的密码和自由的逻辑——全球新经济变革的价值重建》专辑的片段,是马林韬为其《全球化和统观论的市场经济革命》(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的书中,提出应建立对现实市场经济问题和经济学问题进行价值哲学思考的统观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而写就的一些有感而发的、自由即兴的、属于大众文化版的更通俗诠释。所谓统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也即是价值基础理论和市场应用理论相统一,或者说伦理价值目标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新民权主义的大众经济学……  
   
(三)  
……〔续前〕  
——关于“国际银行家们围绕‘金本位’废与立的所谓‘货币战争’”。  
在近现代的金融发展史上,关于货币定价机制的“金本位”制存废、替代和改革的问题,的确是一个建立现代国际货币体系十分重要的根本问题。  
宋鸿兵院长在《货币战争》中,似乎把“金本位”制的坚持、废除、是否重新确立和何时重新确立等等,都演义成是国际金融权势利益集团为控制世界经济、垄断和瓜分世界财富而进行的主观阴谋操弄。所以在《货币战争》的引、叙述中,我们看到:当林肯总统没有向国际银行家借债来解决战争费用,而是以政府信用发行了完全没有金银担保的“绿币”时,他们就以维护“金本位”的名义发动了对林肯总统的“货币战争”,直至暗杀;在美国,当国际金融权势利益集团终于实现了建立私有中央银行的目的后,又阴谋废除“金本位”,先是以不断制造通货膨胀和发动战争的手法,一次次地实施了“剪羊毛”的掠财计划,在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后上台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则成了被“银行家赋予废除金本位历史使命”的人物,他上台后即颁发的禁止黄金在美国流通和公民持有的严酷法令(非法持有者还要治罪),“帮助国际银行家废除了金本位”,废除金本位的第二步是在“凯恩斯摇旗呐喊,银行家推波助澜,罗斯福瞒天过海”之下,“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建立的美元兑换体系取代了黄金兑换体系,后来尼克松在1971年才最终完成了第三部”;其间,又发生了约翰·肯尼迪总统和罗纳德·里根总统要恢复“诚实货币的最后抗争”,并发生了相继遇刺的事件。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签署了一份鲜为人知的11110号总统令,着令美国财政部“以财政部所拥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银,包括银锭、银币和标准白银美元银币作为支撑,发行‘白银券’,并立刻进入货币流通”。肯尼迪的意图十分明显:从私有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结果,11110号总统令成了肯尼迪的死亡证书。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遇刺身亡(更多阴谋的场景故事略)……1981年上台的里根确信只有恢复金本位才能挽救美国经济,上任伊始就要求国会成立“黄金委员会”,研究恢复金本位的可能性。此举直接触犯了国际银行家的禁区,1981年3月30日,入主白宫仅69天的里根就被一名叫辛克利的追星族一枪打中,子弹距心脏仅1毫米。据说此人这样做是为了吸引著名影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当然,和绝大多数刺杀美国总统的凶犯一样,此人被认为神经有问题。这一枪不仅使里根总统“清醒”过来,也打碎了恢复金本位的最后希望……从此,再也没有一位美国总统敢动恢复金本位的念头了;再后来(已是21世纪了),随着美元的泛滥,国际银行家们又开始谋划要发行一种重新以黄金定价的世界货币了,因为“黄金在国际银行家的内心深处和真实精神世界中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人牢牢地握住黄金,同时却给别人洗脑,让其他国家的人认为黄金不重要……”宋鸿兵院长还引用了《穷爸爸,富爸爸》一书的作者清崎在一篇文章中的观点:“2008年,世界经济陷入危机,富人最终将变得更富,但大多数穷人会更穷。这次危机很大程度上直接源于几十年前的这些秘密会议(作者在前面提到了‘哲基尔岛密谋’和‘布雷顿森林会议’)。换句话说,金融海啸的很大一部分是被策划出来的。”于是,宋鸿兵院长更进一步的大胆求证就成了:“是否存在着一种可能,即格林斯潘在有意识地摧毁美元的价值,摧毁美元的信用,摧毁美元的生存基础?请注意!美元崩溃决不意味着美国崩溃,相反,在赖掉所有美元债务之后,美国反而得以轻装上阵。在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资源基础之上,美国通过‘破产保护’,彻底摆脱债务纠缠,更改世界货币游戏规则。最终,美国将拿出它压箱底的8 100吨黄金储备和3 400吨IMF的黄金,此时,美国为了‘拯救货币信用’,不得不将‘新货币’与黄金挂钩,以取信天下。当然,世界上缺少黄金储备的国家将是最大的输家。届时,美国失去的不过是一条‘债务的锁链’而得到的将是一个金光灿烂的全新世界。”