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魔咒:一条起跑线和半句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7:10:15
文/俗士
    我不知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但我真的很佩服这句话的发明者。的确,百米短跑争分夺秒的刺激场面,太震撼了,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胜负常常只相差零点零几秒。因而,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决定胜负的是起跑线上争取到的或者是失去的那零点零几秒,似乎,抓住了这个机会就胜券在握了。继而,也很容易接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并将之作为行动指南。

    现在,竞争激烈,中小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很重,尤其在就业和高考的硬杠杠的双重压力之下(我并不是因此就支持取消高考,至少现在的背景下我认为高考是要保留的,高考也是现在中国仅存的机会平等了),这种激烈的竞争已延伸到小学,甚至幼儿园。于是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就顺理成章被引入小学教育之中,成了一句每一个学生家长都会用来鞭策孩子努力学习的话,也成了他们不断给自己孩子加码的借口,并且左右了他们的行为。

    在家长、老师们的这个共识下,孩子们的业余时间,不仅被沉重的作业占据,还要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奥数、作文、英语……老师们也不敢怠慢地把一本又一本的参考书、习题集、试卷等等塞进孩子们的书包。与之相配合的还有充斥在书店里的、各种各样的参考书、复习资料,以及各学校之间传抄的试卷、习题……每到期末考试前两到三个星期,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课程都结束并开始复习,而所谓复习又主要是做试卷。孩子们就是这样,从小就在题海中搏击。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那大大的、沉沉的,与他们稚嫩的身体完全不成比例的书包,心情就马上会像那书包一样沉重——真的有必要这样吗?

    其实,“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句非常荒唐的话,它有意无意的将人生比作了百米短跑。然而人生的道路是漫长、曲折和艰险的,即使用马拉松比照也不足以确切的反映人生的道路。我想,至少也要用铁人三项、现代五项之类的类比,在这些项目中,起跑线上的那点儿差距其实是微不足道的,这里更需要的是耐力、毅力、体能、综合技能、应对意外的能力以及运气等等诸方面。而且,对起跑线上的输赢过于看重,也强化了人们的投机意识。其实,就算是短跑,起跑线上的输赢仍不是决定性的,还需要看运动员的整体能力和发挥。

    我认为,这条看不见的起跑线就像一个魔咒,吞噬掉了孩子们童年的天真和欢笑。

    据说,有人移民到美国,带二年级的孩子去美国小学上学,学校老师经过简单的测试后,对这位孩子的母亲说,你的孩子的数学很好,六年级以前的数学可以不用学了。还听说,有从美国海归者,带孩子到中国小学上学,老师惊奇地发现,美国五年级的孩子,四则运算还不会。这两点我也从在美国的朋友那里得到印证。有网友解释说,这是因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并不注重这种机械式的能力培养,并且认为,到一定的年龄再学,由于理解能力的提高,学起来很容易,可能现在需要一年学会的,那时一、二个月就学会了。这点,我从对女儿的观察中也得到了印证,有些事你怎么教她也学不会,可是过一段时间,她突然就学会了。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孩子智力有问题,没必要让他们接受与他们年龄不符的教育。有时候我想,我们是怎么给孩子讲揠苗助长的故事的呢?

    说到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必要再说一下比这条起跑线更荒唐的、历史更悠久的一句话——爱迪生的半句名言,即: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这半句名言早已成了孩子们的另一个魔咒,吞噬掉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在家长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下,用自己那99%的辛勤汗水一点一点地把那1%的灵感给洗刷掉了。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对注意力不集中在作业上的孩子说,想东想西的干什么,赶紧把作业做了,多点时间争取多做一些课外习题,争取考试成绩好一点。每每这时,孩子们只好很不情愿的、乖乖的,甚至含着委屈的泪水,收起那无拘无束的思想的翅膀,回到那枯燥无味的抄课文、背课文,以及不知重复过多少遍的习题之中。

    小学阶段,12岁以前,是人的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为孩子们的想象力所震撼。有研究表明,在12岁以后,人的想象能力就会消失殆尽,因此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孩子的想象力的培养,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想象、去创造,而不是把他们的宝贵时间消耗在繁重的作业上。

    可是,在今天科技飞速发展,尤其计算机已经如此普及且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发展的时代,我们不仅把孩子们束缚在题海之中,竟然还要他们从老祖宗留下的算盘中去寻找昨日的辉煌;还在向他们灌输,先写好钢笔字才能用圆珠笔的教条……这也太荒唐了点吧!

    我觉得,我们就像井底的青蛙,不愿爬到井边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固步自封。我们用自己那慈祥的目光和殷切期盼,把孩子们思想的翅膀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荒唐的行为源自我们荒谬的思维方式,即:缺乏理性、不重客观、不善思辨、没有想象、容易极端……和不求甚解。实际上爱迪生那句名言完整的是: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解除束缚孩子们的这两个魔咒,还给他们一个天真、快乐,并能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的童年呢?

2010.3.26.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sushi.vip.bokee.com (博客中国)
                 http://blog.kdnet.net/boke.asp?zhp.index.html