关于未来的《货币战争》,宋鸿兵院长的“隆中对”是:如果美元最终在2020年前后走向崩溃,世界上将不可能再有任何一种主权货币能够替代美元,信用货币制度将面临最后清算。届时,黄金的重新货币化将无可避免……不过,黄金单独作为现代货币制度的支柱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黄金的产量增加赶不上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所以,在完全的黄金货币机制之下,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会不平衡。作为世界未来的单一货币,黄金必须得到强大的补充元素,才能构成可以‘长治久安’的货币体系”,这个“强大的补充元素”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碳元素”,于是“环保”和“碳减排”的利益矛盾和博弈,也就成为了未来世界新的“货币战争”形式。  
以上的历史链接也真是太“蒙太奇”了!  
老马的观点却是,在各种具体问题的方面,的确总是存在着各种偏狭本位,盘剥算计,自私自利,甚至阴谋操控,妄图得天独厚的情形,问题发生了,一些人又总想着要怎样独善其身,嫁祸于人,甚至趁火打劫,但历史的总发展,包括各种重大危机的发生等等,却是以上种种矛盾综合和“事赶事”的必然性表现而已,所以,哪里有什么可以算破天的“神算子”啊?要是从罗斯福总统到格林斯潘主席,那么多的人物,全都成了执行国际金融权势利益集团“阴谋计划”的“地下工作者”,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岂不是太令人恐怖了吗?在美国历史上,肯尼迪被公认是一位伟大的民权主义者和最优秀总统,他坚决地实行了一系列反对种族主义和反对经济垄断的政策法令,肯尼迪总统的遇刺,无疑是包含着一系列重大的罪恶阴谋,但是否如书中以引述若干当事人的回忆所暗示的,似乎当时的副总统约翰逊就和阴谋有着直接的干系,倒是至今也仍然是“烛影斧声,千古之谜”了。再就是被誉为“美国英雄”的里根总统遇刺,里根总统从来就是一个举重若轻,不太注意事情细节的“豪爽大哥”,著名的“里根经济学”,其实也就是他身边的那些智囊和顾问们抛出的,最终导致了今天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新自由主义的货币经济理论,所以,大肆鼓吹新自由主义的里根总统,又怎么会是要和世界银行家们进行“最后抗争”的“另类英雄”呢?  
正如老马以上指出的,正是宋鸿兵院长完全是主观决定论的社会历史观,就不可避免地使其本是可敬可嘉的仗义执言,却总是在若干的历史结论方面显得有些乖谬了。  
老马我认为,人们对一切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都应该坚持一种更科学辩证的历史分析。也正是如此,对以上诸多的金融经济和社会历史问题,老马便得出了和宋鸿兵院长截然不同的认识和批判。比如,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老马在《全球化和统观论的市场经济革命》(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的书中提出,它正是在传统的资本主导型和资本扩张(浪费)型的市场经济模式或机制下,仍始终存在的主要是弱势劳动和强势资本之间市场关系不平衡的经济过剩矛盾,又在存在着价值错位和理论偏失的新自由主义的货币经济理论,所大肆鼓吹的虚拟资本市场虚假繁荣的隐蔽形式下,不断积累并最终爆发的必然结果。  
另外,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老马认为,“正是布雷顿森林会议初步建立起的一整套实行全球性发展的自由经济关系和宏观秩序保障的机制性和制度性的规范体系,实际上才大体上消除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关系主要建立在旧殖民主义时代、往往是靠强力征服和势力范围划分或是瓜分的那样一种格局,而开始形成了整个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关系主要建立在以市场的自由贸易和资本国际化流动方式之下的新的世界格局”。
相对于过去列强争夺,殖民扩张,炮舰政策,武力争霸,或者再加上一条“阴谋操纵”,并不断引发了各种战争,甚至两次世界大战的旧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进步性是显而易见的。正惟如此,日本人在二战后,主要是靠资本和商品的输出,来解决他们大和民族的生存空间和经济扩张,而不再是靠“八格牙路”的刺刀和炮火挺进了。  
当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进步性也只是相对性的,它的历史局限性也同样不必讳言,所以,随着美元定价机制的动摇,它也最终地趋于瓦解了,人们重建世界经济秩序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利益博弈也日趋激烈地开始了。  
从这样的意义上,那么,也可以说,新的“货币战争”又开始了。  
   
(相关内容参见马林韬网站“红旗漫卷西风”:www.malintao.cn“博客天地”) 
 
 
 
 
 
 
 
 
 
关键字: 货币战争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